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保健养生现代健康生活书——现代人生活宜忌全书
15772200000015

第15章 饮食营养(12)

因为在啤酒酿造和运输过程中,金属容器中的铝极易混入啤酒中。铝是对人体有毒的元素。英国皇家南安普顿大学弗里医院,在24个城镇对700名40~60岁男人进行了调查,发现经常饮啤酒的人,血液中含铝量增加。丹麦学者也证实了这个调查结果。老年人代谢功能减低,排毒能力较差,铝易于在体内蓄积,引起慢性蓄积性中毒,从而影响大脑的功能,使人出现痴呆和精神异常。因此,老年人不宜经常饮啤酒。

饭前忌饮冰镇啤酒

如果在吃饭前饮冰镇啤酒,容易使人胃肠道内温度骤然下降,血管迅速收缩,血流量减少,从而使生理功能失调,影响正常的进餐和食物的消化吸收;同时,还会使人体内的胃酸、胃蛋白酶、小肠淀粉酶、脂肪酶的分泌减少,导致消化功能紊乱;胃肠道受到过冷刺激,变得蠕动加快,运动失调,久之,易诱发腹痛、腹泻及营养缺乏症。

剧烈运动后忌饮啤酒

有人剧烈运动后口渴难忍时,觉得饮用一杯清凉美味的啤酒,是再惬意不过的事了。其实这是有害健康的。

科学家研究证明:剧烈运动后饮酒,会造成血液中尿酸急剧增加,导致痛风病。尿酸是人体内高分子有机化合物,被酶分解的产物。当血液中尿酸值异常高时,就会聚集于关节处,使关节受到很大的刺激,引起炎症,造成痛风病。

研究人员曾对千名成年男性进行了试验,让他们跑15分钟后,饮用啤酒633毫升,再行测定血液中尿酸和次黄嘌呤的浓度,测定结果表明,尿酸含量比运动前提高21倍,而次黄嘌呤的数量则提高500倍以上。所以说剧烈运动后不宜饮啤酒。

不宜用旅行水壶装酒

热水瓶或旅行用的铝合金水壶,如果经常装开水,内壁上或壶底会积上一层水垢。水垢原是混在水中的重金属、钙盐、灰尘、病菌、虫卵等的沉淀物,这些都有碍人体健康。据实验测定,每100克水垢中含有铅12微克、砷21微克、汞44微克、钠34微克、铁24微克。除了前面列举的有毒的重金属物质外,水垢中还含有一些致癌物质。如果用这种热水瓶或旅行水壶装酒,酒精能使水垢溶解,有毒重金属也会溶于酒中。饮用这种酒,对人体健康不利,时间久了发生慢性中毒。用塑料壶装酒也不好,因为酒精也可将塑料中对人体有害的杂质溶出。所以,不宜用旅行水壶装酒,最好是用干净的玻璃瓶装酒。

饮用啤酒的11个不宜

不宜饮用冷冻的啤酒

啤酒最适宜的贮存温度,夏秋季为5~10℃,春冬季为9~12℃,总之10℃左右为佳。有些人喜欢将啤酒存放冰箱内,这是不科学的。因为啤酒温度不得低于0℃以下,长时间存放在低温下会结冰。受冻后的啤酒不但泡沫减少,而且酒中的蛋白质可与铵质结合,生成沉淀物,使啤酒出现“冷混浊”,即使溶化后,其味道也会大减。

不宜饮用被阳光直接照射的啤酒

啤酒中含有多种硫化物,如胱氨酸、胱甘肽等,这些物质在阳光的照射下,会产生“光化作用”,生成奇奥的硫醇,严重地破坏啤酒品质。阳光还能破坏酒中的营养素,特别是B族维生素。为保证贮存啤酒的质量,专家们建议,灌装瓶装啤酒最好采用棕色啤酒瓶,贮存啤酒最好装入纸箱或木箱中,置于阴凉通风处。

不宜用热水瓶装啤酒

有的人喜欢用热水瓶装啤酒,这种做法既不科学又有损于健康。一般来说,装过开水的热水瓶内有一层水垢,再装鲜啤酒后,水垢中的有毒物质将溶解于呈弱酸性的啤酒内,其中含有对人体有害的砷、铅等元素。饮用这种啤酒,久而久之,会产生慢性中毒。

