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保健养生现代健康生活书——现代人生活宜忌全书
15772200000056

第56章 老人宜忌(2)

在人体颈部平喉头的动脉处,有一个压力感受器,可以感受压力刺激,在压迫或牵拉时兴奋。正常情况下,在颈动脉窦受牵拉兴奋时,通过舌咽神经第一支至延髓的循环中枢,使迷走神经兴奋,导致心率减慢和血压下降,一般收缩压及舒张压下降均在133千帕(10毫米汞柱)以下,或者兴奋从延髓扩散至大脑使血管收缩,借此调节机体的血液循环,不会造成任何危害。但是,老年人由于动脉粥样硬化,可使颈动脉自局部硬化,颈动脉窦过度敏感,当挤压颈部时,容易引起迷走神经反射亢进,使心率和血压骤降,造成脑供血不足而发生晕厥,有的甚至造成更严重的后果。

因此,老年人,特别是有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心率较慢的人,要尽量避免穿高领且较硬的服装。

老年人不宜过多洗澡

经常洗澡对身体有益,不但能清洁皮肤,而且舒筋活络,能减轻腰腿疼痛等。但是,老年人却不宜过多洗澡。

这是因为,老年人体力较弱,皮肤的皮脂腺逐渐萎缩。如果过多洗澡,皮肤就会变得干燥,容易脱屑,甚至会发生裂纹或引起瘙痒症。如果洗澡时水温过高,体内热量不易散发,还容易发生中暑。如果浸泡时间过长,容易造成毛细血管扩张,从而引起大脑缺血,发生头晕甚至晕倒等意外。因此,老年人不宜过多洗澡。

老年人不宜后仰洗头

美国纽约医学院神经病学家迈克尔·温特劳布警告说:“老年人半躺着,把后颈搁在盆沿上,请别人洗头,有发生脑卒中的危险。”

温特劳布在圣地亚哥召开的美国神经病学学会的一次会上说:“老年人的动脉硬化、关节炎和其他的疾病,使脖子不能动得超过一定范围。”已经有2名老年人在后仰洗头时发生脑卒中。温特劳布调查了25名有“微脑卒中”史的老年人,发现其中23名老年人对颈部的过激运动很敏感,18名老年人在后仰洗头的姿势时有微脑卒中症状。

温特劳布因此向老人提醒,不要后仰洗头,以免出现脑卒中。

老年人不宜猛回头

老年人猛回头时,椎动脉会因颈部猛转动而受压变细;如果椎动脉原来存有病变,则会更加窄细。另外,颈部交感神经因受到刺激会导致脑血管痉挛。这些情况都会使脑部的供血量减少,以及脑血管的血流速度减慢,轻者可发生暂时性脑缺血,出现头昏、恶心、呕吐、眼震、耳鸣、四肢轻瘫等症状;重者则可形成椎动脉血栓。血栓形成的一侧活动失调,面部温痛感消失,甚至还可能因此而出现偏瘫。因此,老年人在日常生活中应谨记:不宜猛回头。

老年人不宜狠“仰脖”

医学专家警告说:靠椅背仰卧时,过分的伸脖或者向后张,可能是非常危险的。特别是对年纪大的人来说,这样的头部动作尤其危险。

这是因为,人的年纪大了,颈部血管便变得狭窄,而且血管经过的骨头,正常情况下非常平滑,年纪大了也会在里边出现锋缘。当脖颈放到极不恰当的位置时,骨骼也会移动,这时锋缘可致血管受伤;有些人可能还会通过破坏血管而妨碍血流;也有的人会因此而减少通向大脑的血流;有的血液会变得过稠而形成凝块,当脖颈回到原来位置时,血又开始流动。这种凝块有可能运行到大脑,从而堵塞毛细血管。结果便会带来永久性的脑损伤或者引起脑卒中。

