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保健养生现代健康生活书——现代人生活宜忌全书
15772200000010

第10章 饮食营养(7)

方便面长时间存放,受空气的影响,油脂会发生化学反应,分解出游离脂肪酸,使方便面产生哈喇味,而且改变其营养成分,降低维生素含量,并产生对人体有害的物质。

贮藏月饼、糕点忌讳

月饼忌重拿、重放、多翻动。尤其是苏式月饼,饼皮酥松,最易破碎,如果饼皮脱落,不仅影响质量及美观,且容易受潮。

月饼忌受潮闷热不通风。月饼受潮,极易变质发霉,所以应放在通风阴凉的地方保存。鲜肉、豆沙、豆蓉、莲蓉、椰蓉之类的“软货”月饼,应当随买随吃。

糕点也不宜久存。糕点中含有较多的油脂和含有油脂的辅料,这些油料在长时间的贮存后,因受阳光、空气及温度等因素的影响,会引起油脂中的脂肪酸败坏,产生醛类化合物,食后会有害身体健康。其次,有些糕点含水量较高,在高温和潮湿的条件下贮存过久,会因霉菌大量繁殖而发生霉变。

夏季大米不宜久存

由于稻谷加工成大米后,米粒失去了稻壳的保护,其中含有的营养物质全部暴露在空气中,极易受湿、热影响,招致虫霉侵害。特别是梅雨、高温季节,大米吸湿性强,大米表层和空气中霉菌繁殖加快,大米中的糠粉又会影响米堆中湿热的散发,稍不注意,便会出现大米发热、发霉、生虫。

腌菜禁忌

忌腌制前久放

蔬菜在进坛腌制前,主要是防止新鲜蔬菜腐烂,因为腐烂的蔬菜会产生大量的亚硝酸盐。如果晒菜时天气不好,阴雨连绵,则新鲜蔬菜不宜晒成半干,容易沤烂,如果将菜晒成半干后不及时拌盐进坛腌制,而是等了几天后再进坛腌制,这样产生的亚硝酸盐更多。这是因为蔬菜中的大肠杆菌等细菌生长繁殖,将蔬菜中硝酸盐分解成亚硝酸盐。

腌菜食用前忌久泡

腌菜食用前不要久泡(不要超过8小时),而且最好用开水浸泡。因为腌菜在晒干过程中可能被大肠杆菌等污染。如果用冷水浸泡时间过长,细菌又会繁殖,将腌菜中的硝酸盐分解成亚硝酸盐,使即将食用的腌菜中含非常多的亚硝酸盐。

新腌的蔬菜忌多吃

新腌的蔬菜中,含有一定量的亚硝酸盐和硝酸盐成分,其中维生素C已被大量破坏,如果人们长期过多食用后,通过肠道的细菌作用,将原来硝酸盐还原为亚硝酸盐,易使亚硝酸盐含量显着增高。亚硝酸盐进入人体后,能使细胞中的低铁血红蛋白氧化成高铁血红蛋白,失去携带氧的能力,造成组织缺氧。同时亚硝酸盐在胃内可与胺类物质化合成亚硝酸胺。而亚硝酸胺是一种强致癌物质。

腌菜忌长期食用

腌菜中含盐量较高,可以引起钠、水在体内滞留,使血容量增多,从而增加心脏负担,致使升高血压,从而易诱发心绞痛甚至心肌梗塞。另外,腌制不善的腌菜,含有亚硝酸胺。亚硝酸胺是公认的18种致癌物之一,久食,会诱发癌症,尤其是对于慢性胃炎患者,发生率更高。

未腌透的酸菜忌食用

未腌透的酸菜中含有大量的亚硝酸盐。这种物质进入人体血液循环中,使正常的低铁血红蛋白可氧化成高铁血红蛋白,使红细胞失去载氧的功能,从而导致全身缺氧,出现胸闷、气促、乏力、精神不振、嘴唇青紫等症状。

禁忌食用的“动物食品”

动物肾上腺

动物的肾上腺俗称“小腰子”,位于两侧肾脏的前方,淡褐色,肾上腺外面包着一层白色的纤维膜。肾上腺中含有一定量肾上腺皮质激素,可使人体内水盐代谢发生障碍,引起血压升高,肌肉无力,促进脂肪的分解和重新分布。肾上腺中还含有肾上腺髓质激素,可使全身血管收缩,心跳加快和加强,促使糖元分解,引起血糖升高。

