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成就杰出孩子的100堂情商课
15771000000025

第25章 不要总是斥责孩子

美国著名的成人教育家卡耐基曾经带着复杂的心情给儿子写下这样一段话:

儿子,我对你太凶恶了。当你穿衣服上学时,我责骂你,因为你没洗脸,只是用毛巾随便擦了一下。为了你没有把鞋子擦干净,我又斥责你。当你把东西随便扔在地上,我又生气地呵斥你。

吃早饭时,我又挑你的毛病:你把东西洒在桌子上,你吃东西狼吞虎咽,你把手肘放在桌子上,你的面包涂了太厚的黄油。当你去玩,我去赶火车的时候,你转过身来,摆着你的手说:“爸爸,再见!”而我却皱起眉头来回答说:“挺起胸来,两肩向后张!”然后,下午又是如此。当我走回来,看到你跪在地上玩弹球时,长裤子破了好几个洞。我押着你走在我前面,和我一起回家,使你在朋友面前丢脸。裤子很贵的——如果你自己花钱去买,你就会小心了!儿子,你想,这竟是做父亲的所说的话!你还记不记得,过后当我在书房里阅文件,你走进来的样子怯怯缩缩的,眼中带着委屈。我抬头看到你,对于你的干扰,觉得非常不耐烦,而你在门口犹豫着。“你要干什么?”我大声责问着。

你什么也没说,只是很快地跑了过来,抱着我的脖子,亲了我一下,而你的小胳膊,带着藏在你心中所给予的热情,紧紧地搂着我,而这种热情,即使没有受到注意,也不会枯萎。然后你就走开了,蹬蹬蹬地上楼去了。

儿子,就在你走开之后,我手中的文件掉了下去,全身浸在一种非常难过的恐惧中,我怎么被这种习惯弄成这样子?那种挑毛病和申斥你的习惯——竟然当你还是一个小男孩的时候,我给你的期望太高了。我是以我的这种年龄的尺度来衡量你。当你疲倦地蜷缩在你的小床里,我看出你还是一个小婴儿,就好像昨天还在母亲的臂弯里。我对你的要求真是太过分了、太过分了!

应当说卡耐基的儿子是幸运的,他的幸运就在他遇到的是一位虽然不十分完美,但能随时检查自己、体味自己与孩子的情感交流的父亲。现实生活中父母对孩子的教育常常因为期望过高而操之过急。他们想让孩子成为最好的一个,因而发现孩子有不尽如人意的地方时就会挑剔,斥责。

但是要知道“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育人的过程是一个复杂漫长的过程,任何急躁情绪和缺乏耐心不仅于事无补,反而会弄巧成拙。过多地斥责会使孩子茫然无措,会感到自己很笨,觉得自己举手投足都是错。这样会增加孩子的自卑感,使他失去自信心。

孩子一旦受到批评,总需要一段时间才能恢复心理平衡。如果总是受到父母不断的斥责,孩子心里就会抱怨:“为什么总这样子对我?”孩子挨批评的心情就无法恢复平静,久而久之就会产生反抗心理。

因此,父母对孩子不要总是批评与斥责,在孩子犯错误时,也应该只对他批评一次。如果非要不停地重复批评,那也不应简单地重复,而是要换个角度,换种说法。这样,孩子才不会觉得同样的错误被“揪住不放”,厌烦心理、对抗心理也会因此而减少。

现如今,很多家长在“望子成龙、盼女成凤”的观念支配下,总是对孩子不厌其烦地说教,叮嘱,责骂,整天喋喋不休,以为只有这样,才能让孩子“刻骨铭心”。殊不知,这种教育方式也会适得其反。那么,父母究竟该如何做呢?

(1)表扬或者批评要有“度”

表扬时,要善于抓住孩子的“闪光点”,但表扬不能太频繁,否则,时间长了,孩子“腻”了,表扬就起不到应有的作用。批评时,更要讲究艺术。要切记:孩子犯一次错,只能批评一次。如果孩子犯了同样的错误,应该换个角度,变个方式,千万不能“穷追不舍”。

(2)父母教育孩子要做到“点到为止”

中国绘画讲究“疏可走马,密不透风”。“疏可走马”指的就是“空白”。有了“空白”,才能产生美感。家庭教育也同此理。父母在平时与孩子的交谈中要“点到为止”,适当地留点儿“空白”,让他自己去思考、去反省。这样,孩子就会敞开心扉,和你交心。

(3)父母不要当众责骂孩子

在学习与生活中,父母应该和孩子多交流,了解孩子的真实想法,这对父母教育孩子会起到积极的作用,而且,父母要知道孩子也是有自尊心的,即便是孩子犯了错误,父母也不要立刻责骂孩子,更不要当着众人的面责罚孩子,而是应该在孩子平静下来后,跟孩子讲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