不宜饮用超期久贮的啤酒

啤酒是越新鲜越好。其原因是:生产啤酒的大麦和酒花,均是活性较强的多酚物质,极易与蛋白质化合,并易于氧化聚合,造成啤酒混浊;生产啤酒所用的水,若处理不好,存在超过标准的铁、铜、锡等金属离子,能催化多酚物质氧化而混浊;在生产灌装时与空气接触,若灭菌温度、时间不足,也会因微生物污染,加速氧化而混浊,甚至造成发酵、发黏,出现馊味。故啤酒不宜久贮。

不宜与烈性酒同饮

饮用啤酒时,最好不要再同时饮用白酒,尤其是高度白酒,其原因是:二氧化碳可加速酒精的吸收,促使人易醉,造成酒精慢性中毒。若经常这样喝,将对健康造成莫大影响。

身体过于肥胖者不宜饮啤酒

啤酒营养丰富,含热量相当高,同时,啤酒可帮助消化,增强食欲。若原本是个肥胖者,如经常性大量饮用啤酒,会造成体内的热量和脂肪堆积,使人大腹便便。另外,若长期大量饮啤酒,可使血液中液体增多,会增加心脏的负担,长期如此,将会造成心肌肥厚,心脏扩大,而收缩功能又会减弱。这种体积大、力量小的心脏,被医学界称为“啤酒心”。

患有肝硬化等疾病者不宜饮啤酒

凡患有肝硬化、慢性胃炎、胰腺炎、肺炎、泌尿系统结石症和较为严重的气管炎疾病者,均不要饮啤酒。原因是:喝啤酒后,酒精的气化作用主要靠心脏完成,当酒精进入肝脏,首先氧化成乙醛,再氧化成乙酸。原来就患有肝病者,因饮啤酒将会加重肝脏负胆引起酒精中毒,长久下去,甚至会危及生命。

大汗之后不宜饮用啤酒

大汗淋漓时毛孔扩大,此时饮用啤酒,将导致汗毛孔因骤然遇冷而迅速关闭,从而暂时中止出汗,造成体温散发受阻,易诱发感冒等疾病。

不宜用啤酒服药

啤酒与药混合将产生不良作用,会增加胃中的酸度,使药物在胃中迅速溶解并影响其被吸收而降低药品疗效。对各种抗生素、降压药、镇静剂、抗凝剂、抗糖尿病药物等的影响尤为明显。

不宜同时吃腌熏食品

腌熏食品中含有机胺,以及在加工过程中出烹调不当而产生的多环芳香烃类苯并芘、氨甲基衍生物。当吃腌熏食品又饮啤酒时,上述物质与其结合,可诱发消化道疾病。

食海鲜不宜饮啤酒

国外有关专家研究指出,食海鲜时饮啤酒,将会引发痛风症。

葡萄酒忌久存

一般的酒存放时间越长就越香醇,而葡萄酒则不然,它是在脱装后仍继续变化的唯一的酒。这是它与白兰地等蒸馏酒的最大区别之处。葡萄酒在装瓶后,酒中的原料微粒以及酵母还会发生变化,使酒逐渐成熟、老化,继而变质。因此,葡萄酒装瓶后即可饮用,愈新鲜味愈美,不宜久存。短期存放葡萄酒应放在通风、阴凉、清洁的地方,避免阳光直射。

忌饮冷黄酒

黄酒,是以粮食为原料酿制而成的酒精浓度较低的大众化酒类。虽然一般黄酒的酿制过程都严格按卫生标准进行,但黄酒中仍含有一定数量的醇、醛、醚类物质。如果冷饮黄酒,这些对人体有一定害处的有机化合物,就会全部进入人体。因此,黄酒必须烫热了再喝。黄酒中这些有害物质的沸点都不高,一般多在25~35℃之间(即使是甲醇也只在64℃时),这些有害物质就可随温度的升高而挥发掉。另外,在加热过程中,黄酒中的脂类、芳香物质也会随浊度的升高而蒸腾,从而使酒味更加芬芳浓郁。

不宜食用瓜果皮

这是因为瓜果受到病虫害时,常用农药喷杀,大多数水果表皮都会被农药渗透,雨淋水洗是冲不掉的。如果长期连皮一起吃瓜果,农药残毒在人体内会逐渐积累,从而引起农药慢性中毒,损害神经系统,损坏肝功能,造成生理障碍,从而影响人的生殖与遗传。尤其是儿童应忌食瓜果皮。

