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中华典故(上)
15777800000071

第71章 智谋方略故事(10)

“放虎归山”比喻放走敌手,遗患无穷。

此典出自《史记·秦本纪》:“文公夫人,秦女也,为秦三囚将请曰:‘穆公之怨此三人人于骨髓,愿令此三人归,令我君得自快烹之。’晋君许之,归秦三将。三将至,穆公素服郊迎,向三人哭曰:‘孤以不用百里奚、蹇叔言以辱三子,三子何罪乎?子其悉心雪耻,毋怠。’遂复三人官秩如故,愈益厚之。”

晋襄公的后娘文赢(怀赢)听说秦国打了败仗,孟明视等全给擒获了,她担心晋、秦两国的仇恨愈结愈深,就劝晋襄公说:“秦国和晋国是亲戚,向来是相互扶持。现在为了孟明视这群武人自己想揽权争势,竟使得两国伤了和气。我相信秦伯一定很埋怨他们。要是咱们把他们杀了,那样两国冤冤相报,永远不得安宁。索性把他们放了,让秦伯自己去处治他们,他必定会感激咱们的。”晋襄公说:“已经擒住的老虎怎么能再放回山里去呢?”文赢说:“当年成得臣打了败仗,楚王是怎么处治他的?难道秦国没有军法吗?再说咱们的先君惠公,也曾经给秦国人逮住,秦伯却把他放回来了。你爹全仗着秦国才做了国君,咱们连这一点恩义都忘了吗?”晋襄公觉得她的话很有道理,就把秦国的三个俘虏释放了。

先轸听说国君把秦国的将军释放了,急匆匆地跑去见晋襄公,怒不可遏地问他:“秦国的将军现在哪里?”晋襄公腼腆地说:“娘叫我把他们放了。”先轸一听,气得火冒三丈,往晋襄公脸上啐了一口唾沫,说:“呸!你这做事不牢靠的孩子,将士们费了多少心计,兵卒们流了多少血汗,才活捉了这三个人,你仅因为妇道人家一句话,把他们统统放了。唉,一定会后患无穷啊!”晋襄公拭去脸上的唾沫,羞涩地说:“都是我不好!这可怎么办呢?不知道还能不能追上他们?”大将阳处父自告奋勇地说:“我去追!”先轸转身对他说:“你要是能追上他们,好言好语请他们回来,就是一等大功!”阳处父手提大刀,跳上车,快马加鞭,飞驰而去。

孟明视、西乞术、白乙丙担心晋襄公反悔,派人追捕他们,就不顾一切地奔跑,直跑到黄河边了,却一眼瞧见远处有尘土飞扬,想是有人追来了。

他们吓得几乎瘫下来。正在这紧要关头,他们突然发现有一只船停靠在岸边,三个人顾不得一切,就跳了上去。船舱里走出来一个渔人。他们定睛一瞧,不禁张口结舌,相继倒在船上。那个渔人不是别人,恰恰他们的好朋友公孙枝!

公孙枝已经在河东等了许多天,最后终于见到他们三人逃奔上船,立刻叫人开船。小船刚离河岸,阳处父就赶到了,他慌忙地说:“喂!秦国将军慢点走!我们主公一时忘了给你们预备车马,特地叫我追上来,送给将军几匹马。请你们收下吧!”孟明视支撑着站起来,向阳处父遥遥行个礼,大声说:“蒙晋侯不杀之恩,我们已经感激不尽,怎么还敢收受礼物呢?假如我们回去还能保住性命的话,那么再过三年,我们一定亲自到贵国来道谢。”阳处父还想再说什么,可那只小船已是越来越远了。

飞蛾扑火

“飞蛾扑火”比喻自取灭亡。

此典出自《梁书·到溉传》:“研(同砚)磨墨以誊文,笔飞毫以书信。如飞蛾之赴火,岂焚身之可吝。”

南朝(梁)时,有一位左民尚书叫到溉,梁武帝肖衍十分器重他。到溉有个孙子叫到荩,自幼聪明,尤其擅长诗文,深为梁武帝赞赏。

有一次,梁武帝和到溉开玩笑说:“你的孙子是个才子,你的文章是不是你孙子代你写的?”并且写了一首《连珠》(古时一种诗体)赐给到溉,共六句,以上是前四句,意思是:砚台磨出墨汁来行文,毛笔飞动毫锋来写信,正如飞蛾投火一样(指砚台、毛笔),自己焚身碎骨也丝毫没有什么可惋惜的。

