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成就杰出孩子的100堂情商课
15771000000044

第44章 拒绝孩子的不合理要求

《中国少年报》的副总编曾经写过这样一篇文章:

我带一个北京的男孩子去访问湖北大别山区罗田县的一个叫戴满菊的小女孩。两个孩子的对话虽然很简单,但听起来十分感人。

城里孩子问:“你用过几个书包呀?”

小姑娘说:“一个。”

“你上几年级了?”

“五年级。”

“上五年级了,你才用了一个书包,你的书包可够结实的。是在哪儿买的?”

“不是买来的,是姑姑用两块花布缝的。”

“坏过没有呢?”

“破了五个洞,已经补好了。”

这时,我问这个小姑娘:“你是怎样爱惜书包的呢?”

小姑娘回答说:“下雨的时候,我揣在怀里;回到家后,放在一个纸箱里。”

我又问北京的男孩子:“你有几个书包啊?”

他回答说:“记不清楚了,一个学期要换两个书包。”

“你的书包都是从哪儿来的?”

“有买的,有别人送的;有国产的,还有外国进口的。”

“你是怎样对待自己书包的?”

“那就不好意思了!下雨的时候,我顶在头上遮雨;坐在地上的时候,用来做屁股垫儿。”

男孩子说话的时候,手里一直攥着一块香橡皮。这时,他把香橡皮送给了山里的女孩儿。

女孩儿接过香喷喷的橡皮,以为是糖果,就塞进了嘴里。男孩子惊叫着:“那是橡皮,不能吃!”女孩儿吐出橡皮。

男孩子问:“你有橡皮吗?”女孩摇摇头。

“那你有铅笔、铅笔盒吗?”女孩摇摇头。

“那你用什么写字呀?”

“我有一支老师送的圆珠笔。”

男孩子流泪了。

我问:“怎么啦?”

他心痛地说:“我曾经把很多比这块还要好得多的橡皮切成小碎块儿,跟同学打橡皮仗。我要是早知道还有像她这么苦的孩子,我把橡皮都留着,送给他们该多好……”

今天的许多孩子,特别是一些独生子女,似乎永不知足,他们的花点子层出不穷,数不胜数,真令家长难以招架。天上的星星他想要父母去摘,水中的月亮他要父母去捞。父母们有时也会感叹:我们小时候什么也没有觉得也很幸福,现在的孩子什么都有,为什么还总不满足。

孩子的欲求过分有两层含义:

一是欲求的对象过分。有了一个书包,还要买一个书包;见到另一个新书包,又一定要买。这是典型的欲求过分。

二是欲求的时间过分。不管什么需要,都要立即满足。看了商店的玩具,立即要买,妈妈说回家拿钱,也会哭闹不已。作业写好了要爸爸签字,爸爸说正在做事,待会儿再签,孩子就不依不饶,非要爸爸停下手中的事为他签字,方才罢休。

如果我们仔细分析一下,就会发现这不能怨孩子,孩子欲求过分的根源在于父母。孩子产生“欲求过分”的问题,表面上看,原因好像是在孩子,实际上却是家长“有求必应”的行为惯出来的,许多父母对孩子的要求不问原因都给予满足,使得孩子的欲望越来越多,当欲望无法满足时,他们就会以消极的行为来抵抗。而父母却没有认识到,让孩子经得起诱惑其实培养了孩子自我控制的能力,而自我控制恰恰是遇到挫折时的理智行为,表现了孩子对挫折的容忍力和超越力。

苏霍姆林斯基曾这样写道父母对孩子需要的错误认识:

“儿女一高兴,爸爸妈妈就高兴,越往后,儿女就越认为自己的行为合理。如果孩子的行为表现只由他的欲望指使,他就会对生活享受产生异常狂妄的要求,但对自己却几乎没有任何要求,长此以往,他就会成为贪得无厌、为非作歹的坏人。”

“于是就在这细小娇嫩的幼根中,逐渐滋蔓出懒散、依赖、对人对事漠不关心以及冷酷无情的污秽的伎俩来。在童年、少年时代他们的需求轻易地得到满足,在他们的青年时代就逐渐对现实产生空虚无聊甚至绝望的感觉。”

由此可见,孩子“欲求过分”的表现主要在于父母,当孩子的欲求过分时,父母应该注意培养孩子控制自己的欲求,拒绝孩子的过分要求。美国专家帕特里夏·埃斯特斯说:“适当地拒绝孩子很重要,即使你是完全可以满足他的。必须让孩子知道,不是想要什么就能得到什么。”因此,父母必须学会拒绝孩子,特别要拒绝孩子不合理的要求,就是对于孩子正当的要求,如果出于教育的目的,也不一定要全部满足。

