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成就杰出孩子的100堂情商课
15771000000070

第70章 和孩子做个好朋友

父母与孩子平等相处,需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1)用孩子的眼光看世界

真正的朋友是无年龄、无性别、无职位、无地位之分的。因此,和孩子交朋友,大人必须俯下身子用孩子的眼光看这个世界。否则,若是孩子对父母怀有惧怕的心理,甚至存有戒心,那么他只能敬而远之,是不可能向父母袒露胸怀的。

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如果一个人有心事,无论是喜与忧,希望找人分享或分担时,第一个想到的,往往不是他的父母,而是最了解他的朋友。因此,父母在孩子一出生时,便要培养他成为与自己无所不谈的、最要好的朋友。

要和孩子做朋友,自然不能有代沟。孩子有自己对人对事的见解,有自己喜欢的生活方式与兴趣,比如孩子喜欢某位歌星或电视艺员,兴致勃勃地向你讲述偶像的新闻时,父母就不要以自己的眼光和主观见解去说:“真不明白你为什么这样迷他,我可觉得他没有什么优点。”

这样,孩子就会觉得“父母既然不明白我”,再说下去也没有意思,从此便不会与父母再说他的偶像了,因为父母跟他有代沟,他会转而找寻与他有共同话题的朋友。

要与孩子建立良好的信任关系,使自己的角色到位,还必须要做到以下各点:

孩子感到喜悦时,父母在祝贺与鼓励的基础上,还要暗示孩子“胜不骄”的道理。

孩子遇到困难或失败的时候,父母要安慰、同情与肯定他,对不足之处给予适当的指点,帮助他走出困境。

孩子感到委屈时,父母要以安慰、同情和宽容的态度去对待他,孩子在感激之余,也就会把父母作为倾诉的对象。

孩子兴趣浓厚时,父母要积极支持、鼓励,推动孩子进一步寻求知识,和做进一步深入的钻研。

(2)和孩子坦诚交心

①让孩子知道父母和他一样有喜怒哀乐。父母在孩子面前,不必刻意呈现最好的一面。因为每个人都有他的优点和缺点,父母自然也不例外。

孩子遇到烦恼、失败与挫折而向父母倾诉时,父母不妨利用这个机会。坦诚地将自己的喜、怒、哀、乐种种情绪向孩子倾诉出来。

有一个孩子读书不用功,妈妈无论责备或鼓励,都是徒劳,孩子总是将妈妈的话当作耳边风,每日放学回家,不是躺在床上睡觉,便是看电视。

一天,妈妈又苦口婆心地劝孩子专心做功课,孩子仍然是一边做一边东张西望,妈妈看见孩子爱理不理的态度,愈劝愈气愤,愈想愈伤心,不禁掉下眼泪,无奈地对孩子说:

“是妈妈不好,妈妈没有用,妈妈以后不会再向宝宝唠唠叨叨的了。”然后默默地返回自己的房间。

孩子听到妈妈这番发自内心的话语后,有点内疚不安,走到妈妈的房间,摇着妈妈的手说:

“妈妈不要再哭了,宝宝知错了,宝宝以后会很用功地读书,不会再令妈妈伤心了。”

有时用这种表现内心难过的真挚态度教诲孩子,比恶言恶语或责骂会来得更有效。

②让孩子知道父母过去的事情。父母可以将自己失败和挫折的经历向孩子坦言相告,自己曾有过什么抱负、梦想与目标;曾经因为自己所犯的错误而付出过多少代价;怎样由许多失败、痛苦,而累积到经验,终于步向成功的道路等等,这一切都可以向孩子尽情倾诉。

孩子的求知欲很强,特别对自己小时候或父母童年时的生活片断,都很想知道,常常央求妈妈讲述童年时的有趣故事。有时看到电视节目里讲述小孩子的片断,也会表现得很有兴趣、很好奇地问妈妈:

“妈妈,你小时候是不是那么顽皮的?”

“妈妈,你小时候是不是那样害羞的?”

