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保健养生现代健康生活书——现代人生活宜忌全书
15772200000046

第46章 医疗用药(2)

(4)胃病患者:消炎痛对胃肠道有明显的刺激和诱发溃疡作用,并有引起胃肠黏膜糜烂和溃疡出血的危险。所以,患有胃病者不宜服用消炎痛。

(5)高血压病人:当体内前列腺素减少时,会导致钠水潴留、外周阻力增加,引起血压升高,而且消炎痛还会抵消部分降血压药的降压效果。因此,高血压病人不宜服用消炎痛。

(6)出血倾向者:消炎痛对造血系统功能的抑制作用,可诱发粒细胞缺乏和再生障碍性贫血,能引起血小板的减少和影响血小板的功能而导致出血。因此,有出血倾向者禁用消炎痛。

不宜服用含麻黄药的人

麻黄是一味具有两千多年历史,使用较为广泛的中药,现代研究表明其主要成分是麻黄碱、伪麻黄、挥发油等。具有发汗解表、宣肺平喘、利水的作用,常用于治疗风寒感冒、咳嗽气喘、风邪顽痹等疾病。许多常用的中成药都含有麻黄,如复方川贝精片、哮利平片、麻黄止咳片、消咳宁片、追风舒筋活血片、通宣理肺丸、川贝止咳露、半夏止咳糖浆、莱阳梨糖浆、气管炎丸、气喘膏、大活络丹、人参再造丸、风湿骨痛丸等等。但是,下列一些病人却是不宜服用:

(1)高血压病人:因为麻黄中的麻黄碱化学结构与肾上腺素相似,能直接与肾上腺受体结合,同时,还能促使神经末梢释放介质,使血管收缩、血压升高。高血压患者若服用,会使血压更高,出现剧烈头痛、恶心呕吐、昏迷等症状。

(2)冠心病病人:由于麻黄具有似肾上腺的作用,冠心病患者若服用了含麻黄的药物,会增加心肌耗氧量,从而导致严重缺氧,诱发或加剧心交痛。如不及时停药,有可能出现因心肌梗死而死亡的危险。

(3)心动过速病人:因麻黄能提高心肌的兴奋性,使心肌收缩增强,心律加快,传导加速。心动过速者若服用此类药物会使病情恶化。

(4)神经衰弱病人:因麻黄有较强的中枢兴奋作用,可兴奋大脑皮质和入皮质下中枢,引起精神兴奋,出现烦躁不安、心悸失眠等症状,会使神经衰弱的患者病情加重。

不宜服用速效伤风胶囊的人

速效伤风胶囊是治疗感冒的常用药物,在感冒早期第一二天服用,疗效较好。但是并非人人都宜服用,下列一些人不宜服用:

(1)驾驶员、机械工人值班期间、高空作业者不宜服用该药。因为速效伤风胶囊含有扑尔敏,而扑尔敏是一种抗组胺药物,服用后会产生嗜睡、头昏、乏力、眩晕等副作用,容易发生事故。

(2)高血压病、心脏病患者及老年病人、婴幼儿、青光眼患者不宜服用。因为速效感冒胶囊里含有咖啡因的成分,能使中枢神经兴奋、心动过速、血压上升,婴幼儿会引起惊厥,青光眼患者服后会使眼压增高,加重病情。

(3)过敏体质的人及肾功能减退的人不宜服用。因为速效感冒胶囊还含有扑热息痛的成分,可致过敏体质的人粒细胞减少,发生过敏性皮炎,可使肾功能减退的人发生间质性肾炎。

不宜常用速效感冒胶囊

速效感冒胶囊是用于治疗感冒的常用药物,但有些人却错误地把它当成预防感冒的药物而经常服用,这实际上是有损健康的。

速效感冒胶囊的主要成分有人工牛黄、咖啡因、扑尔敏和扑热息痛,其中扑热息痛在体内代谢会使血红蛋白转变为高铁血红蛋白,引起发呆,尤以儿童多见;体质过敏者服用后可造成粒细胞减少及发生过敏性皮炎;肾功能减退者使用不当,可引起间质性肾炎,出现蛋白尿、血尿、少尿,甚至引起急性肾功能衰竭,过量的扑热息痛还可以影响肝功能,甚至造成肝坏死。由于扑尔敏是一种抗组胺类药物,服后会产生嗜睡、头昏、乏力、眩晕等副作用。咖啡因是一种中枢神经兴奋药,高血压及心脏病患者服后可发生心动过速、血压升高;老年病人服后可能引起意识不清和排尿困难;青光眼患者服药后还会使眼压升高,加重病情。由此可见,速效感冒胶囊应正确使用,掌握好适应症,不可盲目应用,更不能把它当作预防药物而经常服用。