焚鼠毁庐

比喻得不偿失的愚蠢做法。

此典出自《龙门子凝道记》。

越西有个单身汉,他结扎芦苇茅草为屋盖,筑起简陋的房子,自己努力耕作,打下粮食过日子;时间长了,大豆粮食、盐醋调料,就都能自给自足了。

可是合他发愁的是在他的屋子里老鼠成灾。那些老鼠大白天成串结队地在屋里乱窜,夜里唧唧吱吱地乱咬东西,一直闹到大天亮。这个单身汉十分恼火。

一天,他喝醉了酒回家,刚躺到枕头上睡觉,老鼠就耍出各种花样使他十分烦心,眼睛不能合拢一会儿。这男人大怒,便拿起火把到四处烧杀它们,老鼠果然烧死了,他的茅庐也被焚毁了。第二天酒醒过来,他不知所措,甚至找不到一个安身的地方了。

龙门子便去对他的遭遇表示慰问。

那人说:“人不可积愤呀!我开始只是愤恨老鼠,但光看见老鼠而忘掉自己的房屋了,不想竟遭到了这样一场灾祸。

妇人之仁

“妇人之仁”比喻处理事情优柔寡断,不识大体。

此典出自《史记·淮阴侯列传》:“项王见人恭敬慈爱,言语呕呕。人有疾病,涕泣分食饮,至使人有功当封爵者,印敝,忍不能予,此所谓妇人之仁也。”

楚汉相争时,有一次刘邦与韩信坐在一起交谈,他问韩信说:“丞相萧何多次向我推荐,因此拜你为大将。现在,你有什么好计谋告诉我吗?”韩信赶紧起身拜谢刘邦,然后问道:“大王,今天你率领军队往东面进攻,争夺天下王权,竞争的对手是项王吗?”刘邦笑道:“这还用问吗?”韩信紧接着说:“大王自己认为,在勇敢、剽悍、仁慈、强盛等方面,哪一样可与项王相比呢?”刘邦沉默了好一会儿,有点难为情地说:“都不如项羽”。

韩信退后两步,第二次向刘邦拜谢,然后向他祝贺说:“的确,我也认为大王不如项王。然而,我曾在项王手下做过事,不妨说说他的为人。论勇猛,项王的确是一个了不起的人物,他大喝一声,千百人倒下;然而,他不会任人唯贤,因此他的勇猛无非是匹夫之勇。论仁慈,项王也的确对人和善慈爱,说话时呜呜咽咽,手下人得了病,他会伤心得流泪,把自己的食物分出来吃;但是,遇到有人立了功,行赏时应该封爵位,他会把大印磨来磨去,直到磨烂也不肯给别人。这样的仁慈,不就是妇道人家的仁慈吗?这对争夺天下有什么好处呢?”

刘邦听了,非常高兴,对韩信有种相见恨晚的感觉。

割肉相啖

“割肉相啖”说明有勇无谋,只能白白牺牲。

此典出自《吕氏春秋》。

齐国有两个自诩为“勇敢”的人,一个住在城东,一个住在城西。有一天,两人在路上邂逅,说:“我们去喝杯酒吧!”喝了几杯之后,一个说:“买点肉来吃,好吗?”另一个说:“你身上有肉,我身上也有肉,还要另外买肉干什么呢?”接着,两个人准备好了调口味的豆豉酱,就拔出腰刀来,你割我的肉吃,我割你的肉吃,最后两个人都死掉了。

悍勇到这种地步,还不如没有勇气的好。

固执己见

这篇典故讽刺不懂装懂、顽固坚持错误的人。

此典出自江盈科《雪涛小说》。

楚国有个生来不认识生姜的人说:“生姜是在树上结成的。”有人对他说:“是在土里结成的。”那个人固执己见,说:“请跟你打赌,以十个人为询问对象,拿我们骑的驴作赌注。”接着问遍了十个人,都说:“生姜是土里出的。”那个人无言以对,气的变了脸色,说:“驴就给你,可是生姜还是树上生的!”

桂饵金钩

比喻那些脱离实际、讲求形式、舍本逐末的行为。

此典出自《阙子》。

鲁国有一个爱好钓鱼的人,用桂花制成的食品当鱼饵,黄金锻制成的鱼钩,镶饰上银丝和碧玉,把翡翠鸟的羽毛编织成钓丝。

他拿钓竿的姿势和寻找的位置都很贴切适当,可是,钓上的鱼却没有几条。

汉阴丈人

“汉阴丈人”比喻顽固反对新事物的人,往往会拿出一套歪道理为自己的守旧行为辩护。

此典出自《庄子·天地》。

子贡往南方的楚国游历,回晋国途中,经过汉水南岸,正好遇见一位老人正要去灌溉菜园子。只见他从挖开的一个隧道下到井里,双手抱一只大瓮汲水出来灌园,十分吃力而功效不大。

子贡说:“我有一种机械,一天可灌一百亩地,用力少而见效快,老人家您不用它吗?”务园子的老汉抬头望了望他说:

“什么样的机械?”