不宜吃皮色鲜艳的水果皮

科学研究表明,颜色鲜艳夺目的水果含有的类黄酮,为这类水果提供了植物色素。这种化学物质,在人体肠内经细菌分解就会转化成二羟苯甲酸和阿魏酸,具有很强的抑制甲状腺功能的作用,从而引起甲状腺肿。因此,吃果皮鲜艳的水果时应去皮后再吃。

忌吃未成熟的水果

一般瓜果均富含蛋白质、碳水化合物、粗纤维、钙、磷、氨基酸、有机酸、无机盐和糖类。

成熟的水果色、香、味均佳,但市场上出售的水果往往未成熟,有人喜欢吃酸的就买这些水果吃。殊不知,吃这种未成熟的水果,对身体是不利的。未成熟的梅子、李子、杏子等水果中,含有草酸、安息香酸等成分,在人体中很难被氧化,结果经代谢作用后形成的产物仍然是酸性的。这对人体的生理是有影响的。有些水果未成熟时含有毒素,人吃了是危险的。至于有些成熟水果也有少许酸味,则吃后无妨。

平时宜多吃些花生

花生被全世界公认为是一种植物性高营养食品,被称为“长生果”、“植物肉”、“绿色牛奶”。花生每100克含蛋白质276克,脂肪50克左右,且其中不饱和脂肪酸占80%,钾674毫克,另含维生素C以外的多种维生素、亚油酸、卵磷脂、脑磷脂以及多种矿物质等,钙含量高,是猪肉的11倍,铁比牛奶高25%。

花生因含有不饱和脂肪酸,可以预防心脏病。花生衣含有止血素,有凝血止血的作用,所以吃花生不要弃花生衣。花生含有大量油脂、维生素,浆汁多,对口唇干裂、口角炎有防治作用。花生含有白藜芦醇化合物,有助于降低癌症和心脏病的发病率。中医认为,花生有醒脾开胃、理气补血、润肺利水和健脑抗衰老等作用。所以,平时宜多吃些花生。

忌食长芽花生

在温度高、湿度大、氧化充足的环境中保存花生米,容易使花生长芽,也是霉菌生长的良好环境。食用长芽的花生是有后患的。花生长芽后,破坏了外皮,容易生黄曲霉等。这些霉菌具有强烈的致癌性,属致癌物。因此,不要食用长芽的花生。

忌吃还未红的西红柿

西红柿含有丰富的胡萝卜素、维生素B和维生素C,尤其是维生素PP的含量居蔬菜之首。每人每天吃3~4个西红柿,便可满足1天对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需要。

然而,青色未熟的西红柿却不宜食。经紫外线分光测定,未熟的西红柿和土豆芽根或绿色麦的毒性完全相同,都含有一种生物碱甙,即龙葵素。吃了这种青色西红柿常会感到不适,特别是口腔会感到苦涩,严重者还会出现口干、发麻、恶心、呕吐、腹泻等中毒症状。当西红柿成熟后,生物碱甙被西红柿自身所增多的酸水解,生成西红柿次碱和糖,也就无毒了,吃起来变得又酸又甜。

山楂不宜多食

山楂酸甜适口,是老人、儿童、孕妇及胃口不好的病人最喜爱的水果之一。但食用过多只能有害无益。

因为山楂食用过多会伤人中气。山楂是破气去积滞之品,平时脾胃虚弱或正服用人参等补气药的人不应食用,否则山楂的破气作用会有损人参等药的补气作用。儿童正处在换牙时期,如经常食用,对牙齿的生长极为不利,而且直接影响食欲。因此,山楂忌过多食用。

忌多吃甘蔗

甘蔗含糖量高达12%~17%。如果食用过多,等于大量糖分进入人体,因一时难以消化、吸收和代谢,便会使大量糖分在胃肠道积存,使局部渗透压增高,结果血液内的液体成分和机体细胞间的体液渗入胃肠道内,造成机体高渗性脱水,因而出现头昏、烦躁、呕吐、四肢麻木、神志朦胧等症状。此病称“高渗性昏迷”。因此,甘蔗忌食用过多。