不宜服用蜂王浆的人

蜂王浆是一种高级营养滋补品,营养成分十分丰富,不仅含有蛋白质、脂肪、葡萄糖和丙氨酸、苯丙氨酸、精氨酸、组氨酸等多种氨基酸(包括6种人体必需氨基酸),还含有铁、铜、钾、钠、镁、锰、磷、硅、铝、铬、镍等元素。蜂王浆有广泛的医疗作用,对胃及十二指肠溃疡、高血压、动脉硬化、神经衰弱、关节炎、更年期综合征、记忆力减退、营养不良、支气管哮喘等都有一定疗效。常服蜂王浆可以增强食欲,增加体重,消除疲劳,促进新陈代谢,加快康复。另外,蜂王浆还对延缓衰老有良好的作用。

但是,蜂王浆并非对每个人都有益处,有些人服用后反而不利于健康。经医学验证,有以下几种人不宜服用蜂王浆:

(1)过敏体质者:蜂王浆中的一些物质易使过敏体质的人产生变态反应,引起皮肤瘙痒、气喘、呼吸困难、咳嗽、打喷嚏,以及呕吐、眩晕等症状。

(2)腹泻及肠道功能紊乱者:动物试验表明,蜂王浆可引起肠道强烈收缩,对原有腹泻或肠道功能紊乱的人,可使症状加重。

(3)糖尿病患者:蜂王浆中含有葡萄糖,服后可很快被吸收,进入血液中,使血糖迅速上升。这对糖尿病人来说,易使病情加重。

(4)低血压者:蜂王浆中含有类似乙酸胆碱样物质,服后可能引起血压下降,使原来血压低者,血压降得更低,从而加重低血压症。

此外,发热、呕血及黄疸病人服后有使病情拖延甚至恶化的可能。手术治疗后身体虚弱者也不宜服用,以免影响康复。

不宜以天麻做补药

天麻是兰科植物天麻的干燥块茎,另名明天麻、定风草根、白龙皮、赤箭等。民间常将其用以治疗各种气管虚弱引起的头痛眩晕、老年体弱、病后体弱、妇女分娩流产等,做大补由来已久。但经研究,最近有关专家呼吁,不宜将天麻当补药。

据研究证明,天麻的主要成分是天麻碱、天麻醚甙、香草醇等,有明显的抗惊厥作用。天麻对冠状动脉、外周血管有一定的扩张作用,这与中药上的“平肝熄风”是一致的,故能治疗头痛和眩晕。但天麻对扶正补虚、增进机体功能、提高抗病能力等方面,并无直接作用,不可做为补益药用。同时,天麻用药配伍须严谨。

因此,专家认为,误将天麻当补药,只能是延误病情,浪费药品。

不宜混用多种感冒药

许多家庭都备有感冒药,而且往往不止一种。有些人一旦感冒,急于求成,治病心切,常常将多种感冒药同时服用,以为这样“猛打猛攻”,便可“集中兵力”、“速战速决”,战胜感冒。其实,这是一种缺乏医学知识、违背治疗科学的做法,往往会造成许多不良反应。

“是药三分毒”,许多治感冒的药,如速效感冒丸、感冒清、平安感冒液等由解热镇痛药、抗组胺药及其他一些中西药组成,因其组成类似,作用大同小异,虽能减轻感冒症状,但都只治标不治本,对引发感冒的病毒不起丝毫作用。这些药物的广泛和反复应用,会引起某些血液病(如再生障碍性贫血)、出疹或剥脱性皮炎、过敏和其他严重特异性反应的发生,并可出现嗜睡、注意力不集中、加重高血压和冠心病的症状等。成分类似的多种感冒药混用,等于加大剂量,不但对治疗感冒无益,而且会使发生副作用的危险性成倍增加。