子贡说:“在木头中凿一个机关,后半重前半轻,用它提水就像抽引一样,接连不断,水流泛溢奔流,它的名叫桔槔。”

老汉勃然大怒,一下变了脸色,讥笑说:“我从我的老师那里听到说,有机械的人一定有投机取巧之事,有机巧之事的,一定有机变巧诈之心。心中存有奸诈,人的纯粹洁白的天性就受到破坏;纯粹洁白的天性不完备,就会心神不定;心神不定的人,是不可能得到道的。我并非不知道桔槔这种机械,我是耻于做这种让人心神不定的事情!”

好大喜功

“好大喜功”形容铺张浮夸的作风。

此典出自罗泌《路史·前纪》卷四《蜀山氏》:“昔者汉之武帝,好大而喜功。”

西汉武帝刘彻(公元前140~前87年在位)统治期间,他接受董仲舒的建议,“独尊儒术”,作为巩固政权的工具;并采用法术、刑名以加强统治。他颁行“推恩令”,使诸侯王多分封子弟为侯,以削弱割据势力;设置十三部刺史,以加强对地方的控制。

他征收商人资产税,打击富商大贾;又采纳桑弘羊的建议,把冶铁、煮盐、铸钱收归官营;设置平准官、均输官,由官府经营运输和贸易。同时,他兴修水利,移民西北屯田,实行“代田法”,发展农业生产。他曾派张骞两次出使西域各国,加强对西域的统治,并发展了经济文化交流。又派唐蒙至夜郎,在西南先后建立了七个郡。他还任用卫青、霍去病为将,攻打匈奴,解除匈奴威胁,保障了北方经济文化的发展。

刘彻十六岁当皇帝,在位五十三年,做过一些前人未做过的事情,因此罗泌说他“好大喜功”——一心想做大事,立大功。但是,由于他崇尚武力,加之举行封禅,祀神求仙,挥霍无度,使徭役繁重,农民大量破产流亡。天汉二年(公元前99年),齐、楚、燕、赵和南阳等地都爆发农民起义。

何足挂齿

“何足挂齿”的意思是事情很不重要,不值一谈。

此典出自《史记·刘敬叔孙通列传》:“此特群盗鼠窃狗盗耳,何足置之齿牙间。”

秦朝末年,陈胜、吴广揭竿而起,攻城略地,动摇了秦王朝的统治。秦二世(胡亥)慌忙召集一群儒生、博士,商量解决的办法。三十多个儒生异口同声地说:“这些家伙反叛朝廷,罪该万死,陛下应该发兵讨伐!”不知道出于什么原因,秦二世听了这番话之后,竟然大怒起来。有一个十分聪明的待诏博士,叫叔孙通。他揣摩清楚了秦二世的心思。于是,他大谈天下的大好形势。

叔孙通对秦二世谈道:“这些儒生的话都没有道理。如今,天下统一,中央大权在握;郡守县令由朝廷任命,随时可以调动;销毁了天下的兵器,说明天下太平,没必要动用这些武器了。况且,朝廷上有贤明的君主,制定并向天下发布了种种法令,使天下人人各司其职,四方安定团结,百姓聚集在秦王朝周围,就像车辐集中于车毂一样,哪有敢于造反的人!陈胜这伙人,只不过是一群打家劫舍的强盗,干些鼠窃狗盗的事,根本不值得我们去谈论它。当地郡守、郡尉正在捕捉这伙强盗,陛下不足为忧。”秦二世听了叔孙通的这番话,非常高兴。他送给叔孙通二十匹帛,一套衣服,又正式封他为博士。儒生们对叔孙通的言行非常厌恶,纷纷谴责他。叔孙通向他们解释说:“如果我不那样说,是难逃胡亥虎口的!”于是,他从秦朝廷逃走了,起初是投奔项梁,后来投靠了刘邦。

鹤亦败道

这则故事说明,故弄玄虚,自夸诞妄,与众不同,以为仙道。结果是,当众出丑。

此典出自《冷斋夜话》:“渊材迂阔好怪,尝畜两鹤。客至,指以夸曰:‘此仙禽也。凡禽卵生,而此胎生。’语未卒,园丁报曰:

‘此鹤夜产一卵,大如梨!’渊材面发赤,诃曰:‘敢谤鹤也!’卒去,鹤辄两展其胫,伏地。渊材讶之,以杖惊使起,忽诞一卵。

渊材嗟咨曰:‘鹤亦败道!’”

