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保健养生现代健康生活书——现代人生活宜忌全书
15772200000008

第8章 饮食营养(5)

(5)心脏病:调查表明,凡是患心脏病的人,血胆固醇水平都比一般人高。脂肪多可引发高血脂和动脉硬化。胆固醇是动脉粥样硬化沉淀物的主要成分。还发现,饱和脂肪获得能量比例高的人,心脏病的发病率要比吃饱和脂肪少或吃不饱和脂肪多的人高得多。

膳食脂肪包括动物脂肪和植物脂肪,前者以饱和脂肪酸为主,后者以不饱和脂肪酸为主。饱和脂肪酸有升高血脂、增加血液黏度的作用,易导致高血压、脑卒中。而不饱和脂肪酸有降低血脂、降血压、防止脑卒中的作用。因此,限制脂肪的摄入量,不是全忌脂肪,而应选择脂肪合适的量和质,即在控制脂肪摄入过量的同时,还要多摄入不饱和脂肪酸,少食动物油和肥肉,多用植物油。

忌不渴不喝水

有很多人有这样一个观点:不渴不喝水。实际生活中也确实有相当多的人是不渴不喝水,一直到很渴时才大量喝水。这样做不对,等渴了再喝水已经晚了,影响人体体内水的供应,不利健康。

据分析,在一个健康的成人体液内,水所占的比例是60%~70%。在人体的消化及新陈代谢过程中,水是不可缺少的。饮水不足将对生理的诸多方面产生不良影响。体内水分不足时,有害健康的种种排泄物便有可能滞留在肾内形成结石,甚至引起慢性中毒;饮水不足会引起身体自发的积贮水分以作补偿,这便使体重增加,引起体内脂肪积蓄,使肌肉萎缩;饮水不足还可能引起人体新陈代谢紊乱,从而使体质下降,免疫力减弱。

为呵护肾脏要多喝水。人发生肾结石、膀胱结石或肾脏癌症等,都和尿液中的化学物质毒性有密切关系。因为饮水少,排尿就少,尿液中的杂质、毒性物质浓度就会增高,这样就有形成结石和发生癌症的可能。

老年人为防止发生白内障要多喝水。如果老年人发生脱水或严重腹泻,就有可能引起白内障。统计表明,发生过一次脱水的老年人,患白内障的几率是正常人的4倍,有两次脱水或严重腹泻者,其发生白内障的几率是正常人的21倍。如果平时能及时补充水分,即可减少发生白内障的几率。

老年人能坚持适时补充水分,还可使皮肤细胞水分增加,使皮下组织和弹性组织增加,皮脂腺分泌水分增多,有利于防止皮肤干燥和皱纹增多。人体水分充足还可以保持唾液、胆汁、胃液分泌,有利于促进消化和防止便秘。

所以,人应该做到不渴也要喝水。成年人每人每天至少应喝8~10杯水,才能满足身体各方面的需要。

忌只吃植物油不吃动物油

日常饮食中的食用油分为植物油和动物油两大类,其主要成分是脂肪。脂类是人体生理活动中不可缺少的物质。植物油基本上不含胆固醇,而动物油胆固醇含量则较高,血液中胆固醇过高,是导致心血管疾病的一个主要原因。而食用植物油能够阻止体内胆固醇的吸收,并能增加排出的数量。这就是现在很多人喜欢植物油而不愿吃动物油的原因。多吃植物油是对的,而完全忌吃动物油则不够妥当。

植物油以含维生素E为主,缺乏维生素A、维生素K。动物油含维生素A、维生素D、维生素B6、维生素B12较多。动物油中还含有“A脂蛋白”有延长人的寿命的功能。因此,不可只吃植物油而不吃动物油。按人体每日摄入动物油和植物油比例,一般以1∶2为好。每人每日有8克植物油即可,动物油可在4克左右。

过量食用动物油或过量食用植物油都会对身体有不利影响。动物油食用过多,会促进动脉硬化;植物油食用过多,也会给人带来脑血栓、心肌梗塞等疾病。

饭后忌多饮水

水是保证人体健康的重要营养素。没有水食物进入人体后就不能消化,人体就不能获得充分必需的营养素。如果饭后适当喝点水,对食物的消化吸收是有帮助的,但如果饭后饮水过多,就会感到胀饱,不舒服,还会冲淡胃液的浓度,影响人体对食物营养的消化吸收。