老年人不宜剧烈活动颈部

有的老年人在体育锻炼中活动颈部时,常常会出现眼前发黑和头晕的现象,这主要是由颈动脉硬化引起的。

当颈动脉发生硬化时,血管变得狭窄而缺乏弹性,由此大脑和面部组织的血液供应都受到影响。如果在动脉硬化的基础上剧烈活动颈部,会使颈部组织压迫和扭曲颈部动脉,造成大脑供血不足,从而诱发缺血性脑卒中。另外,剧烈活动颈部会使颈部动脉内的血液产生涡流,这种涡流会加重动脉硬化的进程,而且有可能冲击动脉壁上的硬化斑块,使其破损脱落堵塞血管,造成严重的动脉血栓和脑血管栓塞,加重或诱发缺血性脑卒中。

老年人一般都不同程度患有动脉硬化和大脑供血不足。所以不宜过度活动颈部。

老年人不宜蹲着大便

老年人若蹲着大便,会使腹股沟和腿窝处的动脉血和折曲度大减(通常会小于40°),使下肢血管也严重弯曲,这就会造成血液流通障碍;加之排便时往往要屏气用力,腹压增高,就会使血压急剧升高,由此很容易造成脑部血管破裂出血,从而发生脑血管意外。日常生活中经常有一些老年人在厕所里发生脑卒中,轻者昏迷不醒、偏瘫,重者造成死亡。如果采取坐着大便的方法,就可以避免上述现象的发生。因为坐着大便时,下肢弯曲度在90°左右,不会造成血流障碍,也不会使血压升高,当然就不易发生意外了。所以,老年人应尽量不采用蹲着的姿势大便。农村里如果安装坐便器不方便的话,可以给老年人准备一个中间挖孔的方凳放在厕所里备用,以免除老年人蹲便之苦。

老年人不宜过分清静

有些老年人长期在孤寂的环境中生活,没有人与之谈心、聊天,时间长了就会变得性情孤僻,对周围的一切漠不关心,丧失生活的信心,健康状况会日趋下降,甚至早亡。

大自然中的许多声响对人的健康是有益的。诸如鸟语、虫鸣、海浪拍岸、松涛呼啸等等,这些不仅可以陶冶人的情操,而且还可以给人一种良性刺激。另外,优美的音乐也会使人轻松愉快。

因此,老年人不宜过分清静地生活。既要有与人的交谈、相处,又要有必要的大自然的音响,还应有优美的音乐,这才有益于健康长寿。

老年人不宜空腹晨跑

清晨空气清新,人们习惯于晨跑锻炼,这特别是许多老年人喜爱的锻炼方式之一。但是,有相当多的老年人在晨跑之前不吃早餐,这却是一个值得纠正的不良习惯。

因为空腹慢跑时,运动的能量主要来自脂肪的分解,这时,人们血液中游离脂肪酸度显着增高,这些游离脂肪酸是心肌活动力的能量来源。但反过来,蓄积过多的游离脂肪酸又会成为心脏的毒物,尤其是使老年人易产生各种心律失常,甚至休克等意外。

另外,血液中游离脂肪酸增高,又会使肝脏的三酰甘油增高,也会引起和加剧老年人冠心病和动脉硬化症。

因此,老年人在晨起慢跑之前,应先食入少量碳水化合物,如饮杯糖水、豆浆或麦乳精。但应注意,进食量不宜过多。

老年人不宜炒股票

“炒股票,玩的就是心跳。”这话是有道理的。炒股者或赚或赔,精神都高度紧张。赚了,喜形于色;赔了,悲怒交加,其心很难处于正常状态之中。在股民大军中,老年人并不鲜见。但是,从保健养生的角度看,老年人是不宜炒股票的。

股市专家坦言:炒股风险大,赚者少,赔者多。赔赚不说,老年人炒股,必然要应付十分快的生活节奏,每天都要盯着行情,这对老年人的健康就很不利。别外,老年人难以承受巨大的精神压力,极容易突发心脏病猝死。因此,奉劝老年人,最好不要炒股;如炒股,应慎之又慎。