这段话意思是说:

刘渊材性情迂阔又喜欢怪诞,曾在家中养着两只鹤。每逢客人到来,他便指着鹤夸耀道:“这是只仙鸟呀!凡禽鸟都是卵生,而这只仙鸟却是胎生的。”

话音未落,园丁跑来报告说:“这只鹤夜里下了一个蛋,和梨子一般大!”

刘渊材羞得满脸通红,大声呵斥园丁说:“你竟敢诽谤仙鹤呀!”

最后,他们就一同去观看,鹤就展开它的双腿,趴在地上。刘渊材觉得很奇怪,用拐杖去吓它,想叫它站起来,这时鹤忽然又生下一只蛋。

刘渊材长叹一声,说道:“唉,仙鹤也败坏仙道呀!”

猴子搏矢

这篇寓言说明喜欢卖弄聪明、表现自己、爱耍骄傲的人,有时是要吃亏的。

此典出自《庄子·徐无鬼》。

吴王坐着船在长江里游玩,登上一座猴山。很多猴子看见了,都急忙逃到深深的荆棘丛里去。唯独有一只猴子,从容不迫地跳来跳去,在吴王面前表现它的灵巧。吴王拿起弓箭射它,它敏捷地接住了箭。吴王命令手下人一起射它,那只猴就被围住射死了。

吴王回头对他的朋友颜不疑说:“这只猴子啊,夸耀它的灵巧,依仗它的敏捷,来向我炫耀,以致得到这样一个下场。应该警惕啊!唉!不要拿你的神气对人骄傲啊!”

猴子救月

“猴子救月”比喻庸人自扰,而且招祸。

此典出自《法苑珠林·愚戆篇·杂痴部》。

在过去,有一个伽尸国,国内有座波罗柰城。在人迹罕见的树林中,有五百只猕猴。有一天,猕猴们到了一棵尼俱律树下,看到树下有口井。月影在井中一晃一晃,猕猴头儿见了,对那些同伴说:

“月亮今天掉到了井中,我们应当共同努力把它捞出来,以免世界上每个夜晚都是黑漆漆的。”猕猴们共同商量说:“怎么才能救出月亮呢?”猕猴头儿说:“我知道救出月亮的方法:我捉住树枝,你们捉住我的尾巴,一个连一个,就可以捞出月亮了。”

当时,那群猕猴便依照头儿的话去做了,一个捉住一个,挂成一长串。就要接近水面时,连在一起的猕猴太重,树枝弱小,“咔嚓”一下便折断了,所有的猕猴都掉到了井水中。这时,树神便说道:

“这一群蠢笨的野兽,痴痴呆呆互相追随;空空地自找烦恼,怎能把月亮救出水?”

画蛇添足

“画蛇添足”比喻多此一举,造成累赘。

此典出自《战国策·齐策二》。

楚国有个庙宇的主人,送给看守庙宇的几个人一壶酒。这几个人互相商议之后,说:

“如果我们几个人都喝这壶酒,就不够喝;让一个人喝吧,可又让谁喝呢?现在我们每个人都在地上画一条蛇,谁先画好,谁就可以占有这一壶酒。”商议好以后,几个人就在地上画起蛇来。其中一个人先把蛇画好了,端起酒壶准备喝酒。可是他看见其余几个人还没有把蛇画好,就左手端着酒壶,右手又在地上作画;并且得意洋洋的说:“我还能替蛇画出脚来。”当他还没有把蛇脚画完的时候,另外一个人却已经画好了蛇。那人马上从他手里夺过酒壶,不客气地说:“蛇本来没有脚,你怎么能够给它画上脚呢”于是,这个人非常高兴地喝酒了,而替蛇添脚的人,只得懊恼地看着那人咽口水。

毁钟掩耳

“毁钟掩耳”用以嘲讽那些以为自己不知道的事,别人也一定不知道的蠢人。

此典出自《吕氏春秋·不苟论·自知》:“范氏之亡也,而姓有得钟者。欲负而走,则钟大不可负。以椎毁之,钟然有音。恐人闻之而夺己也,遽掩其耳。”

这段话意思是说:

范氏灭亡的时候,老百姓中有一个人偷了一口钟。他想背起逃跑,可是钟太大背不动。他就用铁锤把钟砸破,铁锤刚落,钟发出了巨大的响声。他唯恐别人听见之后从自己手里把钟夺走,就连忙用手把自己的耳朵紧紧捂住。

讳不识字

“讳不识字”这个典故告诫人们,不要不懂装懂,死要面子。

此典出自《笑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