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西方文论史纲
15773100000018

第18章 19世纪关注现实与自然的文论(2)

关于诗(文学)的分类。1、史诗和抒情诗的调和形成了戏剧。因为戏剧既具有像抒情诗那种主观表现性,另一方面,戏剧主体又具有了史诗的客观性特征。此即黑格尔辩证法的“正-反-合”模式和亚里士多德的文学三分法(史诗、抒情诗、戏剧)的组合。2、诗的最高发展阶段是戏剧诗。“而悲剧又是戏剧诗的最高阶段的冠冕”;“喜剧是戏剧诗的最后一类,与悲剧截然相反”117。这是因为悲剧包含了诗的全部实质,甚至还充分地包含了喜剧因素。3、戏剧冲突是悲剧的实质所在。别林斯基发展了黑格尔的冲突论,并认为悲剧是一种高级的戏剧。悲剧的结局永远是人的希望的破灭和幸福的丧失,它与阴森可怕和不幸总连在一起,“悲剧的实质……是在于冲突”,而且该冲突具有崇高性。4、喜剧的实质是生活的现象同生活的实质和使命之间的矛盾。与悲剧截然相反,它表现的是主观幻想或看似存在而实际不存在的现实的世界。喜剧产生的是笑,是一种自我否定,表现的是崇高和诗意的反面,即平凡、琐碎和偶然。其中的笑不是快乐,而是痛苦和难受。目的是让人看见一些美好和人性的东西。在对黑格尔戏剧美学思想推进的基础上,与马克思的观点有许多相近之处。

二、车尔尼雪夫斯基的文论

车尔尼雪夫斯基(1828-1889),是唯物主义美学家、现实主义文学批评家及作家。开始热衷于黑格尔哲学,后转向费尔巴哈。他曾因革命活动而在1862-1889年被监禁、流放达27年之久。重要论着是《俄国文学果戈理时期概观》。

车尔尼雪夫斯基的美学观主要有两点:1、批评黑格尔唯心主义美学观(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借此提出艺术应再现生活,说明生活,并对生活下判断,回答时代提出的迫切问题,成为“一种道德活动”。一方面,他否定黑格尔认为美是个别事物对观念的完全表现,他认为美不是一种个别的表现,而是丰富多样的。另一方面,只有艺术作品的美才具有观念与形象的一致性特点。2、“美是生活”118。即美存在于现实本身之中,只有现实生活才是人的美感的源泉,艺术美也是由生活美决定的。该定义分三层:(1)美具有客观性。(2)只有现实中那些能看出“依照我们的理解应当如此生活”的东西,才是美的。(3)是否符合人的本性是美的客观标准。美感是愉悦感,包含着可爱的东西。可爱则由对象的多样性、最一般性所产生,而生活就是这样的对象,因此人们最爱生活,由此得出“美就是生活”3、美的阶级差别。因为美是生活,因而不同阶级对美的理解也不同。

车氏的文学观亦有两点:1、艺术的社会作用。车氏认为,除了给人以美的享受之外,艺术的首要任务就是“再现生活中引人兴趣的一切事物”119。尤其是人的生活(包括客观外在事物和人的内心),借以提示人生的意义和社会的发展方向。而且“艺术除了再现生活以外另外的作用——那就是说明生活”120,使人自己能更好地理解生活。它跟历史、纪事及学术性文字不同,它要用形象而生动的形式、鲜明的形象来打动人、感染人,它比现实生活更易于被人接受和理解。文学对生活会形成评价和判断:“于是艺术家就成了思想家”121。人的愿望的成熟、发展,不可避免地要受文学的强烈影响。简言之,“艺术是研究生活的教科书”。其作用也可以理解为:审美作用(再现生活),认识作用(说明生活),教育作用(判断生活)。2、生活高于艺术。因为艺术只是客观现实的反映,它是第二性的。完美无缺令人满意的现实比艺术生动得多丰富得多,因此它高于艺术。何况艺术反映的是现实的本质和规律,是根据现实的虚构,是作家形象思维的产物,是观念形态。同时,他批评“纯艺术”理论,主张艺术体现思想倾向:“人道精神和关于改善人类生活的关心”122。