动物淋巴结

动物的淋巴结俗称“肉枣”,正常颜色为灰白色,如果出现充血、出血、肿胀、炎症等说明已发生病变。淋巴结是一种正常的组织器官,以猪为例,其全身约有淋巴结190多个,其功能是协助血液循环,输送营养和加速新陈代谢,由于它对病原微生物起着过滤和吞噬作用,因此,淋巴结中往往聚集有较多的细菌和病毒,食之容易感染疾病。

动物甲状腺

人吃了动物甲状腺后,体内甲状腺激素增加,会干扰人体正常的内分泌机能。由于甲状腺内的甲状腺素比血液中高100倍以上,并且耐受高温,故食之容易中毒,如果一次食入含2~3克甲状腺素的甲状腺就会引起中毒,出现类似甲状腺功能亢进的一系列症状,如头痛、头昏、恶心、呕吐、兴奋、烦躁、心悸、多汗、发热、手指频颤、全身抽搐等症状,严重者可致死亡。

动物肝脏

因为肝脏是家畜体内的主要解毒器官,血液中有害物质大量流入肝脏,肝脏内聚集的毒性物质较多。此外,肝脏中含有大量的维生素A,如果食用过多,可导致恶心、呕吐、头昏、嗜睡、骨质疏松、皮疹、毛发干枯等症状,并对人的肝脏有一定的损伤作用。

忌食生炒的内脏

家畜的一些内脏有时可能感染和携带乙型肝炎病毒,并且具有传染性。乙型肝炎病毒的抵抗力较强,60℃烧煮4小时亦不能杀灭。生炒只能炒熟外部,不能杀灭内部的乙型肝炎病毒,人食用后有可能感染上乙型肝炎。

烧鱼不宜早放生姜

烧鱼时,放一些生姜可以去腥增鲜,但过早地放入生姜,鱼体浸出液中的蛋白质会影响生姜,使姜不能发挥去腥作用。鱼体的浸出液略偏酸性(PH值55左右)时,放入生姜,其去腥的效果最佳,因此,烧鱼时应待到鱼的蛋白质凝固后再加入生姜以发挥去腥增香的效能。

冷藏熟食不宜直接食用

电冰箱是靠低温使食品保鲜的,而低温只能抑制细菌的生长繁殖,却不能消灭细菌。一些肠道杆菌,如伤寒杆菌、肠炎病菌,在冰雪中还至少可生存3个月,一旦恢复到正常温度,它便会迅速生长繁殖,并产生大量毒素。如果熟食品在冷藏前就已被上述细菌污染,取出后直接食用,就很容易引起肠道病的发生。

干鱼片不能多吃

据测定,每食一包鱼片咀嚼次数达上百次。由于咀嚼的次数愈多,唾液的分泌量愈多,这样咽下大量的唾液可以稀释胃液从而降低胃的消化能力,并容易在胃内发生腐败和发酵。另外,分解食物和产生气体的急骤,使人发生呃逆、胃痛疼、恶心、呕吐等消化不良的症状。

不宜过多食入高蛋白食物

蛋白质是生命的基础,人体必需的营养物质。它在构成和修补人体组织、提供热量、增强人体抵抗力方面有着极重要的作用。但是,进食过量的蛋白质,可发生蛋白质中毒,对人体是不利的。

天然调味品不宜滥用

天然调味品,如桂皮、八角、茴香、花椒等是家庭常用的烹调调味品。据国内肿瘤研究单位检测,这些调味品有一定的诱变性和毒性,有害于人体健康,如桂皮内含有移码突变型及碱基对置模型诱变物,花椒、八角、茴香含有移码突变型诱变物。诱变物能改变正常组织细胞的遗传功能,使细胞发生突变,诱发恶性肿瘤,损害人体健康。因此,天然调味品也不宜滥用,应尽量少用。

夏秋季不宜用热性调料

夏秋季燥热,气温高,烹饪时使用热性调料(八角、茴香、小茴香、桂皮、花椒、白胡椒等),会使人燥热不能忍耐,还会引起消化道和泌尿道一些病症。

因为热性调料可以引起便秘、痔疮、肠胀气、尿少、尿痛、血尿、肾痛等,同时还会引起全身性疾病,如口角炎、唇燥裂、咽炎、鼻衄、结膜炎、头晕、心悸、痱子、中暑等。患慢性病者,如肝病、心脏病、肺结核、糖尿病、重度高血压、动脉硬化、甲亢等,使用热性调料,会导致病情加重。因此,夏秋季不宜用热性调料。必要时可微量应用,或用葱、蒜、姜等平性调料代替。

