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成就杰出孩子的100堂情商课
15771000000046

第46章 善待孩子的兴趣

凡是仔细观察过孩子的父母都会发现,孩子极易对事物产生兴趣和热情。也就是说,孩子对某一方面或某些事物入迷之后,就会以惊人的勤奋和毅力去从事这件热爱的事情。而一旦他们步入了这一轨道,他们潜在的才能就能得以充分发挥,这种发挥是迅速而惊人的。实际上,许多天才的产生都是从他们感兴趣的事物开始的。

法国的法布尔是一位很有名望的昆虫学家。他出生在一个偏僻但山清水秀、乐趣无穷的小山村里。法布尔小时候,祖母养了不少鸡鸭。法布尔常常发现祖母抓些虫子给鸡吃,每当祖母手里拿着装昆虫的瓶子喂鸡时,法布尔就趴在栅栏外边出神地看着小鸡抢虫子吃的情景。

法布尔为了让奶奶高兴,每天抓虫子喂小鸡。抓着抓着,法布尔对各种各样的小昆虫感兴趣了。他通过观察、接触,掌握了很多昆虫的习性。

法布尔考上师范学校以后,对生物学非常感兴趣,特别是对昆虫更是偏爱。他常常把美丽的蝴蝶分成类,做成标本,夹在夹子里。他还在毕业的演讲会上讲演了如何善于区分害虫和益虫的方法。

毕业后,他除了完成中学的教学任务以外,仍致力于昆虫学的研究。他提出的“人工养殖益虫”、“利用益虫去治害虫”等方法,对昆虫学的发展做出了贡献。之后他又完成了《昆虫记》等多部流传于世的不朽之作。

由于法布尔对昆虫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才为之投入了全部的热情去进行研究,这是他事业成功的巨大动力。

一个人如果能把自己的兴趣和爱好作为奋斗的目标,他的主动性就能得到充分发挥。即使再疲倦和辛苦,也总是能兴致勃勃、心情愉悦;即使遭遇再多的困难、再多的挫折和失败也不会退缩,而总是千方百计去克服,甚至可以达到废寝忘食、如醉如痴的地步。

爱迪生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他为自己感兴趣的事情,每天要在实验室里工作十几个小时,在那里吃住,毫不感到苦和累。有一次他甚至三天三夜没睡觉,在实验室里做实验,后来竟然趴在桌子上睡着了。

曾有一群社会学家在路易斯安纳那发展了一个“乐园”,他们购买了数百亩农田,开始为实现一个理想而工作,他们拟定了一套制度,让每个人去从事他最喜爱的工作,或是从事他拥有最佳装备的工作。他们拥有自己的牧场、制砖工厂、奶牛场和家禽场等等。他们建造了一个印刷厂,出版了一份报纸。

一位瑞典移民也加入了这个“乐园”,他来自明尼苏达州,根据他自己提出的请求,他被分配到印刷厂工作。但是不久他就厌烦了这份工作,于是他被调到农场工作,负责驾驶一台拖拉机。但他对这份工作只忍耐了两天,就再也受不了,又申请调职。于是,被指派到牛奶厂工作,偏偏他和那些乳牛不能相处。他差不多尝试了“乐园”里所有的工作,没有一样是他所喜欢的。正当他要从“乐园”里退出之时,有人突然想到,有一项工作是他尚未尝试过的——制砖工厂。于是他得到了一辆独轮手推车,他的工作就是把制好的砖块从砖窑里运到砖场上,然后码成一堆。一个星期的时间过去了,并没有人听到他提出任何抱怨。有人问他是否喜欢这份工作,他很高兴地回答说:“这正是我所喜欢的工作。”

孩子的兴趣是一种非常宝贵的资源,善待和保护孩子的兴趣,就是在保护一种成功的动力。可是在现实生活中,令人遗憾的是,许多家庭的父母对待孩子的兴趣是不屑一顾的,甚至故意去熄灭孩子刚刚烧起来的热情。他们眼中看到的只有学习成绩,关心的只是考试分数。

孩子刚上一年级,就要求他拿双百;到了高年级,孩子虽然已尽了力,成绩也不俗,但父母仍不满意,除非名列前茅才心花怒放。孩子唯一的朋友就是课本!甚至于不管孩子有无音乐、绘画、书法等方面的天赋和兴趣,只管按照自己的意愿倾其所有精力和金钱来培养。在这样的一些父母看来,自己的孩子只有这样才能够通向成功之门,父母也只有这样才算是成功的父母。我们也常常听到许多“成功父母”的经验谈,因为他们的儿女考上了清华、北大,甚至是国外的名牌大学,获得了某些国际大奖,写了一本出色的小说,等等。因此更多的父母也要去像他们一样,培养出佩上“成功桂冠”的儿女。