关于典型观。车氏强调艺术典型的塑造,要从现实生活出发,理解现实中真人的性格内在本质,并有意或无意的在典型人物身上再现这个人物,同时注意:1、典型与个性。这种典型人物必须是个性化的,美在于个别、活生生的事物。2、典型环境。“还必须理解或体会这个人物在被诗人安放的环境中将会如何行动和说话”123。3、细节描写。揭示人物、事件本质必须通过细节描写才能实现,“这些细节只有在事件的现实环境中才有真正意义”124。他的观点已与恩格斯的典型人物环境理论有相似之处。

评价托尔斯泰。他认为托尔斯泰是一个善于观察和表现现实生活特色的高手,他注重对人的情感思想变化发展的深刻表现。他说,“托尔斯泰伯爵最感兴趣的,……就是心灵的辩证法”(把人的心灵及其心理过程本身如实地描绘揭示出来),而且以“自我深省和不倦地观察自己的努力”来实现,“在自己身上研究人类精神生活的奥秘”125。

(第四节)泰纳的文学“三要素”

泰纳(HippolyteadolpheTaine,1828-1893,一译丹纳)是法国文艺理论家、史学家。1848年考入着名学府巴黎高等师范学校,先后攻读哲学、生理学。主要着作有《拉·封丹及其寓言》《英国文学史》《艺术哲学》等。

一、种族、环境、时代“三要素说”

他在《英国文学史》序言里提出、又在其代表作《艺术哲学》里透彻阐释的“种族”、“环境”、“时代”三因素决定论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关于种族。他说那“是指天生的和遗传的那些倾向。”126而一个种族同样也会在血统和智力上显示出共同的特点。而种族性看作是民族“永久的本能”,是“不受时间影响,在一切形势一切气候中始终存在的特征”127。同一种族中,即使时代不同,命运有别,仍然显示出血统和智力的共同点。他认为种族与民族的区别在于;种族性格是不变的,而民族性格则是变动的。这种观点切断了种族与民族的联系。

关于环境。泰纳指出:“物质环境或社会环境在影响事物的本质时,起了干扰或凝固的作用。”128泰纳所指的“环境”有时是指地理环境、气候条件,有时也指政治的和社会的条件。社会条件是指国家政策、政治格局、军事战争、宗教信仰等。

关于时代。时代包括民族和时代的思想情感、社会制度、政治文化等因素,泰纳称之为“精神的气候”,其时代概念与环境概念中的社会文化环境因素基本上是重合的,因而其三要素可合为两要素——种族和环境,而环境又包括地理环境(没有时代性)和社会文化环境(有时代性)。精神气候分为:(1)时代的精神状态。(2)周围的群众以及前几代群众的苦功与天才。(3)大众的赏识和赞美。

上述三者中:种族是内部主源,环境是外部压力,时代为后天动量129,泰纳实质上把种族因素当成文学艺术发展中最根本的原因和动力。综合看来,孟德斯鸠的地理学派和史达尔夫人的自然环境与时代精神影响说,以及黑格尔对艺术与时代、民族的关系的论述,都影响了泰纳,但后者的论述更加翔实、系统而有理论性。

二、特征说——艺术本质论

泰纳的艺术本质论(特征说),继承亚里士多德《诗学》的传统,肯定了艺术要依赖现实,再现客观的现实世界。他进一步指出艺术要模仿的是事物各部分的关系或者说是一种逻辑,也就是“事物的结构、组织与配合”,表现事物的主要特征。即表现事物的本质。

艺术要表现事物的主要特征,必须发挥艺术家的主观能动性,对现实生活中某些受阻碍而表现得不够充分的部分,根据自己的审美观念去加工。因此,文艺作品的价值高低取决于其所反映的特征性的程度——表现事物特征的重要程度、有益程度、效果集中程度。概要为:1、要表现事物的重要特征。2、要再现有益的特征。因而把描写救世主和神明的作品作为艺术的顶峰。3、作品内各要素必须集中。(1)首要是性格。(2)遭遇与事故,即作品的故事情节。(3)风格。风格是表现内容原素(性格与故事)的形式因素(语言、形式技巧)。艺术形象的集中,实质是指典型化,其中心则是人物性格的典型化。罗贝斯·埃斯卡皮认为其精华“至今犹存。自他之后,……都再也不敢(当然不能说个个如此)无视外部环境……的分量。”131但韦勒克则认为泰纳的“环境”是个大杂烩,“它是一切甚至可以不着边际地同文学挂钩的东西的混合物”132。但他毕竟是一位开风气者。

