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成就杰出孩子的100堂情商课
15771000000033

第33章 对孩子说话要讲求技巧

我们总会听到父母抱怨现在的孩子不听话,即便是说破了嗓子,说破了天,孩子还是不理解父母那份心。其实,当我们不停地在孩子身上找原因的时候,是不是也该换一种思维方式,想一想我们自己的身上是不是也存在一些问题呢?

姑姑要回北京了,小男孩儿执意要和爷爷送姑姑到火车站。其实这是一件好事,但是妈妈却说什么都不同意。为此,小男孩儿和妈妈商量了半天,结果还是没有得到允许。小男孩儿倔犟地要上公交车,妈妈当着很多人的面上车拉他下去,弄得司机都不知如何是好,姑姑也很尴尬,没办法,只好让司机先开车。到了城里,妈妈还是不允许小男孩儿去火车站,这回小男孩儿竟然先跑了,搞得大家哭笑不得。姑姑只好劝妈妈先回去。妈妈指着跑远的儿子扔下这么一句话:“回去看我不打死你!”就在姑姑快上火车的时候,小男孩儿终于哭了,姑姑问他为什么哭?他说怕回家妈妈打他……

当我们读到这里,是否也该有所反思,当前这样的父母并不在少数。他们是怎么了?为什么不会和孩子好好说话呢?

于是有人提出,有了不会说话的父母,才有了不听话的孩子。细细想来的确很有道理,可遗憾的是,很多家长对这个逻辑关系并不理解。

父母每天和孩子在一起,除了玩,就是和孩子说话了。可惜我们的父母很多时候不会说话,话说得过分了,就很容易变成吵架,吵架要是还不够火候,就干脆动用武力等粗暴的方式,很多父母都是用这种高压的方式使孩子达到短期的服从。就连眼神这种会意的交流,在孩子面前也变成了瞪眼。于是我们经常听到孩子说:“我妈妈,一和我说话就瞪眼,好像不瞪眼她就无法和我说话似的。”

通常来说,我们的父母都是瞪眼、训斥、开打三部曲,“眼口手”协调统一地完成一次和孩子的交流。这实在是父母的悲哀,孩子的不幸啊!因为我们的父母只顾把自己内心的想法说出来,而从不在意孩子的想法与感受,也不考虑孩子的内心承受能力,这样下去,孩子怎么可能愿意接受父母的想法,按照父母的旨意去做事呢?而对于孩子不听话的真正原因,恐怕没有几个父母能够真正想明白的。

我们说话的目的就是为了沟通和交流。话说得好了,沟通和交流就会很顺利,而且能够化解矛盾,消除误会,父母和孩子就会和睦相处。话说得不好,就无法沟通与交流,即便是你抱着真理,孩子照样不会听你的。

古语说得好: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如果父母说的话毫无道理,孩子不喜欢听;如果父母说话态度不正确,孩子也不喜欢听;如果父母说话不分场合,孩子更不喜欢听。所以那些整天感觉自己苦口婆心却又换不来好的父母们要知道,想让孩子听话,父母说话就要讲求技巧。只要说话有技巧了,沟通自然就好了,孩子也就会听话了。

父母要想教育好孩子,让孩子听话,就要掌握一些必要的语言技巧和讲话原则,要知道,你会说话,孩子就会听话。那么,究竟该怎么做呢?

(1)说话要让孩子听懂

很多时候,孩子也许根本就没有听懂父母的话,父母以为孩子知道怎么做了,其实孩子不知道。比如要求孩子专心学习,到底怎么个专心法,父母没有给孩子详细的指导,于是孩子走神也好,装模作样也罢,原因都在于父母没有把话说清楚。所以父母在对孩子提出要求时,还需要让孩子清楚行动中的具体细节要求。

(2)父母对孩子要尊重

其实,孩子不听话的主要原因还在于父母对孩子不够尊重,把孩子当成了自己的“私有财产”,想打就打,想骂就骂,言行粗鲁,态度蛮横,这是对孩子极大的不尊重,很容易伤害他的自尊心。这样做,也许一时可以让孩子忍受,时间久了,必然导致孩子的逆反。

(3)父母要了解孩子的个性

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思想与个性特征,因此,父母不能按同一个标准来要求不同的孩子,更不能把适用于别人的行为准则生搬硬套在自己孩子的身上。这就需要父母平时多了解孩子的性格,对什么孩子说什么话,这样才能让孩子喜欢听你的话,也更愿意听你的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