老年夫妻不宜分室而居

不少老年夫妻由于上了年纪喜欢安静,为减少睡眠时的相互影响,便长期分室而居。其实,这样做对老年人是无益有害的。

因为,一方面,老年夫妻同样需要性爱,尽管性爱的形式与年轻时有所不同;另一方面,从防病的角度讲,老年夫妻也应同居一室,以便互相照顾。随着年龄的不断增大,老年人身体状况越差,许多致命性的危重急症都发生在夜间休息状态下。例如,脑血检形成、不稳定心绞痛、某些心律失常等,恰恰多在夜间入睡安静状态下发病。特别是急性心肌梗死,在老年中常常是无痛而发,而且大半发生在静息状态下和睡眠时。加之,老年人反应能力较差,主观感觉明显时往往病情已很严重。如果老年夫妻同室而居,就可以及时发现彼此的不适,而及早加以治疗。反之,分室而居,对老人的病情发生、发展,很难及时发现和治疗。因此,老年夫妻不宜分室而居。

老年人生病不宜拖

在日常生活中,常碰到这样的情况:一些老年人患病后不愿治疗,往往拖延数天或更长时间,等实在拖不下去,才上医院诊治,有的往往已经造成严重后果。特别是一些需要手术治疗的疾病,老年人甚至家属认为,年纪大了,经不起动刀了。从医学观点看,这些认识和做法是不科学的。

人到老年,身体各组织脏器的功能明显下降,对抗各种疾病损害的能力远不如年轻力壮时,患病后不及时治,不但不能像所期望的那样“自行”好转,反而会增加病损的范围及严重程度,有时其后果可能不堪设想。至于手术,一般除了严重的心、肺、肾功能障碍外,其他老年常见病如白内障、胆结石、前列腺肥大等,都不会有什么危险,而且有些病非手术不能根治,若不及时手术,将带来极大的痛苦,有时亦可能有致命的后果。因此,老年人生病时千万不能拖,以免小恙成大疾,延误治疗而成终生之憾。

老年人不宜服药酒

有的老年人为了补养身体,把党参、人参、五味子、枸杞子、蛤蚧、天麻、海马等一些名贵中药泡酒常喝,认为这样能强身健体,延年益寿。其实,药浸泡在酒里,虽然能把药品某些成分浸出,但每次饮进药酒中的有效成分还是有限的。如果药酒饮入过量,酒精的危害要远比药效大许多。酒精能导致甲状旁腺素分泌不足,进而使肠道对钙、维生素D的吸收下降,会出现急躁、记忆力减退、心肌收缩无力等。

对有支气管哮喘的老年人,更不能饮用药酒。漂白制酒时使用的防腐剂亚硫酸类,在水中容易释放出二氧化硫,引起哮喘发作。因此,老年人应避免服药酒。

老年人不宜多服维生素A

美国波士顿一所大学的科学家经过研究认为,60岁以上的老年人吸收维生素A的功能降低,如果通过大量服用维生素A丸来弥补人体内维生素A的不足,这会使肝脏受到损害,并导致其他一些疾病。科学家们通过对562名60岁以上的老年人检查,发现有一半以上的老年人服用过量的维生素A,在血液中产生了引起高血压的有害物——维生素A醛酯。因此,科学家们建议:60岁以上的老年人不要多用维生素A,而要多吃一些富含维生素A的水果和蔬菜。

老年便秘不宜用泻药

老年人便秘是常见病。多由于老年人肾气虚、肾主二便功能失调,加之运动量少、蔬菜水果食用少而引起。老年人滥用泻药往往会产生一些副作用,如长期服用番泻叶会引起食欲减低、胃痛不舒、四肢无力等。因为番泻叶有较强的泻热通便功效,同时能增加体内钾的排泄,机体缺少钾会造成一系列功能紊乱,引起神经与肌肉的传导性能变化,导致肌肉萎缩、四肢无力和反应迟钝。

由此可见,老年人便秘时千万不可长时间服用番泻叶之类的泻药,应注意通过多活动、多食用蔬菜水果等加以防治。

老年人不宜服用减肥药物

当一个人的体重超过标准体重20%时,即为肥胖。老年人由于活动较少,饮食习惯和内分泌系统发生变化等原因,使肥胖者比例升高。据统计,60~70岁的人中肥胖者占21%左右,老年妇女肥胖者更多一些。