当然,拒绝孩子也要有正确的方式方法。孩子虽小,但心里明白,他还没有能力满足自己,只能依赖父母,如果父母简单粗暴地拒绝孩子,会导致孩子心理受到伤害,产生挫折感。拒绝孩子可以采取以下几点措施:

(1)提早让孩子明白不可提出过分的要求

当父母带着孩子去商店的时候,一定要提早跟孩子说明他可花销的数量,做到控制孩子的花费,让孩子明白不是想什么就得买什么,而是要根据自己的经济状况进行消费,要学会提早向孩子说“不”,把孩子的不合理要求杜绝在萌芽状态。

当孩子出现过分的欲求行为时,家长应设法用孩子感兴趣的东西、感兴趣的活动或感兴趣的话题去吸引孩子,让孩子的注意力从欲求对象上转移开去。

(2)让孩子明白为什么自己零求得不到满足

当家长拒绝孩子的要求时,应把拒绝的理由坦率地给孩子讲明白,孩子的认知能力会让他理解父母不是不愿意满足他的要求,而是,自己的要求父母暂时不能给予满足,这样做,可以让孩子从小就明白要克制自己的需求,心里承受一定的挫折,对今后的生活道路也大有益处。

一位小孩看到漂亮的洋娃娃的时候,要求妈妈买。妈妈这样对她说:“不是妈妈不给你买,而是你已经有四个洋娃娃了,买这么多娃娃,妈妈没那么多钱,而且,这个娃娃跟上次阿姨送的那个差不多,不要再买了。”

这样,孩子知道自己的要求为什么得不到满足,就不会再提这一类的要求了。

(3)冷静对待孩子的哭闹

也许有的家长不想满足孩子的要求,但经不住孩子再三纠缠,只好给予满足,这是最失败的。

有这样一个例子:

满脸是泪的红红哭着说:“给我买巧克力,我就要巧克力。”她的妈妈劝她不要,她跺着脚,大声喊叫,拉着妈妈到买巧克力的货架旁,红红的妈妈最后只好给她买了巧克力。

红红的妈妈这样做,只会养成孩子通过死缠硬磨的手段达到目的的坏习惯。当然也有这样的情况,家长没有达成一致意见,爸爸不给买,妈妈给买;爸妈不给买,爷爷奶奶却悄悄地满足。当父母提出反对意见时,老人却不爱听,说父母不知道疼爱孩子,就是不愿给孩子花钱,这种做法只能给孩子心理造成失衡,误认为父母不疼爱他。

有的孩子也许性格倔强,需要一时没有得到满足,就闹情绪。父母这时可以冷处理,绝不可屈服迁就。可能孩子提出的要求,并非是自己真心想要的,只是身边的小朋友都有,自己的攀比心理占了上风,也想得到。在攀比中,家庭好的孩子往往有一种优越感,家庭差的孩子就觉得自己不如他们,产生不必要的自卑感。因此,不管家庭条件如何,家长都应该正确对待孩子的攀比心理,让孩子明白事理,培养适当的消费习惯。

刚吃完晚饭,小韦正在看电视,突然他看到电视里出现了他最喜欢的旺旺牛奶,他就对正在看书的爸爸说:“爸爸,我要喝旺旺,你快给我去买!”

爸爸说:“刚吃完晚饭,不要再喝牛奶了。”

“不行,我就是要喝!”小韦坚决地说。

“你这个孩子怎么不听话呢?现在喝对身体不好,再说,我们家里不是有鲜奶吗?等会就可以喝了!”

“我就是要旺旺,你快给我去买!”小韦开始哭闹起来。

妈妈无奈地看着孩子,对孩子的爸爸说:“要不,你下去买一罐?”

“不行!现在不是喝牛奶的时间,而且也不一定非要喝牛奶!”爸爸严厉地说道,“你让他哭,不要理他!”

没办法,妈妈只好看着小韦在房间里哭闹,小韦一会儿坐在地上哭,一会儿又趴到沙发上哭,他偷偷地从手指缝里观察父母的反应。但是,爸爸还是在看他的书,妈妈则跑到厨房收拾去了。

过了好长时间,小韦的哭声越来越弱。后来,他自言自语地说:“你们也没人理我,现在也到了喝牛奶时间,我还是去喝鲜奶吧!”说着,跑到厨房向妈妈要鲜奶喝去了。

让孩子意识到自己的要求是过分的,父母是坚决不会同意的,久而久之,只要父母告诉他不可以时,孩子就不会再哭闹了。

父母适当地拒绝孩子的要求是必要的,当然掌握一些方法策略同样重要。当家长在拒绝孩子时,如果答应条件许可时给予满足,当有条件时,必须信守诺言,绝不可敷衍了事。因为父母信守诺言,孩子就会觉得父母有威信,能真正地爱护自己,令家长与孩子之间感情融洽,也让孩子懂得适时克制自己的需要,并能品尝到得到满足的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