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中华典故(中)
15777900000027

第27章 品德懿行故事(17)

“盛名之下,其实难副”用以形容某人的实际才能与过高的声誉不相符合;或用以告诫人要有自知之明,不要为人们的赞美称誉冲昏头脑。

此典出自《后汉书·黄琼传》:“峣峣者易缺,皦皦者易污。阳春之曲,和者必寡;盛名之下,其实难副。”

东汉时期的黄琼学识丰富,名望很高,但他只想做个清高的隐士,不愿出来做官。永建年间,王公贵族多次推荐黄琼,朝廷下令征聘后,他才不情愿地离开了家乡,但称病不进京去。当时,很多有名的人受到征聘后,才发现他们的才能与名望有很大的差异。太傅李固自来敬慕黄琼,希望他能出来做官,用事实证明自己不是那种孤傲自恃、名不副实的人,于是就写了一封信去劝说黄琼。

李固在信中说:“如果先生真想以上古隐士巢父、许由等人为榜样,立志终身隐居深山幽谷中,也就算了;如果想辅佐朝政,为民效力,现在正是好时候。自古以来,像唐尧虞舜那样的圣明君主是罕见的,但并非仁人志士就没有用武之地。我曾听人说过,高傲刚直的东西容易折损,晶莹洁白的东西容易受到污染。像《阳春白雪》那样高深的曲调唱和的人必定很少,名声很大的人的才能与事实不一定相符。像近日一些受到征聘的先生,任职前声名太盛,但任职后却显露不出有出色的作为,因此民间纷纷议论处士们纯粹是徒有虚名。愿先生能展示宏才大略,令众人叹服,消除民间不利于处士们的看法。”

黄琼听从了李固的建议,到了京城,立即被封为议郎;不久,显露出真才实学,升为尚书仆射。

十步芳草

“十步芳草”比喻到处都有人才。

此典出自汉代刘向《说苑·谈丛》:“必贵以贱为本,必高以下为基。天将与之,必先苦之;天将毁之,必先累之。孝于父母,信于交友。十步之泽,必有香草。十室之邑,必有忠士。”

这段话意思是说:

尊贵必须以卑贱做根本,高大必须以低下做基础。上天将要给予他,一定是首先使他辛苦;上天将要毁灭他,一定先要使他犯错误。对待父母孝敬,对待朋友诚信。十步大小的洼地,一定会有香草生长;十户人家的地方,一定会有忠实可靠的士人。

释车下走

“释车下走”用以比喻越是遇到突然发生的紧急情况,越要冷静思索,镇定处置。

此典出自《韩非子·外储说左上》:“齐景公游少海,传骑从中来谒曰:‘婴疾甚,且死,恐公后之。’

景公遽起,传骑又至。景公曰:‘趋驾烦且之乘,使驺子韩枢御之。’

行数百数,以驺为不疾,夺辔代之;御可数百步,以马为不进,尽释车而走。

以烦且之良,而驺子韩枢之巧,而以为不如下走也。”

这段话意思是说:

齐景公出游到少海,传骑从朝中来拜见说:“晏婴病得非常厉害,奄奄一息,可能您赶回去都晚了。”

景公急忙站起来,这时其他的传骑又赶来了。景公说:“快驾上烦且拉的车子,让驺子韩枢驾驭它。”

走了几百步,景公认为驺子驾得太慢了,就夺去缰绳亲自驾驭,驾了不过几百步,觉得马跑得还不够快,就跳下车子往前跑。

用烦且这样的好马,加上驺子韩枢那样高超的驾驭技巧,齐景公竟还觉得比不上下车徒步跑得快。

蜀得其龙

“蜀得其龙”用以赞美杰出的人才。

此典出自《世说新语·品藻》:“诸葛谨弟亮及从弟诞,并有盛名,各在一国。于时以为‘蜀得其龙,吴得其虎,魏得其狗’。诞在魏与夏侯玄齐名;瑾在吴,吴朝服其弘量。”