忌吃荔枝过量

荔枝为我国着名果品,产于中国东南部和西南部,果肉含蔗糖、葡萄糖、蛋白质、脂肪、维生素C、维生素A、维生素B,以及叶酸和柠檬酸等。

过量食荔枝,会患一种荔枝病,其原因是荔枝所含的单糖绝大部分是果糖,果糖比葡萄糖难消化吸收,再加上荔枝所含的大量水分可以稀释胃液等消化液,人如果过多吃荔枝,会使正常饮食量大为减少,以致完全不进食。于是,血糖比正常大大降低。果糖被机体吸收后还不能直接被组织细胞氧化,而要经一系列酶的催化,才能够转变为葡萄糖供能或转变为糖原贮存。因此荔枝病是一种由低血糖引起的急性疾病。表现多为清晨发病,常以肢冷、出汗、腹痛、乏力、轻泻等为前期症状,然后突然昏迷、抽搐。如果不救治,可于数小时内死亡。

忌吃有苦味的柑橘

每100克柑橘果肉中约含水分831克以上,热量为180~268千焦,含蛋白质065克,脂肪015克,膳食纤维05克,碳水合化物126克,灰分04克,维生素A原(胡萝卜素)013~096毫克,维生素B1001~009毫克,维生素B2002毫克,烟酸035毫克,维生素C30毫克以下,钙32毫克,磷20毫克,铁002毫克,钠13毫克,钾23~169毫克,硒的含量为03微克。

大量食用有苦味的柑橘对人体有害。柑橘果实中含有各种糖甙,其中柚皮甙和新橙皮甙等苦味物使人活动能力下降,疲劳不易恢复,进而产生疲乏无力感。尤其在盛夏,外界气温较高,人在大量出汗的同时,也损失了许多钾、钠、氯等电解质。而高气温又降低了人的食欲,使上述电解质摄入也减少,致使在机体中处于较低水平。这些物质的缺乏,可使人感觉疲劳无力、肌肉酸痛。此时,如果又饮入过多的酸性饮料,则会加重上述症状。所以,盛夏既不能多饮淡水,又不宜过多摄入酸味饮料,如柠檬汁、杨梅汁、杨梅露等,可以适当饮些含盐饮料。

橘子不宜与牛奶同时食用

牛奶营养丰富,是老幼皆宜的食品。对慢性疾病又具有补充和治疗作用。但在日常生活中,有不少人在饮牛奶后,吃一些橘子。科学证明,这种饮食方法是不科学的。

因为牛奶进入胃和十二指肠后,其中的蛋白质与胃蛋白酶和胰蛋白酶结合,然后进入小肠。如果吃橘子,会使牛奶中的蛋白质与果酸及维生素C凝固成块,反而影响消化吸收。二者同食后的主要症状表现为腹胀、腹痛、腹泻等。因此,饮牛奶时千万不要吃橘子。

忌吃橘子过多

橘子含有多种维生素、矿物质、糖分、粗纤维,是受人们喜爱的原因。但其中含有丰富的胡萝卜素,如大量吃入,每天500克左右连吃2个月,可出现高胡萝卜素血症,其表现为手、足掌皮肤黄染,渐染全身,可伴有恶心、呕吐、食欲不振、全身乏力等症状,有时易与肝炎混淆。胡萝卜素在肝脏中转变成维生素A,而大量的胡萝卜素在小儿肝脏中不能及时转化,就随血液遍及周身各处沉积,对身体产生不良反应。有些儿童吃橘子过多还会出现中医所说的“上火”表现,如舌炎、牙周炎、咽喉炎等。因此,儿童不要多吃橘子。

吃橘子忌去橘络

我们在吃橘子时,往往把皮剥光后,再把每个橘瓣上附着的橘络一丝一丝地去掉,单吃橘瓣的果肉部分。实际上,吃橘子时将橘络一块吃更好。

中医认为,橘络性味苦平,具有清热化痰、畅通人体经络、调理人体气机的作用。可治疗久咳胸闷、胸痛、咯痰带血,还能防治高血压等病症。另外,橘络还含有大量维生素。所以,吃橘子时宜连橘络一起吃。

不宜过量吃杏

现代营养学研究认为,杏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B11,而维生素B11是极有效的抗癌物质,并且只对癌细胞有杀灭作用,对正常细胞的健康组织无毒性。

吃杏过多,有害无益。民间说的“桃养人,杏伤人”是有一定道理的。因为杏具有强烈的酸性,能够分解人体内的钙、磷以及蛋白质等物质。同时,胃内的酸液增多了,还会引起消化不良和溃疡。此外,杏的酸性还能腐蚀牙齿的珐琅质。特别是儿童,吃杏多了,容易发生龋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