但是,父母们为什么不想一想,其实每个孩子的成功之路都是不一样的,大可不必在一条独木桥上去争去抢,即使按照父母的意愿考上了名牌大学,也未必就是孩子想选择的成功之路,每个孩子都应当是独一无二的,他们对成功的界定和选择也永远不会相同。

某杂志上曾有这么一则报道:“从大学二年级开始辍学的蒙雨,回家后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同父母商量办一个自己的养猪场。蒙雨觉得自己根本就不喜欢上大学,更不喜欢所学的专业。在蒙雨看来,做自己不感兴趣的事情,既浪费了自己的青春,也浪费了父母的钱财和精力。蒙雨说:‘我要回家做一番自己感兴趣的事业。’当他看到很多乡亲通过饲养生猪,从而走向致富之路时,蒙雨的计划便随之而生。蒙雨相信,自己会比乡亲们干得更好,相信通过自己的努力,一定可以在两个月之内把自己的饲养场办得有声有色……”

在意大利摩丹那,有一名喜欢唱歌的孩子。他的父亲希望他成为职业演唱家,而母亲则认为演唱家的职业收入很不稳定,希望他能够做一名教师。他无法说服双亲,为了取悦双亲,他同时进入了两种领域,他修习声乐课程,同时在师范学院上课。

毕业前夕,他不知道如何择业,只好请教一位职业策划专家,他问这位专家:“先生,我该当个老师,还是个演唱家呢?”这位专家说:“如果你想同时坐两张椅子,你就会两头落空,你只能选择你感兴趣的职业。”

家长必须明白,不要随意践踏孩子们兴趣的幼芽。孩子的兴趣和热情一旦泯灭,他们潜在能力发挥的余地就会越来越小,所以每位家长要从小注重孩子兴趣和热情的培养,以便孩子的潜在能力得以正常发挥。

除了要认识到爱护和激发孩子兴趣的重要性以外,还必须明白孩子越大就越难以具备强烈的兴趣和热情。这是因为,孩子在成长过程中,他们兴趣的幼芽可能会一再遭到践踏,这样,他们年龄越大,兴趣和热情将越容易泯灭。从此在性格上越难产生对事物的兴趣和热情,他们的潜在能力发挥的余地也会越来越小。所以要求每位家长要从小注重培养孩子的兴趣和热情,让孩子养成热爱新生事物的良好习惯,以便孩子的潜在能力能够得以正常发挥。

父母在善待和培养孩子的兴趣和爱好方面,应该注意以下三点:

(1)不要逼迫孩子

孩子对事物的兴趣是有限的,在适度的范围内,兴趣对孩子而言是快乐和动力。但是如果父母认为孩子对某一事物感兴趣,就过度开掘,逼着孩子去学习、去实践,孩子就可能对这一事物失去兴趣,甚至产生厌恶心理。这就如同人吃饭一样,再好的饭菜、再爱吃的食物,如果天天吃,顿顿吃,也会倒胃口的。

所以,对待孩子的兴趣,要采取有所为有所不为的态度,不要指望孩子的兴趣会在转瞬之间就出现奇迹,相反,这样只能破坏孩子的兴趣。

(2)对孩子的兴趣不要过早定向

孩子性格不同,他们的兴趣维持时间也不一样,有的孩子具有某方面的天赋,一旦对某一事物发生了兴趣,就坚定不移,一直喜欢下去;有的孩子兴趣广泛,很容易对某一事物产生兴趣,但维持的时间不长,很快又转移到其他事物上。所以,家长不宜对孩子的兴趣过早定向,这样容易造成把孩子不感兴趣的事情强加到孩子身上

有一次,3岁的沈宇随母亲到隔壁的童童家去玩时,对钢琴产生了兴趣,母亲以为沈宇有音乐天赋,先是买了钢琴,然后又把沈宇送到幼儿音乐学校,可是过了一段时间,老师却对家长说:“沈宇对弹钢琴一点兴趣都没有,让他弹钢琴他就大哭个不停。”

(3)不要把父母的兴趣强加到孩子身上

著名天文学家伽利略当初对医学一点兴趣都没有,但他的父亲希望他学医,他只好按照父亲的意愿上了医学院。当他被迫学习解剖学和生理学的时候,其实他的脑子正想着欧几里得几何学和阿基米德数学,稍有空闲就偷偷地研究复杂的数学问题。当他从比萨教堂的钟摆上发现钟摆原理的时候,他才18岁。

孩子能有自己喜欢的目标才会有动力,家长强加上到孩子身上的东西,孩子是不会感兴趣的,相反,还会引起孩子的抵触情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