(第五节)圣伯夫的实证主义

圣伯夫(1804-1869)是法国第一个专业评论家,也是法国19世纪最着名的实证主义文学批评家。他受孔德实证论的影响,善用自然科学的研究方法去研究文学。其评论集《星期一丛谈》和《新星期一丛谈》是代表。

一、文学批评的任务

影响圣伯夫的孔德实证论的基本观点有四:一是只承认人的感觉是可以“实证的”、“确实的”事实;二是认为科学只是主观经验的描述,不是自然和社会的客观规律的反映;三是认为如果离开经验而探讨客观规律或现象的本质,那是“形而上学”的思辨;四是只从事观察,只问“是什么”而不问“为什么”。

受此影响,圣伯夫把实证论应用于文学批评,主张文学批评任务在于发掘和研究有关于文学家、文学史的种种确定的事实。有关于作家的实证内容一般包括:作家的种族、国家,所处时代与出身,成长环境与教育,首次成功与失败的经历,等等。但只重事实罗列而忽略规律总结,也即只重视事实表象的客观摆放,而忽视深藏其里的性质和原因的探寻。圣伯夫认为这种“以间接方式来揭示那隐藏着的诗或创造”的本身就意味着“是一种发明和永恒的创造”。133因为通过描画作家的真实样貌、挖掘其精神世界的私密、为其做“心灵评传”,以此来解释其作品的含义,这本身就是对诗义的发现。也就是说,圣伯夫的文学批评主张,是只愿把作家的外在生活“史实”与内在心理“史实”结合而为其作品做考证解释,而不愿揭示这些“史实”背后的客观规律的一种批评方式。

二、文学批评的重点

圣伯夫说:“任何一部伟大作品,只能由一个灵魂,一个独特的精神状态产生——这是一般的规律。”134文学批评要说明、解释作品,就要认识创作者这个人,要“抓住、概括、分析这整个的人”。135文学批评的重点是作家而不是作品。在社会学的影响下,他也强调生活环境对作家气质的影响,但他说的生活环境是“实证的”具体生活环境,并不涉及时代风云和社会矛盾方面的内容。

他重视天才在文学创作中的地位和作用,他曾描绘说:天才艺术家“天生就有通向种种象征的秘诀,以及认识种种形象的能力。”136他把天才看作是文学发展的动力,并指出泰纳的遗憾是将批评只停留在作家的外部。圣伯夫认为天才是无法解释的:“天才乃个人的独特禀赋,含有某些无法解释、莫可言传的方面。”

三、文学批评的目的

文学批评的目的有二:寻找和培养“古典作家”;复苏文艺趣味。

在圣伯夫看来,那种在古代和现代都存在的“古典作家”或者说“具有古典精神”的作家,是他心目中的理想作家,而“迅速建立有利于秩序和美的平衡”是他们最核心的特征,即他们能够改变社会秩序的混乱和审美趣味的失调,能安抚心灵,促进秩序和美的平衡的作家,是以艺术形式维护社会秩序的人。

他说:“培养文艺趣味的神殿有待复苏”138。他希望法国作家和批评家都能以高贵的艺术趣味影响读者,使文艺成为恢复古典的高贵的艺术趣味的殿堂,使法国人形成以永恒的理性良知为基础的艺术趣味。

从上述内容来看,其对理性和良知的呼吁把“理性”引入批评领域,具有复苏“新古典主义”的返归倾向,而且其“知人论作”的观点把批评家的注意力引向了作家的自传,而非作家的创造性作品,有“喧宾夺主”之嫌。

(第六节)左拉的自然主义

左拉(EmileZola,1840-1902)是法国自然主义小说家、理论家。受孔德实证论、泰纳的艺术哲学以及法国当时的遗传学和实验医学的影响,成为自然主义文艺理论的权威。其论着以《实验小说论》等为代表。

一、文学中的自然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