书城亲子家教成就杰出孩子的100堂情商课
15771000000018

第18章 天道酬勤,有耕耘才有收获

父母要正确地诱导孩子,遇到了困难和挫折,不要灰心丧气,困难和挫折都是暂时的,很快就会过去的。

“天将降大任于斯人,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这几句中国的古训,虽然中学语文的古文里有,孩子也学过,可是父母淡忘了,孩子也很难领悟其中的深刻意义。可是这种道理是永存的,而且也是永不会褪色的。也就是说,一个人必须经过刻苦的努力和磨难,才能担当大任,才能有所成就。最明显而且大家都在电视上所看到的例子,就是奥运、亚运会或全国运动会上的金牌得主。那些光芒四射的金牌得主哪一个不是年复一年、日复一日,不分寒暑,没有休假,终年苦练。跌倒了又爬起来,失败了又站起来,在千百次的失败后才达到了一个个项目的顶峰。他们训练之刻苦,拼搏之顽强,不夺金牌誓不甘休之毅力,无一不令我们叹服。

我们当然不是要求自己的子女个个都能成为运动健将、金牌得主或科技新星,也不是都要求自己的子女不休息,不度寒暑假,年复一年,日复一日,苦守书斋或苦守机房。但是,如果希望我们的子女能将来在事业上有所成就,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益的人,做父母的从小培养孩子刻苦的精神,就是十分必要的了。

因为一个畏难,怕苦的人,必然会一事无成。原因是世界上没有一件什么事是可以不劳而获,心想事成的。任何一件事都会有困难,都会有艰辛。只是困难的大小不同、艰辛的程度不一。一个人没有一点刻苦的精神,必然会见困难就退却。也就是我们所常耻笑的五分钟热度,甚或连五分钟热度都没有的懒汉。

我们从前的邻居有一个女儿由于父母的溺爱,没有养成劳动和吃苦的习惯。所以在上中学后,她感到理工很费脑筋,一道题要左想右想,还有数学公式背得不熟,很难学。她在应付不了的时候,就改学了文科。文科也是很多东西要背,尤其是语文。要想写好一篇作文,写好一篇文章,更要多读多背。所以她认为读书本身就是一件苦事,不想读书。然而做事,又做什么事呢?做工吧?更苦。于是她又改学外语。入门确实不很难,同时又有些新鲜感,所以她学了外语。可是入了门以后,接下来的就是记忆大量生词,纷繁的语法现象,样样要读,样样要背。她又畏缩不前了。结果在门口踌躇了两年,又退了回来,结果一事无成。

由于生活的普遍改善,娇生惯养的子女现在多起来了。因而有些受娇惯的子女,普遍都是好逸恶劳。拿起书包上学,放下书包吃饭。而在学校里也是上课不听讲,学习马虎。他们虽然比前面我们讲的那位邻居的女孩幸运一点,幸运地高中毕了业,又幸运地混了一张大学文凭。但他们由于畏难、怕苦,相信“60分万岁,多一分浪费”,因此成绩只能勉强及格。有的甚至是千方百计才蒙混过关。但实际学识很少,进入工作单位后,也很少有人能做出一些突出的成绩。

所以西方的成功人士在这方面相对来说理性得多,试举一例:

美国微软的总裁比尔·盖茨已经决定将自己的绝大部分财产捐献给社会,只留下其中不到千分之一的份额给自己的孩子。

他说:“一个人一生下来就拥有几百亿美元的财产是一件危险的事情。”

比尔·盖茨的举动对于许多中国的父母来说肯定是不好理解的,因为在绝大部分中国人的心中,万贯家产就是孩子幸福的保证。可惜这样的父母很少注意到比尔·盖茨其实留给了孩子的另一种真正的财富:一种超越物质的、靠自己奋斗去创造一切的人生观。

历史上无数事实证明靠财产来贿赂孩子的做法只能毁掉孩子的意志与人生奋斗激情,对于胸无大志的人来说,最终甚至可能害了他们。“富贵不过三代,”其原因就在于此。

刻苦就是要不畏难、不怕苦。因而要培养孩子不畏难、不怕苦,首先,父母不能够时刻怕孩子吃苦。有不少父母,宁愿自己多吃一点苦,唯恐孩子吃了苦,这恰好又正是我们这一代父母常犯的一种通病。他们总是只希望孩子能生活得幸福轻松,总怕孩子吃了苦。因此,他们在家里不让他们的孩子做一点事,不教育他们的孩子劳动以及从小养成劳动的习惯。

要记住民间的一句古训:“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一个没有劳动习惯、不热爱劳动的人,是不可能不怕苦、不怕难的,也不可能有刻苦精神的。所以,要培养孩子的刻苦精神,就必须首先培养孩子的劳动习惯,要使孩子从简单的劳动中学会人生的伟大哲理。

房子不打扫,不会干净;盆中的花不浇水灌溉,就会干死;地里不播种,就不会长出庄稼——就世上的一切美好的东西都必须付出汗水,才有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