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成就杰出孩子的100堂情商课
15771000000023

第23章 纠正孩子粗心的毛病

孩子粗心,父母头疼,教师头疼,连心理学家也头疼。

孩子为什么会粗心呢?

形成孩子粗心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比如气质因素,有这种因素的孩子对感觉刺激的敏感性较差,注意力又比较容易受到外界的干扰;又如知觉习惯的因素,有这种因素的孩子对知觉对象反应不完整,分辨不精细;又比如兴趣的因素,这种孩子对感兴趣的事情比较认真仔细,对不感兴趣的事情却马马虎虎等。最令父母伤脑筋的是粗心会逐渐变成一种行为方式,最后演变成办什么事情都冒冒失失、粗枝大叶,最终成为一个真正的“马大哈”。

粗心的孩子的突出特点是动作快、脑子慢。这种孩子做事之前一般不会耐心细致地观察和思考问题,因而事情做完之后常常会漏洞百出。这种情况一般会随着孩子认知能力的提高而有所改善,但是对那些已经形成粗心习惯的孩子,如果不对他们进行耐心细致的指导,改变他们的不良习惯,帮助他们形成新的知觉、思维和行为的模式,那么他们就只好当一辈子“马大哈”了。

粗心儿童并不鲜见,但美国泰弗兹大学儿童心理治疗专家金斯伯格教授通过长期研究证实:有的孩子粗心原因可能是患有一种注意力难以集中的病症——注意力缺损症。其典型症状即是时不时无法控制自己的行为。

以前,医生们倾向于把儿童特别多动和精神难以集中而总在自家的世界里胡思乱想视作两种不同的病症:前者为“小儿多动症”,后者则为“注意力分散症”。但时下金斯伯格教授领导的研究小组已拥有了越来越多的证据显示。两者是由大脑出现的完全相同的问题引起的,只是因为患者性格不同,以致表现出的形式也不同罢了。具体来说,如患儿性格外向,即表现出属冲动型的多动症;相反如性格内向,则往往表现出属分散型的精神不能集中。

美国加州大学欧文儿童医疗中心的史沃森指出,约占3%的学龄前儿童患有这种注意力缺损症。但遗憾的是,在世界许多地区,或由于传统文化的原因,或由于诊断和医疗条件的限制,注意力缺损症至今仍未被当做是一种疾病,当然也更谈不上给予有效治疗了。如在相当多的东方国家,粗心普遍被父母看做是一种“性格缺点”,粗心儿童因此要么被放任自流,要么遭到辱骂或棍棒处罚,其大脑中负责支持和控制自己行为的部分明显缺乏活力。他还警告说,这些儿童如得不到科学治疗,占近一半的无法坚持在校学习,长大后违法乱纪者的比例也提高。

心理学家提出以下方法来解决孩子粗心的毛病:

(1)父母注意要培养孩子良好的知觉能力和辨别能力

孩子之所以粗心,就是因为缺乏良好的知觉能力和辨别能力。父母要提高孩子这方面的能力,就必须采取有效的办法。比如向孩子提供“找相同点”和“找不同点”的图画,让孩子去发现图画中各种细节上的变化,培养他们仔细地观察事务和仔细地比较的事物的能力,并且要求他们把比较的结果用语言大声地讲出来,以便巩固知觉的发现。这种活动随时随地都可以进行,哪怕是看到树叶上的一只小虫,也可以让孩子去仔细看看,看清楚虫子身上有几个花斑、几条腿等。

(2)父母还要训练孩子从不同角度去观察和思考问题的能力

小孩子的思维缺乏可逆性,很难从不同的角度思考同一问题,因此需要父母进行很具体的指导。比如将两根一样长的棒子前后错开放在孩子面前,问他哪一根长。试验表明,有的孩子说上面一根长,有的孩子则认为下面一根长。这时,父母可以诱导孩子换一个角度再看这两根棒子。说上面一根长的孩子是因为他只注意到棒子左端,当让他同时再看看木棒右端,他的说法可能就会改变了;说下面一根木棒长的情况则相反,孩子只注意到木棒右端的长短,而忽视了木棒的左端。通过这个例子,要让孩子知道学会观察木棒的两端。

(3)父母要及时纠正孩子粗心的错误

父母发现孩子因粗心而犯错误,应该及时要求他重新更正,用新的动作链条去纠正原有的习惯动作,塑造新的动作。这对于克服粗心也是完全必要的。必要时。父母可在旁边给予具体指导,如“扶一把”,就能防止重复出错。

纠正孩子的粗心,是一件细致的、艰难的、经常反复的工作,需要父母高度的责任心和耐心,不可急躁,更不可以责骂。因为被骂得情绪紧张、兴致全无的孩子只会变得更加粗心。

还可以用培养孩子责任心的办法治疗孩子的粗心。

是否有责任心,是衡量一个人是不是现代人的重要标准。因此,从小培养孩子的责任心,是培养孩子健康人格的基本内容之一,其中,特别要注意对孩子过失的处理。

孩子由于年幼缺乏知识和经验,经常会发生一些过失,这毫不奇怪。譬如,不小心打碎了物品,一时冲动伤害了别人,粗心大意造成了麻烦等等。发生这类过失的时候,许多父母会责怪孩子,如这样说:“你怎么搞的?能这么做吗?讨厌!快走吧,回家写作业去。”于是,孩子没事了,什么责任也不必负,回去该学习就学习,该玩就玩。父母则留下来承担责任,又是道歉,又是赔偿。如此这般,孩子怎么可能有责任心?细想一下,不正是父母剥夺了孩子履行责任的机会吗?

1920年,有位11岁的美国男孩踢足球,不小心踢碎了邻居的玻璃,人家索赔12.5美元。当时,12.5美元可以买125只生蛋的母鸡,如在今天,约合值人民币300多元。闯了大祸的美国男孩向父亲认错后,父亲让他对自己的过失负责。

儿子为难地说:“我没钱赔人家。”

父亲说:“这12.5美元借给你,一年后还我。”

从此,这位美国男孩开始了艰苦的打工生活。经过半年的努力,终于挣足了12.5美元,还给了父亲。

这位男孩就是后来成为美国总统的里根。他在回忆这件事时说:“通过自己的劳动来承担过失,使我懂得了什么叫责任。”

一般来说,孩子有了过失的时候,恰好是教育的良机。因为内疚和不安使他急于求助,而此时明白的道理有可能使他刻骨铭心。当然,在这种时候,父母应当保持冷静,尽量不要大声训斥,更不要夸大其词恐吓孩子,而应当实事求是讲清道理,明确指出弥补过失的办法。

从一定意义上讲,也可以把孩子发生过失的时刻称为关键时刻,因为能否处理过失具有关键作用,如果处理不当,孩子也许会毫不在意责任心,或者过于恐惧而导致精神崩溃;如果处理得当,孩子可能会吃一堑长一智,由此走向成熟,成为一个富有责任感的现代人。所以,不论孩子有什么过失,只要他有一定的能力,就应当让他承担责任,这是现代父母的真正爱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