肥胖者多同时患有高血压病、冠心病、糖尿病,且伴有高脂血症、甘油和胆固醇增高症状。这些人的血管内膜有类脂质沉着、增生、退化和凹凸不平,易造成管腔狭窄,引起脏器缺血缺氧。为了减少上述症状,许多老年肥胖者希望通过减肥药物(包括冲剂、茶类等),达到减肥目的。其实,这对老年人身体是不利的。

这是因为,减肥药物的作用不外乎是进少出多,即进食少,排出多。如长期服用减肥药,则会造成食欲减退、恶心和腹泻等,以致引起营养不良、贫血、骨折、胃肠功能紊乱、水及电解质平衡失调。长期服用药物减肥,还可能造成肝肾功能受损。体内药物的积蓄,也会加重原发疾病。

因此,老年肥胖者以不服用减肥药物为好,应通过适当控制饮食、合理搭配饮食、戒烟戒酒、参加力所能及的劳动及体育活动,来达到减轻体重、增进健康的目的。

老年人冬季保健5不宜

(1)不宜紧闭门窗:冬季更应保持室内空气清新。若将门窗紧闭,室内煤火炉、煤气灶燃烧后的废气、吸烟的烟雾、人体散发的排泄物等空气污染,易引起老年人呼吸道疾病的发生。

(2)不宜饮酒御寒:酒精对体温中枢神经的刺激,在饮酒时可使体表血管扩张,血流加快,有浑身发暖的感觉,但此时体内热量也在随之散发,一旦酒精的作用失去后,反而会感到更加寒冷。

(3)不宜恋床贪睡:老年人早晨宜赖床片刻,在床上打个哈欠、伸个懒腰、做个深呼吸、活动活动四肢,再下来穿衣去户外活动。但是,若因天冷恋床贪睡,极易使人体的新陈代谢功能下降,气血淤滞不畅。

(4)不宜夜间憋尿:冬季夜长,有些老年人睡觉后怕冷而懒得起床排尿。其实,让尿液长时间憋在膀胱内,既影响睡眠效果,还会因情绪不安而导致血压升高或泌尿系统疾病。

(5)不宜露天晨练:老年人冬季晨练应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选择背风向阳、空气新鲜、树木较多的地方;时间最好是在日出1小时后进行。切不可在大雾或雨雪天去户外晨练,以免受风寒或跌跤。

老年人下棋5不宜

下棋是一项对老年人颇为有益的活动,我国自古就有“善奕者长寿”的说法。下棋不但可使老年人精神有所寄托,生活充实,而且还能养身怡性,锻炼思维,祛病延年。但是,“物极必反”,这也是自古以来的道理。要想做到下棋有益无害,应做到以下5不宜:

(1)不宜计较胜负输赢:不然,耿耿于怀,反会伤身。

(2)不宜耗神过度:否则,奔而忘返,必致身心受损。

(3)不宜单纯下棋:应与其他活动相结合。例如,每天还应与参加打太极拳、做广播操等相结合,否则,对身体健康不利。

(4)不宜无其他兴趣和爱好:只有各种爱好相得益彰,才能有益于健康。

(5)不宜长时间下棋:老年人的血管多有硬化,长时间下棋可引起精神疲劳紧张;再加上因输赢引起心情激动,会造成血液中肾上腺素浓度突然增加,血压骤然上升,可导致已硬化的脑血管破裂、心肌梗死等疾病的发作。所以,老年人不宜长时间下棋。

老年人不宜盲目追求“老来瘦”

俗话说:“有钱难买老来瘦。”中老年人为了健康长寿,盼望着自己“瘦”。其实,“瘦”并不是什么好现象。有位着名医生说过:“瘦是疾病之窗。”是有其一定的根据和道理的。

人体因疾病或某种因素而致体重下降,较正常体重低10%以上,称为消瘦。如果一个人在饮食、起居、工作环境和强度相对恒定的情况下,在短时间内身体日益消瘦,决不是好现象,这往往预示着疾病的存在,例如癌症、结核、内分泌和代谢疾病及营养不良等。因此,不宜盲目认为“老来瘦”是健康的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