人的胃每天要分泌15~25升的胃液。胃液中含04%~05%的胃酸,胃酸的化学成分是盐酸。盐酸能溶解蛋白质,帮助消化含有铁质、钙质的食物,还可杀死随着食物进到胃里的细菌。如果人吃完饭后马上喝进大量的水,就会冲淡胃里盐酸,这对消化和吸收营养不利,另外病菌不被消灭就可能进入肠道大量繁殖,容易造成肠道感染。

忌吃霉变的花生、玉米、甘蔗

花生、玉米的油性较大,如果在贮藏中受热或受潮,不但营养受损,还会滋生大量黄曲霉菌,很容易产生黄曲霉毒素。黄曲霉毒素是一种致癌物。所以,如果发现花生、玉米发霉,必须弃掉,千万不可食用。

甘蔗长期运输或贮藏不当,到第二年春季陆续出售,而在这一过程中,微生物就会大量繁殖,出现霉变。吃了霉变的甘蔗就会中毒,发生恶心、呕吐、腹痛、头晕、眼黑或复视,重者还会出现抽搐,头向后仰、牙关紧闭、四肢关节屈曲或僵直,面部颤动、出汗、流涎、大小便失禁等,抽搐后进入昏迷。所以,吃甘蔗要十分注意,不可吃霉变的甘蔗。

忌多吃腌制食品

腌制食物是我国传统食品,比如腌咸菜、腌酸菜、腌雪里蕻等,已成很多家庭的习惯腌菜。腌菜方便,吃法多种,也易于存放,故受人们喜爱。但是,常吃腌菜对人体健康不利。

首先,蔬菜腌制后,其所含的维生素损失较多,维生素C几乎全部损失。

其次,腌制食物有的有毒素,会导致疾病。比如腌制的酸菜中含有较多的草酸钙,由于酸度高,食后容易被肠道吸收,经肾脏排泄时,草酸钙结晶极易沉积在泌尿系统内形成结石。腌制食物还有被微生物污染的可能。如果加入食盐量少于15%,腌制蔬菜中的硝酸盐可被微生物还原成亚硝酸盐,一周后亚硝酸盐含量增加,两周后达到高峰,并持续至三周。人若进食了带有亚硝酸盐的食品后,会引起亚硝酸盐中毒。其中毒症状为皮肤黏膜呈青紫色、口床和指甲床发青,俗称“乌嘴症”,重者还会伴有头晕、头痛、心律加快等症状,严重者可发生昏迷而死亡。

还有,亚硝酸盐在人体内遇到胺类物质时,可生成亚硝胺。而亚硝胺是一种致癌物质。

所以,腌制食品营养受损且有害,不是人们理想的食品,以少吃或不吃为宜。

忌食用哈喇味食油

食油存放时间过长,油质发生酸败,就会出现哈喇味。有哈喇味的食油绝对不能食用,否则,不但营养成分受损,还可使人发生疾病。

油质变质较轻时,营养价值明显下降,维生素A、维生素D、维生素E会遭到较严重的破坏。长期食用酸败油脂还会引起体重减轻、肝脏肿大、脂肪肝、发育障碍等。因此,有哈喇味的食油切不可食用。

油质酸败的油脂,有的具有明显的哈喇味,有的不易闻到异味,但加热后烟大、呛人,食后表现为恶心、呕吐、腹泻、脐周绞痛、头痛、关节痛、高热、脱水等。因此,发现油质异常,应坚决忌食。

油炸食物的油不宜反复使用

人们往往把炸食物的油反复使用,这样做很不好。

因为炸食物的油长时间接触空气和连续高温加热,很容易变质,产生甘油脂二聚物等多种有毒物质。这些物质能使人体肝脏肿大、消化道发炎、腹泻和积累中毒,甚至诱发癌症。因此,油炸食物时切勿放油过多。如果发现存放炸食物的油颜色变深或发出难闻的气味,就不要再吃,以免损害健康。

制菜肴不宜都放味精

有些人不管做什么菜都爱放点味精,其实并不是所有的菜都适合放味精。下面列举的两类菜不放味精反而味道更佳。

1用高汤烹制的菜肴。因为高汤本身已具有鲜、香、清的特点,味精则只有一种鲜味,而它的鲜味和高汤的鲜味又不能等同。所以,如果用了味精,会将本味掩盖,使菜肴的味道不伦不类。