减肥者不宜吃芥末

芥末中含有一种化学物质,可以刺激胃黏膜,产生过多的胃酸,使人产生饥饿感,食欲大增。其结果,立志节食者反而食量增加,减肥失效。

受潮、变硬的奶粉不宜食用

奶粉如在较高的温度下存放,很快就会引起颜色变褐,降低原有的香气,同时发出一种陈腐的气味,并且溶解度下降,蛋白质生理价值及消化性也大为降低,细菌容易滋生而使奶粉变质。

奶粉开罐、拆袋后很容易吸收空气中的水分。一旦奶粉中的乳糖吸水之后,则会使奶粉中的蛋白质粒子彼此粘结而使奶粉形成块状。因此,存放时应特别注意。若奶粉回潮变硬则不宜再食。

蜂蜜不宜用金属器皿存放

有人习惯用铁罐盛蜂蜜,以为这样密封程度好,其实恰恰相反,这样存放蜂蜜不仅营养成分受到破坏,而且人服了会引起恶心、呕吐等中毒症状。这是因为蜂蜜中含有02%~04%的有机酸和碳水化合物,这两种酸性物质在酶的作用下,部分转变为乙酸。当蜂蜜长期贮存在金属器皿内,这种乙酸就会使镀锌的铁皮腐蚀脱落,从而增加了蜂蜜中的铝、锌、铁等金属含量,使蜂蜜变质。因此,不宜用金属器皿存放蜂蜜。

不宜吃生蜂蜜

有的人以为生鲜蜂蜜是蜜蜂新酿制的蜂蜜,既新鲜,又未经加工和保存、转运,因此营养更丰富、味道更纯正、污染也更少,更适合食用。殊不知,这种认识是错误的,生蜂蜜和鲜蜂蜜是不宜直接食用的。

这是因为蜜蜂在酿制蜂蜜时,尤其是在花源短缺时,常常会采集一些有毒的花粉。因此,鲜蜂蜜内难免会含有有毒花粉的成分,人若吃了这种蜂蜜,也难免会中毒。至于生蜂蜜,在蜂蜜收获、运输、保管过程中,可能会受到细菌污染,因此直接食用也是不当的。食用蜂蜜还是以经过加工、加温、消毒处理的为好。

忌多食油条

制作油条时必须加入明矾,明矾是一种含铝的无机物。如果天天吃油条,日久天长所积累起来的铝的含量就相当惊人了。被摄入人体的铝,虽经肾脏可以被排除一部分,但由于天天大量积蓄,是很难排净的,体内的铝达到一定的数量时,便对大脑及神经细胞产生毒害作用,可引起老年性痴呆症。因此,忌多食油条。

儿童不宜常吃油炸食品

食品在油炸时,由于油温甚高,各种营养素都会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例如,蛋白质可因炸焦变质而营养价值降低。脂肪因油炸而遭到破坏,使人体必需的不饱和脂肪酸互相聚合,难以被人体消化。还产生一种叫丙烯醛的物质,它具有一定的毒性。油炸食品,还可破坏脂溶性维生素,妨碍人体的吸收、利用。米、面经过油炸后,维生素破坏很多,如油条经加碱和高温油炸,维生素B全部被破坏。在制作油炸食品时,过热的油脂可加剧致癌物的致癌作用,油被连续和重复加热,或添加到未加热的油中,都会促进致癌物和辅助致癌物的产生。另外,油炸食品都是在极短的时间内高温烹制而成,常常是外面已炸得焦黄发硬,而里面可能还没熟透,不能有效地杀灭食品中的病原微生物,极易发生肠道寄生虫病、传染病。

对儿童来说,由于儿童的咀嚼能力以及胃肠道的消化、吸收能力较为薄弱,多吃油炸食品还易引起消化不良,常在饱食油炸食品后出现胸口饱满,甚至恶心、呕吐、腹泻,反而使食欲下降。所以,儿童吃油炸食品对其健康是不利的。

