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成就杰出孩子的100堂情商课
15771000000053

第53章 逐步纠正孩子的坏习惯

“代币法”是心理治疗中常用的一种行为疗法,对小年龄或智力发展沉缓的孩子效果很显著。“代币”即真正奖励物的暂时代替,就像“小红花”“红五星”等一样。“代币”可以是实际的物件,也可以是打点、划勾一类的记号。无论什么东西都可以,但在具体使用时要合乎以下原则:

安全、耐用、便宜;数量容易控制,使用起来方便;不是孩子喜爱的东西。

这种方法的最大优点就在于当孩子表现出良好行为时,不是立刻就满足他的要求,比如“我不哭,你就得给我买玩具”。而是经过一段时间才满足孩子的要求。因此,孩子要达到某种目的,就需要他将某种好行为保持一段时间或重复出现后才能到达目的。这对于孩子形成良好的习惯是很有好处的。由于这种方法可以很好地提高合理行为的有意识的反复出现,同时因为有“代币”刺激,也可以使孩子的合理行为得到进一步的鼓励,起到“望梅止渴”的作用。

请看下面这个真实的事例:

一个女孩,小学三年级学生,毛病是上课不能集中注意力、爱说闲话、做作业速度慢、脾气大、吃手指甲,甚至上学常常拖拖拉拉等等。无奈之下,母亲只好带着孩子去看心理医生。

经过认真了解,心理医生与女孩“谈心”。女孩也知道自己有很多“毛病”,可就是无法及时地控制自己。经过与父母研究认为,如果能在她的旁边安个“提醒器”就可以解决问题了。

心理医生在确定了女孩本人愿意改正的决心以后,根据孩子的年龄和性格特点,决定采用“代币”法。

心理医生先同女孩的妈妈和女孩一起将所有要改正的不良行为列成表格,然后请女孩把自己想做的事、想要的东西、想实现的愿望都统统写出来,最后帮助女孩的妈妈和女孩一起制定了如下的“代币”规则。父母以自制“纸板”为“代币”,具体情况如下:

①每天按时到校,得1分。

②上课的时候不说话,得3分。

③上课回答问题,每天回答5次以上,得4分;每天回答3~5次,得3分;每天回答1~3次得2分。

④独立完成作业,一个小时内完成,加1分;不论对错,得2分;全对得4分;85%以上正确,得3分;60%以上正确,得2分。

⑤自己整理书包,不要忘记带东西,不少带东西,得2分。

附加规则:

①每月可先给孩子10个“预支板”。如果父母认为孩子本月表现不错,可以加入孩子的“代币”总量中,否则就要扣除。

②获得老师指名表扬,每次5分。

③一个星期内未受老师批评,得3分。

④被老师罚抄、罚做作业或合理的批评,每次扣1分。

如果孩子表现不错。爸爸妈妈每人说5句让孩子开心的话。

孩子所得分数奖励如下:

10分,一句好话和一块巧克力;

20分,父母说表扬的话和一个小黄鸭玩具;

25分,父母说表扬的话和樱桃小丸子铅笔盒;

35分,父母说表扬的话和外出游玩一次。

如果孩子不愿要以上奖品,可以把这些钱积累起来买孩子需要的东西。

这个女孩对“代币”法感到很新奇而有刺激性,很乐意这样做。为了让孩子更有信心,医生让女孩把“代币”带在身边,放在口袋里或铅笔盒中。建议父母和孩子一起制作一张挂图挂在家中,比较详细地记录女孩获得“代币”的数量。

这样做有两个目的:一,用具体可见的“代币”提醒孩子,增强她自我监督的意识。二,具体可见的“代币”只是一种暂时的奖励替代,可以起到心理激励作用。

不同的行为对应不同的代币数目,不同的代币数目又对应不同的奖励,这样就避免了以一次行为定论的局限,可以避免主观性,又为孩子提供了足够的选择行为的方式和获取奖励的机会,孩子在行为改变的同时,不断就会形成自我管理的好习惯。

经过一段时间施行,女孩有了很大的进步,不但上课经常受到了老师的表扬,作业速度也大大提高了,父母子女的关系也得到了很大的改善。

“代币法”的具体内容可以根据孩子的不同时期灵活调整,必须记住的是,父母应该与孩子一起来完成,但是毕竟最后的行为实施者是孩子本人,所以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①这种方法中的“鼓励”成分,孩子应该比较容易完成。比如通过完成几个比较简单的行为,如按时上学或“预支代币”等形式去激发孩子的主动性。千万不要把目标定得太高,力所不能及,孩子就得不到刺激和鼓励,就没有信心了,就会很快丧失了尝试的兴趣。

②属于生活必须支付的物品,父母应该照常提供,不要把这些东西也变为奖励品。

③奖励品要比较合理,不要“克扣”,也不要“盲目奖励”。整个家庭都要步调一致,不能够随意改变。如果有一个人随意改变代币规则,就有可能使“代币”法无法顺利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