2酸味菜肴。如糖醋、醋溜、醋椒菜类等,不宜使用味精。因为,味精在酸性液体中不易溶解,酸性越大溶解度越低,鲜味效果越差。

冷冻食品解冻后不宜再存放

从市场上买回来的冷冻食品,如肉、鱼、鸡、鸭、蛋、速冻蔬菜等,一经解冻要尽快加工食用,不宜存放。如果存放时间过长,肉、鱼、鸡、鸭等会因为细菌和酶的活力恢复,不但能很快繁殖分解蛋白质引起变质,而且还能产生组胺物质,人吃了会引起食物中毒。

冷冻的肉、鱼、鸡、鸭等在冷冻时由于水分结晶的作用,其组织细胞便受到破坏,被破坏了的组织细胞经解冻会渗出大量的蛋白质,就成了细菌繁殖的养料。有实验表明,将冷冻一天的新鲜青花鱼,放在30℃温度下6小时,其腐败速度要比鲜鱼快1倍;将冷冻的蛋黄放在18℃温度下2小时,细菌增加约2倍,经8小时,细菌数增加50倍以上;将冷冻的鲜鸡蛋,放在0~15℃温度下10天以上,因经冷、热温度的变化时间太长,不但卵膜变松、蛋清稀薄,而且还发生粘壳、散黄,甚至霉变、发臭,不能食用;冷冻过的蔬菜,尤其是在热天更不宜存放,否则绿叶蔬菜很快会变黄,维生素C也易被破坏。蔬菜放在20℃温度下,比放在6~8℃的温度下,维生素C的分解损失要多2倍。

做饺子馅不要挤水

日常生活中,人们常用大白菜、韭菜、芹菜和猪、羊肉做饺子馅。由于蔬菜中水分较多,为防止饺子馅流汤,人们习惯把菜馅里的水挤掉。这种做法是不科学的。因为菜水含有大量的B族维生素和维生素C,还含有胡萝卜素和人体所需的矿物质等。而且挤掉汤后包出的饺子吃起来也比较干巴。

那么,怎样才能不挤掉菜馅里的水,又不让饺子馅流汤呢?其方法是,首先把肉和葱剁碎,加上调料拌匀,然后再把白菜剁碎,剁白菜时不要加盐,将剁好的白菜一点一点地加入肉馅里,边加边搅拌,这样肉馅即可均匀地吸收菜馅里的水分,包出的饺子便味美适口。

不要用生豆油拌饺子馅

有些人包饺子,习惯用生豆油拌馅,这是不科学的。因为,有些榨油坊是采用抽清法制取豆油的,豆油中残留少量的苯等有害物质。因此拌饺子馅前一定要把豆油烧开。豆油在温度高达200℃以上时,有害物质就会被挥发掉。

忌用冷水浸泡干腌菜

用冷水长时间浸泡干腌菜,容易使干腌菜产生大量的亚硝酸盐。亚硝酸盐是对人体有害的物质,可使人发生急性中毒。如用开水浸泡干腌菜,开水可杀死晒制过程中污染的细菌,基本上没有亚硝酸盐的产生。因此,烹调干腌菜前,请不要用冷水浸泡。

忌用普通搪瓷制品煎煮食物

普通搪瓷制品的外面涂有一层珐琅,这种珐琅中含有对人体有害的珐琅铅和铅化物,还有其他一些有害于人体的重金属离子。如果用搪瓷制品煎煮食物,铅和其他重金属离子就会溶解到食物中,从而引起人体慢性中毒,对人体的骨骼和肾脏造成损害。

忌用铜炊具加工蔬菜水果

铜对维生素C有很强的氧化作用,因而用铜炊具加工蔬菜水果,会破坏维生素C。所以,炒菜不要用铜锅、铜铲,煮炖青菜、水果也要避免使用铜锅。

忌直接使用生锈的铜火锅

铜火锅在停用一段时间后,火锅表面的铜与水和氧发生化学反应,产生一层绿色的铜锈,即是醋酸铜或硫酸铜,这两种化学物质均有毒性。因此,在使用铜火锅时,一定要用食醋和盐把锈擦干净后再使用。