因此,治疗感冒,除应多休息多饮水外,宜选用一种感冒药短期使用,以减轻症状,而不宜多种感冒药混合滥用。

不宜与抗生素同服的中药

在中西医结合治疗中,抗生素与某些中药配伍可引起一定副作用。

降低一方或双方药效

五味子、山楂、乌梅有酸化作用,能使碱性的四环素、红霉素作用减弱。

玄胡、栀子、甘草能抑制胃酸分泌,影响四环素的吸收,降低四环素在血液中的有效浓度。

生姜、龙胆有促进胃酸分泌的作用,影响红霉素的药效。

地榆、虎杖、石榴皮富含鞣酸,可与红霉素结合,阻碍红霉素的吸收。

巴豆、黑白豆等中药泻剂,可缩短红霉素在肠道停留时间,减少红霉素的吸收。

茵陈对氯霉素有抵抗作用,会降低氯霉素的消炎抗感染能力。

血余炭、艾叶炭具有强大的吸附能力,能吸附多种抗生素,减少抗生素在胃肠道内的有效浓度,影响治疗效果。

神曲、麦芽含有多种消化酶。与抗生素合用时多种消化酶活性可被抑制,消弱健胃功效。

石膏、赤石脂、滑石等富含镁、铝、铁元素,能与四环素化合成为螯合物,影响疗效。

珍珠、龙骨、牡蛎、海螺含有多种有机物质,易与抗生素形成螯合物,影响疗效。

硼砂与青霉素、头孢菌素、呋喃妥因同时使用可减少这些药物的再吸收,降低治疗效果。

明显增加双方毒性

四季青、黄药子可损害肝脏,与四环素合用,则毒性增加。

硼砂与链霉素、卡那霉素、新霉素、庆大霉素、妥布霉素等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同用时,可增加抗生素的毒副作用。

石榴皮、地榆、五味子与红霉素联用,易发生药物中毒性肝炎。

不宜同时服用的西药

(1)四环素不宜与抗酸剂、铁剂同服,这两类药物相遇后会形成络合物,难以被肠道吸收。

(2)氯霉素不宜与磺酸脲类降血糖药物同服,若同时服用,易引起低血糖。

(3)普萘洛尔(心得安)不宜与降血糖药物同服,因普萘洛尔会掩盖低血糖引起的心率增加现象。

(4)洋地黄不宜与苯巴比妥同服,这两种药物如需合并服用时,应增加洋地黄的剂量。

(5)呋哺妥因不宜与碱性合剂同服,呋喃妥因在碱性环境中杀菌力会降低。

(6)萘啶不宜与呋喃妥因合并服用,若同时服用会使两种药物的疗效都降低。

(7)胃蛋白酶合剂不宜与祛痰合剂同时服用,否则会使胃蛋白酶失去活性。

(8)螺内酯(安体舒通)不宜与氯化钾同时服用,否则会发生钾中毒。

(9)利福平不宜与对氨水杨酸钠同时使用,否则会降低利福平的疗效。

(10)复方新诺明不宜与抗菌增效剂(TMP)同时服用,否则会增加肝、肾的负担。

不宜同时服用的中西药

在服用降压灵等降压药物时,不宜同服麻黄及含麻黄的中成药,如息喘丸、祛风舒筋丸等。此外,麻黄及其制剂也不宜与西药氨茶碱同服。

含钙、镁较多的石膏、龙骨及其中成药,如牛黄解毒片等,不宜与四环素、土霉素等同服。

在服用磺胺类药物时,不宜同时服含有机酸的中药,如山楂、乌梅及其制剂山楂丸、乌梅丸等。

含雄黄的中成药,如安宫牛黄丸、醒消丸等,不应与亚铁盐药物,如硫酸亚铁等同服。

含甙类的中药及制剂,如甘草、甘草合剂等,不宜与阿司匹林、水杨酸钠等水杨酸类药物同服。

含朱砂的中成药,如朱砂安神丸、红灵散、牛黄千金散等,不宜与溴化钠、溴化钾、鞣酸胺、三溴合剂及硫酸亚铁等药物同服。

含鞣质的中药,如大黄、地榆、五味子、石榴皮及其制剂七厘散、牛黄解毒丸、六味安消散、舒痔丸等,不宜与硫酸亚铁、四环素、红霉素、利福平、胃蛋白酶、乳酶生、胰酶、洋地黄和维生素B2等药同服。

不宜再用的药品

当药品出现下列情况时,不宜再用:

