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成就杰出孩子的100堂情商课
15771000000051

第51章 注意疏导孩子的逆反心理

生活中经常听到父母在抱怨:现在的孩子越来越难管了,脾气倔强得很,你说他几句他就烦,你让他这样做他偏要那样做,你说是对的,他偏说成是错的……整天与你唱反调。

一位母亲很为孩子的教育问题头疼。她找到老师诉说:“我和他爸爸都是60年代末出生的人。我们根本不明白现在的小孩儿在想什么,我和他爸爸虽然都是知识分子,但是在和孩子的沟通、对他的教育上,实在太失败了。”这位母亲的话语里有着太多的无奈。

“我们都是从那个困苦的年代过来的,如今生活好了,把大部分时间都倾注在孩子身上,但是这些不但得不到儿子的认可,而且他还经常和我对着干,我觉得这孩子真是让人伤心。”她提起自己的儿子眼圈红红的。

但是,在和她的儿子交谈的时候,老师发现这个小男孩很有自己的一套想法,“我妈就会给别人讲,她多辛苦,我多不理解她,可她理解我吗?偷看我写的日记,不让我接女同学的电话,同学过生日,她死活不让我去,整天唠叨我的不是,什么都得听她的,凭什么呀?我长大了,才不想被她牵着鼻子走呢。和家长有什么好交流的,结果还不是一样?他们要的只是一个听话的木偶。”

俗话说:“半大小子,气死老子。”初中孩子正处于青春逆反期,会表现出不听话,爱和大人顶嘴,叫他往东他偏往西,叫他打狗他偏赶鸡的一种强烈逆反。

正处于青春期的孩子视野更开阔了,自主意识更强了,不再像以往的孩子那样时时处处听从家长的命令。他们已经有了自己评判事务的标准和看待问题的特有角度。这些特有的标准和角度在他们同龄人之间心领神会,但在一些家长的眼里却是混沌一片,不知作何解释。一些家长渴望明白个中究竟,随时随地都想监控自己的孩子,而孩子随时随地又想摆脱家长的监控。在监控与反监控的较量中,世代沿袭的家长的权威和地位正经受着前所未有的质疑和挑战。孩子们对于家长的一言堂的管教方式产生了强烈的逆反心理,觉得自己干吗非得听他们的。

其实,出现这种情况很正常。在孩子的发展过程度中,会出现两个逆反期。

第一逆反期是孩子三四岁的时候,第二逆反期是孩子的初中阶段。但两个逆反期有着明显的不同:孩子在第一逆反期,主要是为了争取父母的同意,以获得活动自由。如非要自己穿衣服、自己走路等。

孩子在第二逆反期的自主独立要求范围更为广泛,是孩子在生理和心理上发展变化最为强烈的时期,孩子开始有了独立意识和成人意识,急切盼望能够摆脱父母的安排,并且能够根据自己的意愿来独立做事。所以,当孩子上了初中,父母还像以前一样去接他时,孩子大多会对父母不理不睬,或面无表情,跟同学继续一边走一边说话,觉得父母像跟班一样尾随其后,给他丢人,甚至认为父母在有意跟踪他。

其实,父母大可不必为此担心和忧虑,心理专家指出:处于青春期的青少年的最大变化就是,从儿童期间依恋父母,转向依恋朋友,因此产生亲子关系冷淡,甚至有子女脱离家庭的倾向,这很正常,当他们度过这段逆反期后一切都会变好的。

那么,父母该如何对孩子的逆反心理进行调试呢?

(1)要尊重孩子的人格

孩子在某件事情上做对或做好了,要让孩子知道应该这样做,并且鼓励他做下去。但表扬要客观,不要言过其实,尤其避免在众人面前做不切实际的夸奖。孩子做错或做坏了某件事,要提出适当的建议和批评,甚至严厉的批评,并采取惩戒措施,使他吸取教训,但批评也要客观公正。

(2)不要过分干涉孩子的事

对孩子的事情,只要他到了该做的年龄,而且可以做的事,就放手让他去做,不要过分干涉或包办代替,特别是不要过于盘问孩子的电话、信件,一般也不要偷看孩子的日记。这样,才能在家长和孩子中间架起信任的桥梁,才能提高孩子的责任感和自信心,增长才干。

(3)不要急于求成

家长在教育孩子时,切忌期望过高,更不能急于求成。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天下父母皆同此心,无可厚非。但有些父母不考虑孩子的实际情况,对孩子提出一些过严、过高的要求,这些要求超出了孩子的承受能力,会使孩子丧失信心,出现厌烦情绪,进而产生逆反心理。

(4)对孩子适时正确引导

青少年都不喜欢别人对他的行为横加指责,因此家长的教育方法要讲求艺术性,“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可以在新年或生日时送孩子几本积极健康、可读性强的书,如《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平凡的世界》等;也可给孩子讲一点儿自己年轻时的经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