三国时期,分别在蜀、吴、魏三国,有三个很有名气的人物。一个是诸葛亮,阳都人,字孔明。他曾隐居隆中,自比管仲、乐毅,被人们称之为卧龙。为感谢刘备三顾之恩,出山辅佐刘备争夺天下,建立蜀汉政权,出任蜀相。一个是诸葛瑾,阳都人,字子瑜,诸葛亮之兄。当初,在孙权手下任长史,转任中司马。孙权派诸葛瑾出使蜀国,他会见诸葛亮,秉公办事,毫无私情。孙权称帝后,拜诸葛谨为大将军、左都护、领豫州牧,诸葛瑾对东吴忠心耿耿,胸襟开阔,善于容人,深得孙权器重。另一个是诸葛诞,阳都人,字公休。有人说,他是诸葛亮的堂弟。当初,他在魏国任荥阳令,又升任御史中丞尚书,出任扬州刺史,跟随司马懿南征北战,立下战功,被晋封为高平侯,任征东大将军。后来,因为起兵反对司马昭,兵败被杀。

诸葛瑾的弟弟诸葛亮以及堂弟诸葛诞都很有盛名,各在一国供职。当时,人们以文、武、龙、虎、豹、犬为次序,评论那些卓有功绩的知名人物。能被称之为“龙”、“虎”的人,固然是崇高的荣誉;有的人被称之为犬(狗),仅次于龙、虎、豹,也是一种难得的美誉。在评论诸葛亮、诸葛瑾和诸葛诞时,人们说:“蜀国得到一条龙(诸葛亮),吴国得到一只虎(诸葛瑾),魏国得到一条狗(诸葛诞)。”诸葛诞在魏国与征西将军夏侯玄齐名;诸葛谨在东吴任职,吴国朝廷的大臣都称赞他有宽宏的气概。

死诸葛吓走生仲达

“死诸葛吓走生仲达”用以比喻有本领的人摆个样子,也能吓倒对手。

此典出自《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注引《汉晋春秋》:“杨仪等整军而出,百姓奔告宣王,宣王追焉。姜维令仪反旗鸣鼓,若将向宣王者,宣王乃退,不敢逼。于是仪结阵而去,入谷然后发丧。宣王之退也,百姓为之谚曰:‘死诸葛吓走生仲达。’”

三国时期,诸葛亮是蜀国的丞相,司马懿(又名仲达)是魏国的都督,他两人都统率本国精锐部队在五丈原对峙,诸葛亮用兵如神,司马懿多次中计战败,无奈他只好采取坚守不战的办法,等待时机。两军对峙了一年多,无论蜀军如何挑战辱骂,司马懿都不理睬。后来诸葛亮病死了,消息传到魏军,司马懿仍是半信半疑,直到听说了蜀军已连夜撤退,方才大喜,亲自领兵前去追赶。追至山脚下,望见蜀兵不远,乃奋力追赶。忽然山后一声炮响,喊声大震,只见蜀兵俱回旗返鼓,树影中飘出中军大旗,上书一行大字:“汉丞相武乡候诸葛亮。”司马懿大惊失色,定睛看时,只见中军数十员上将,拥出一辆四轮车来,诸葛亮端坐在车上,纶巾羽扇,鹤氅皂绦。司马懿大惊道:“孔明尚在,吾轻入重地,堕其计矣”,掉头就跑。魏兵魂飞魄散,丢盔弃甲,自相践踏,死者无数,司马懿奔走五十余里,抄近路奔回营地。

过了两天,乡民奔告曰:“蜀兵退入谷中之时,哀声动地,军中扬起白旗,孔明确实死了,前天车上的诸葛亮,乃木人也。”司马懿又是惭愧,又是后悔,讪讪地道:“吾能料其生,不能料其死也!”因此蜀人谚曰:“死诸葛吓走生仲达。”

天塌下来,自有长子顶着

“天塌下来,自有长子顶着”用以比喻再大的风险,自有有力量的当事人担负,不必害怕。

此典出自《醒世恒言》七:“天塌下来,自有长的撑住。”

