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成就杰出孩子的100堂情商课
15771000000021

第21章 注意培养孩子的品格素质

一位妈妈带着10岁的孩子在车站等公共汽车。汽车一到,年轻的妈妈立即推搡着他上去占座位。也许是人小鬼大,也许是众人体谅,小家伙顺利占到了一个座位。

可是妈妈上来一看,脸色顿时变得很难看。

一路上,这位妈妈不停地小声数落儿子,诸如:“像这样你以后还有什么出息?”“我以后别指望你啦!”等等,说得孩子一脸茫然。

原来,妈妈在抱怨儿子只考虑自己,没有把书包放在前面的座位上,为妈妈抢一个座位。

这位妈妈最后教训儿子说:“吃一堑,长一智。下次你该知道怎么做了吧!”

野蛮产生野蛮,仁爱产生仁爱,孩子的心灵是洁白无瑕的!

生活在什么环境中,就会造就什么样的人。

培养孩子的公德意识和良好习惯,最重要的是教育者要以身立教、千万不能一方面要求孩子要养成良好习惯,另一方面自己却做反面教材。

现代社会对人的素质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不仅要有健康的身体、广博的知识和聪明的智能,更要有良好的人格、个性品质和社会适应性。其中,为人善良、关爱他人是十分重要的一个方面。一个人是否具有爱心、同情心,是否善良,直接决定他对人、事、物的态度和行为,进而决定他在其他各方面的发展。

家长要注意在日常生活中对孩子进行关爱、友善等品质的教育。比如:知道爸爸妈妈既要工作,又要照顾自己,很累,要体谅,关心父母,给他们倒杯水,拿双拖鞋或帮忙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事等;自己的事情尽量自己做,不让爸爸妈妈操心;看到父母身体不舒服或劳累时,不给父母添麻烦;看到小朋友或其他人有困难,能主动地询问,想办法帮助,表示关心等。

同时,特别需要指出的是,在培养孩子关心他人、待人友善的同时,要注意引导孩子感受其行为的积极结果。有一些孩子很有爱心,对人很友善,心中有他人,有好吃的先想到别人,有好玩的先让给别人,看到别人有困难了总能主动地去关心……可是每一次的友善和关心,得到的却是消极的结果,如自己总也玩不上喜欢的玩具等。时间久了,不论是家长还是孩子都会有一种“好心没好报”或“吃亏”、“窝囊”的感觉,以后就不再愿意这样做了。这时,需要成人,包括家长和教师有意识的引导,积极肯定孩子的友善、关爱等行为,并在同伴面前给予及时的表扬,让孩子知道这样做父母、老师、同伴都很喜欢,使其得到情感上的满足;同时,也不妨奖励奖励孩子,如因为孩子特别会关心人,下次再有好玩的就让他先玩或满足其一个愿望等。这样,孩子体验到积极的行为结果,其良好的行为才可能得以保持。

给父母的建议:

(1)营造一种良好的家风

一个人的发展和成功,需要多方面的因素,智力因素固然重要,非智力因素也同样重要。非智力因素就是做人的美德。

家庭氛围虽然看不见,摸不着,却是可以实实在在感知与感受的,它对孩子品德、性格、情感的形成,从某种意义上说具有决定性的作用。

(2)必须从最基本的道德教育抓起

积极、热情、善良、宽容等品格,不是单靠说教所能达到的,也不是逼迫孩子读几本书所能奏效的,必须在一点一滴具体的小事上做起。家长应该重视的是,对孩子的德育培养比智力培养更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