(1)片剂:药片松散,胀大变形,变色发黏,有异味,糖衣有斑点、褪色或裂开等。

(2)散剂:结块发霉,变色粘连。

(3)胶囊:变软,变色,变形,手捏无韧性,手压即破或粘连结块。

(4)糖浆和水剂:液面有飘浮物,有异味,发霉,混浊或出现絮状沉淀物,药与水分开。

(5)瓶装口服液:失去原色、原味,有异味,有霉状漂浮物,瓶子有裂纹。

(6)药膏:变硬,变色,分解外溢,有腐败油脂味。

(7)眼药水:变色,沉淀,混浊。

(8)注射剂:变色,沉淀,瓶有裂纹,有絮状物或结晶析出;粉末注射剂结块,变色,粘连,霉变。

(9)丸剂:变色,发干,霉变,生虫,有异味。

不宜过多服用维生素

维生素是人体必需的7大营养素之一,有些维生素还能防衰老、防癌。但维生素也不是服用越多对身体越好,相反,过量服用维生素,不但对身体无益,而且会出现中毒症状。

一次服用维生素A过量(超过10万单位)时,会发生急性中毒,出现头痛、恶心、呕吐、脱皮等症状,乳儿则会出现脑水肿、发热、多汗、皮疹等症状。若长期过量服用,会引起慢性中毒,出现步态不稳、尺骨处加压时疼痛等症状,小儿则会出现毛发变稀、突眼、头痛、失眠、消瘦等症状。

过量服用维生素B1,会引起神经过敏、抽搐、头痛、乏力、震颤、神经肌肉麻痹、脉搏加快、周围血管扩张、心律失常、水肿、肝脂肪变性等。肌肉注射过量,有时会发生过敏性休克。

维生素B2服用过量,会引起肾脏的肾小管堵塞,出现少尿等肾功能障碍。

维生素B6服用过量,会引起抽搐,孕妇会影响胎盘对胎儿的营养供给,使胎儿发育不良。肌肉注射过量,还会发生过敏性休克。

维生素B12服用过量,会出现哮喘、荨麻疹、湿疹、面部水肿、寒战等变态反应,还会发生神经兴奋、心前区痛和心悸等。有人认为,使用此药过量,会诱发肿瘤生长和转移。

过量服用维生素C也是有害的,会引起腹泻、皮疹、胃酸过多。维生素C易于在人体内形成草酸盐,从而引起肾结石(如果其与钙片长期合用更易引起结石)。过多的维生素C还会破坏体内的维生素B12。

过量服用维生素D(每日10万~15万单位),会出现不思饮食、恶心、呕吐、口干、便秘或腹泻、消瘦、乏力、多尿及骨骼加压时疼痛等中毒症状。

维生素E过量,会偶有疲乏、轻度恶心、头痛、眩晕、视力模糊、口腔炎,妇女会引起月经过多或闭经等。有高血压病、动脉硬化性心脏病、甲状腺功能不全、糖尿病、高胆固醇血症、肝功能不正常者,容易引起血小板聚集与血栓。

可见,维生素是不宜过量服用的,过量服用对身体是有害无益的。

不宜用奶、茶、果汁送服药物

有些人服药用牛奶或茶水送服,在给小儿喂药时用果汁送服。这些做法都是不适宜的。

牛奶中含有钙和铁,每升鲜牛奶中约含钙1300毫克,铁04毫克。钙和铁碰到某些药物(如四环素类)会生成稳定的络合物或难溶性的盐,使药物难以被胃肠道吸收,有的药物甚至还会被这些物质破坏。这样,就降低了药物在血液中的浓度,影响了疗效。

茶叶里含有鞣酸,用茶水服药,就会和药物中的蛋白质、生物碱或重金属离子起化学反应而发生沉淀,影响药物疗效,甚至使药物完全失效。例如,贫血病人常服含铁药物,如果遇到茶水,就会生成沉淀物“鞣酸铁”,不仅药物失效,而且会刺激胃肠道,引起不适。茶叶中所含的咖啡碱、茶碱、可可碱等成分,具有兴奋高级神经中枢及强心、利尿、刺激胃酸分泌等作用,服镇静、催眠药物前后都不宜饮茶,更不可用茶水送服这些药物。

果汁中含酸成分较多,它与药品会发生化学反应,从而改变药效。

因此,服药只宜用温开水送服,而不宜用奶、茶、果汁来替代。

不宜随便自行增减服药量

有的人不按照医生处方中的药量去服药,而擅自加大或减少服药量。这种做法是不适宜的。

医生开的处方不是随意定的,是根据疾病的性质、严重程度、病程、药物的特性及病员个体状况等定的。患者如果随意增减服用剂量,不仅达不到预期的治疗效果,而且易发生意外。因此,服药要谨遵医嘱。

不宜以价钱高低来区分药物的好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