不少孩子对父母有认同作用,尤其是爸爸,许多时候孩子会视爸爸为偶像,认为爸爸是一个无所不能的大英雄,希望将来也和爸爸一样,这种崇拜的心理,多会发生在三四年级的孩子身上。爸爸为保持自己在孩子心目中完美的形象,许多时候都不敢将自己小时候的生活,特别是挫折与梦想的经历,坦诚地向孩子倾诉。

其实,只要你现在是一个信念坚定、勇于面对任何挑战的人,在孩子的心目中,永远都是一个值得尊敬的好父母。

有适合的机会,爸爸不妨坦诚将自己过去的梦想、挫折、成功和喜、怒、哀、乐,一切一切,毫无保留地向孩子倾诉,并借助这个机会,将上一代的阅历与经验,灌输到孩子的思想中去。

假如你幼年时代家境清贫,没有机会受教育,最后凭自己的努力完成了大学课程,成为一个出色教师的话,你应该这样告诉孩子有关你的奋斗史:

“爸爸小学毕业后没有机会再继续读中学,只有一边工作,一边在夜校上课,有时假日和晚上的睡眠时间,也要用来温习书本。爸爸还要储备一笔生活费给家里人,然后辞去工作,专心应付会考,最后才读上了大学,爸爸领悟过没有机会读书的苦况,于是决定大学毕业后,要做一位好老师。”

孩子会很专注地听你的细诉,并会受你坚毅不屈的精神熏陶的。

如果你曾经是一个以自我为中心,不为他人设想的独生子,可以告诉孩子当年你不懂与同学沟通而遭到排斥,其后又如何改过,让孩子领悟与他人相处的技巧与重要性。

假如你当年经常尿床,也不妨坦白告诉孩子,如何被同学取笑,不敢上课,自卑、孤独,其后如何得到自己的妈妈的支持和鼓励,将这习惯革除,重新过着健康快乐的童年生活。孩子他日如遇到任何困扰时,也会懂得如何面对,不会因此而自卑,失掉自信。

每一个人小时候都有自己的梦想,如果你小时候曾经梦想做一个出色的足球运动员,可惜因一次意外,弄伤了足踝,令你难圆好梦。因此你变得自暴自弃,且消极悲观,对任何事情都提不起兴趣,幸好得到体育老师的帮助,重新培养起对其他类型运动的兴趣,从而体会到人生不如意的事,会经常发生在每一个人的身上,只要积极面对,便可处之泰然。

孩子会从你一点一滴的经历中,领悟到许多做人处事应有的态度,不会因为你的过失或梦想无法达到而小看你,更可能因此将你未竞之志完成也说不定呢!

(3)让孩子知道父母工作的艰辛

孩子只知道父母要工作,因此没有时间陪他们一起玩,并不真正了解父母为什么一定要工作。许多时候孩子都会问:

“妈妈陪我玩好不好?我很闷呢!”

“妈妈要上班,没有时间陪你,自己玩吧!”妈妈说。

有时,让孩子有机会亲身体验父母工作的辛苦,以此激发孩子用功上进,这比用千百句教诲有效得多。

“你不要上班,陪我玩吧!”孩子不理解地缠着妈妈。

“如果妈妈不上班便没有钱买衣服、买玩具和买宝宝最喜欢吃的巧克力了。”

对年纪较小的孩子,妈妈作出以上的解释,虽然孩子仍然不十分了解,但也会明白“妈妈仍然爱孩子的”“妈妈工作是为孩子好”的道理。

当孩子年纪稍大时,妈妈可以作更详细的解释:爸爸一个人工作,所赚的薪金,不够支付家中所有的开支,比如租金、电费、电话费、购买饭菜、全家人的交通费、出外活动费用等等。要让孩子明白,妈妈也想在家照顾孩子,喜欢和孩子在一起,然而为了应付这许多的开支,只有出外工作,减轻爸爸的负担。孩子就会从中体会妈妈困难之处,培养孩子懂得为他人设想、负责任与节俭的美德。

父母都要外出工作,妈妈有时会感到内疚,不自觉地以物质作为对孩子的补偿,这种不正确的观念,会造成孩子浪费、价值观偏差和以自我为中心的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