太湖西山有个富翁名叫高赞,他有个女儿既漂亮,又能干,一心想找一个才貌双全的女婿。他不相信媒婆的嘴巴,决定要自己当面挑选,试过文才,自己满意了才行。

对湖吴江县有个富人叫颜俊,听说高家女儿长得很漂亮,就想娶她为妻,可是自知相貌丑陋,又不学无术,很难被高赞看中,竟异想天开,托表弟钱青冒名顶替去面试,只要订了婚,娶回来,生米煮成熟饭,即使高赞知道了真相,也没什么可怕的了。

他表弟钱青当真是饱读诗书,一表人才,只是穷困潦倒,在县里读书只能在颜俊家寄宿,听颜俊要他去干冒名骗人的事,心想:欲待从他,非君子所为;欲待不从,必然见怪。颜俊见他沉吟不决,便道:“贤弟,常言道:‘天塌下来,自有长子撑住。’什么事有愚兄在前,贤弟不必多虑。”于是拿了些新衣衫把钱青打扮起来去求婚。高赞一见假颜俊小小后生,气宇轩昂,心里已开始喜欢他了。又请了几个儒者一谈,都赞他高才,大喜过望,便允了婚,只提出一个条件:迎亲时,必须女婿亲自上门会见亲友,才能把女儿嫁给他。

钱青回去告诉颜俊,颜俊无奈,只好在迎亲那天,又请求钱青再假冒他一次,他以为:迎回来可以再由自己拜堂成亲。谁知迎亲船过了湖,会见亲友后,刚想带新娘回程,突然刮起了大风,三天三夜都不停,太湖根本无法渡过了,高赞便作主,立即在娘家成亲,假颜俊变成了真女婿。

颜俊费了许多心机,花了许多钱财,竟让钱青占了便宜,大怒之下告到官府。钱青百般解释,证明三天和新娘并未同床,颜俊根本不相信,正好法官是个贤人,听了情况后,把新娘判给了钱青。高赞和新婚夫妇皆大欢喜,只有颜俊满面羞惭,抱头鼠窜而去。

徒手搏虎

这个故事说明:好勇斗狠,露才冒险,不过匹夫之勇而已。真正的大智大勇,就要为国为民,贡献自己的力量,甚至生命。

此典出自《魏书·列传第三》:“可悉陵年十七,从世祖猎。遇一猛虎,陵遂空手搏之以献。世祖曰:‘当才力绝人,当为国立事,勿如此也。’”

这段话意思是说:

可悉陵十七岁的时候,跟着北魏国王拓跋焘去打猎。遇到一只猛虎,他就赤手空拳地冲上去,捉住了老虎并把它献给了国王。拓跋焘看到这个情形,对他说:“你的才智和力气,没有人比得上,但是,你应当用你的本领为国家出力,再不要像这样只能打老虎了。”

吐哺握发

“吐哺握发”形容求贤心切,为国事操劳。

此典出自《史记·鲁周公世家》:“周公戒伯禽曰:‘我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父,我于天下亦不贱矣。然我一沐三捉发,一饭三吐哺,起以待士,犹恐失天下之贤人。子之鲁,慎无以国骄人。’”

周文王有一个儿子,名叫旦。因为他的采邑被封在周地,所以被称为周公。他对父母非常孝顺,为人仁德,比其他弟兄们都要强一些。周文王死后,周武王(周公的哥哥)即位,周公尽心竭力辅佐周武王,做出了较大的贡献。可是后来,周武王因病而死,武王的儿子(成王)年纪还小,怎么能执掌朝中大权呢?周公担心天下诸侯乘机叛乱,就代替成王摄政。不久,流言蜚语满天飞了,说周公摄政将对周成王不利。周公善加解释,仍然诚心诚意辅佐周成王。