不宜过量食用洋快餐

近年来,洋快餐犹如雨后春笋般地出现在我国市场上,不少青少年和家长对此趋之若鹜,屏弃中餐。其实,偏食洋快餐,对其健康是不利的。

这是因为洋快餐代表的是欧美式膳食结构“三高”,即高热量、高脂肪、高蛋白。长期过量食用这类食品,是引发高血压、糖尿病、动脉硬化的潜在原因。以其含量较高的动物脂肪为例,这种脂肪过多则难以在体内分解,常常会附着于血管壁上,久而久之,就会使血管变窄,血流减少,导致疾病。

而洋快餐中肉类是主要成分,蔬菜很少,粮食类的加工也过于精细,损失了很多维生素。因此,还是少食为宜。

不宜多吃休闲食品

如今,很多人喜欢吃那些花花绿绿的休闲小食品,如膨胀类的虾条、薯片、雪饼、凉果、蜜饯类的话梅、果脯等。殊不知,不少休闲食品都采用了较多的食品添加剂,如防腐剂、香精、味精、色素等。这些添加剂多系化学合成,有着一定的毒害性,如果过多食入这些含有添加剂的小食品,会对健康造成一定的危害,因此要尽量少吃或不吃休闲类食品。

忌过量食用午餐肉

午餐肉在腌制过程中需加少量的硝酸钠、亚硝酸钠等化学药物。这些药物多是有较强的防腐作用,使肉制品不易腐败变质。另外,亚硝酸钠在酸性条件下会还原为亚硝酸,而亚硝酸又会与鲜肉的血红素和肌红素发生化学反应,使肉质变成玫瑰红色。

硝酸钠和亚硝酸钠是对人体有害的化学物质,它使血液中的低铁血红蛋白氧化成高铁血红蛋白,失去输氧能力而引起组织缺氧性损害。尤其是当机体胃肠功能不全,肠内硝酸盐还原菌过度繁殖情况下,食用过量午餐肉或亚硝酸钠残留超过01%的午餐肉,均可引起轻重不等的亚硝酸盐中毒症状,如头痛、嗜睡、呕吐、腹痛、发热、呼吸急促等。因此,午餐肉以少吃为宜。

熏烤食物不宜多吃

烤鸭、烤鸡、烤羊肉、烤红薯、火腿、熏鱼等熏烤食物,有一种特殊的香味,是家庭餐桌和宴会酒席上的佳肴,很多人喜欢食用。但是,从养生保健角度看,这些食品是不宜多吃、不宜经常食用的。

经过熏烤的鱼、肉及烤糊、烧焦的米面中,都含有一种化学物质——多环芳香烃。这种化合物中含有致癌物质3,4-苯并芘,它是在食物熏烤、焦糊过程中产生的,温度越高,产生量越多。

熏烤食物还会在胃中产生亚硝酸胺,它是由仲胺和亚硝酸盐在人的胃中酸性条件下形成的。仲胺的来源很多,食物中蛋白质熏烤受热分解可产生仲胺,而亚硝酸盐则是食物中的“常客”。

那么,是否偶尔吃些熏烤食物就会引起癌症呢?当然不是。因为癌症的形成取决于多方面的因素。例如,熏烤加工的方式如何、同时吃的其他食物是什么、个人的健康状况怎样等。但是,可以肯定的是熏烤食物吃得多了容易致癌。因此,熏烤食物不宜多吃、常吃。

方便面不宜常吃

现在人们的生活节奏快,方便面、面包、饼干等方便食品很受人们青睐,确实省时方便,味道也很鲜美,尤其很多小孩也往往把方便食品当作主食来吃。但人们忽视了方便食品所含营养不全这一重要问题。

一般说来,方便食品如方便面主要成分是碳水化合物、少量味精、食盐和调味品。其调味品如牛肉汁、鸡肉汁、虾汁中的牛肉、鸡肉、虾肉的含量很少,而且缺乏蔬菜,有的有菜末或菜汁,但量很少。因此,方便食品中并不具备人体所需要的蛋白质、脂肪、矿物质、维生素和水等较全面的营养素。

因此,人如果长期食用方便面,就会造成某些营养素的缺乏而罹患疾病。营养学家调查表明,在长期食用方便食品的人群中,有60%的人营养不良,54%的人患缺铁性贫血,23%的人患维生素B2(核黄素)缺乏症,16%的人缺锌,20%的人因缺乏维生素A而患眼疾。

此外,有些方便食品还或多或少地含有对人体不利的食品色素如防腐剂等。方便食品还有较多的油脂,容易氧化酸败,摄入人体后对人体内重要的酶系统有一定破坏作用,经常摄入这类食物,会使人加速衰老。

有哈喇味的食品不能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