忌用热水浸年糕

年糕的主要成分是米淀粉。米淀粉的分子结构有直链与支链两种,前者分子卷曲,但黏性差;后者的黏稠性强,显得软糯。年糕在加工中,虽会相继发生膨润、糊化及老化,但直链分子却始终保持着坚固、光洁、不易碎裂的特点,并能继续吸水膨胀浸润。如果用热水浸年糕,就会使黏稠度很强的支链分子,也溶于水中,从而使年糕松软,甚至散开,同时还会使很大一部分营养溶于水中损失掉。

忌用锅内余油炒饭

用锅内余油炒饭,即用炒完菜锅里剩余的少量油趁热炒饭。这样,虽然余油获得充分的利用,但这种饭对人体的健康是有害的。因为炒菜后,锅内剩余物质,不但有油而且还有味精、食盐、酱油等,由于锅热而发生焦化,易生成亚硝胺这一致癌物质。因此,不宜用锅内余油炒饭。

忌在炉火上直接烘烤食物

有些人往往喜欢在炉火上烘烤食物,如烤馒头、烙饼、肉片等,觉得这样吃起来不仅香脆可口,而且可起到消毒作用。殊不知,经过烟熏火燎的食物,极易被有害物质污染,并被直接食入体内。

实验证明,凡是含碳的可燃物,如煤、木材、石油及植物秸杆等,在燃烧过程中,都能产生致癌性较强的苯丙(α)芘,这种物质可以通过皮肤、呼吸道、消化道等途径进入动物和人体内,从而诱发癌症,除易引起胃癌外,还能导致白血病、肺腺瘤等。

因此,为了你的健康,在烘烤食物时,最好采用直接加热的办法,切忌将食物直接放火上熏烤食用。

忌用彩瓷餐具盛酸性食物

绘有五彩缤纷图案的陶瓷器具,给就餐者一种美的享受,可是对人体所潜在的危险,就鲜为人知了。

原来,不论是绘在瓷器或陶器上的高温彩釉,还是低温彩釉,其中都有由一些有毒的重金属和其他化合物构成的颜料,如彩釉中的大红色多数是含铜的化合物,奶油黄色含氧化铝,翠绿色含氧化铬,用这种瓷釉器皿盛果汁、醋、酒等弱酸性食物时,彩瓷釉花中的有毒重金属就会被溶解出来,随食物进入人体,对身体造成损害,甚至能引起慢性中毒。铜中毒可引起肺、骨损伤,铅中毒产生贫血、神经衰弱、骨髓增生等症,因此,对于彩瓷、彩陶餐具,特别是器皿内壁涂有彩釉图案的餐具,不宜使用。

忌吃变质的银耳

研究证明,变质的银耳中含有致毒物质,这种致毒物质是酵米粉黄杆菌类。食用变质银耳中毒后,轻者感到上腹部不适,全身无力,重者常因中毒性休克而死亡。目前,对中毒者尚无有效药物治疗,为防止中毒,切记不能吃变质的银耳。

忌长期用可乐瓶盛装食油和酒类

可乐饮料瓶的主要原料是聚丙烯塑料,本身无毒无害,盛装可乐型饮料对人体无不良影响。但它仍含有少量的乙烯成分,如长期贮存食油、酒类溶性有机物,则会发生化学反应,乙烯成分会缓慢溶出。长期食用被乙烯污染的食物,会使人出现头晕、头痛、恶心、食欲不振、记忆力下降、失眠等症状,甚至可导致贫血的发生。

同时,此类饮料瓶具有透明度高、易于老化的特点,在空气中会受到氧气、臭氧、紫外线的作用而产生强烈的异味,如长期存入食油、酱油、醋或酒类,不仅易使食品酸败变质,而且可加速聚合物本身的老化,引起聚合物碳键断裂,释放出更多的乙烯成分。

一般情况下,偶尔使用饮料瓶短时间盛装一下食油或酒类也未尝不可,但时间不宜超过一周,用完后应及时清洗。反复使用期限最好不超过半年。

忌用金属容器盛装酸性饮料

酸梅汤、山楂糖水、橘子汁等酸性饮料,不宜装在金属容器内。因为,酸性饮料能和金属起化学反应,使金属物质溶于饮料中。如喝了这种饮料,就会引起食物中毒,出现头晕、呕吐、腹泻等症状。因此,酸性饮料不要用金属容器盛,最好盛于玻璃瓶和木桶等容器中。

忌用生冷自来水煮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