周成王封周公子伯禽于鲁,周公教导伯禽说:“我是周文王的儿子、周武王的弟弟、周成王的叔父。我的身份在天下并不轻贱啊。即使是这样,我洗一次头发要三次握千头发,吃一次饭要三次吐出口中的食物,站起身来接待天下的士人,还担心有做不好的地方,失去天下有才能的人。你到鲁国之后,千万不要因为你是一国之主而骄傲待人啊。”

无出其右

“无出其右”的意思是没有能超过的。往往用来形容某人有才能。

此典出自《史记·田叔列传》:“贯高事明白,赵王敖得出,废为宣平侯,乃进言田叔等十余人。上尽召见,与语,汉廷臣毋能出其右者,上说,尽拜为郡守、诸侯相。”

公元前202年,刘邦做了皇帝,建立了西汉王朝以后,统治并不很稳定。异姓诸王各自拥兵据地,常常想图谋不轨。公元前200年,巨鹿郡守陈豨(xī)反叛,攻打赵、代地区。刘邦率军前去讨伐,路过赵地。赵王张敖亲自服侍刘邦饮食,但是刘邦却大骂不止。这时,赵相赵午等数十人都非常愤怒,埋怨赵王张敖怯懦无能,极力主张起兵叛乱,赵王张敖赶紧加以制止。但是,贯高等人私下商议,策划杀害刘邦。刘邦听到这个消息后,下令逮捕了赵王张敖和阴谋反叛的大臣。于是,赵午等人纷纷自杀身亡,唯有贯高被监禁起来。孟舒、田叔等十几个大臣虽然没有参与叛乱,但是为了表示对赵王的忠心,也自称是赵王张敖的家奴,跟随张敖被押长安了。

贯高等人的案情调查清楚了,赵王张敖并没有什么大罪,得到释放,被贬为宣平侯。

张敖向刘邦推荐田叔等十余人,刘邦全部召见,与他们谈论天下大事,发现他们非常有才华,西汉朝廷上的大臣还没有能超过他们的。刘邦喜出望外,把他们都封了官,有的做郡守,有的做诸侯相。

武库

“武库”本指储藏武器的仓库,样样兵器俱全,无所不有。后用以称赞人富有才识,干练多能。

此典出自《晋书·杜预传》:“咸宁四年秋,大霖雨,蝗虫起。预上疏多陈农要,事在《食货志》。预在内七年,损益万机(“机”也作“几”),不可胜数,朝野称美,号曰‘杜武库’,言其无所不有也。”

杜预,字元凯,晋代京兆杜陵人。祖父杜畿,在魏国曾任尚书仆射。父亲杜恕任幽州刺史。他学问渊博,精通朝代更迭、帝业兴废的知识,既能文,又能武。曾撰有《春秋左氏经传集解》,担任镇南大将军,都督荆州诸军事。

公元278年秋天,阴雨连绵,闹了蝗灾。当时,杜预任度支尚书,他向晋武帝上书,经常陈述抓好农业的重要性和应当采取的措施(这些事在《食货志》上有详细记载)。杜预在朝内七年,对帝王日常的繁忙政务在执行中精心地加以增减、改动,即使处理极其细微的事情也是非常谨慎,以免造成后患。他处理的事情很多,不可胜数。朝廷内外都称赞他、夸奖他,把他叫做“杜武库”,说他的脑袋就像储藏武器的仓库,十八般兵器一应俱全,无所不有。

萧何追韩信

“萧何追韩信”用以表示对人才的重视。

此典出自《史记·淮阴侯列传》。

楚汉之争时,韩信投靠刘邦,但一直得不到重用,等到刘邦行军至南郑时,他便在一个夜晚不辞而别了。刘邦的谋士萧何知道此事后,心里着急万分,来不及告诉刘邦,就连夜快马加鞭追赶他。有人不知详情,向刘邦报告说:“萧何已经逃亡了。”刘邦一听,顿时感到像失去了左右手一般,沮丧地说:“想不到连萧何也会离开我!”

过了一两天,萧何返回来。刘邦骂他说:“连你也逃跑,到底是什么原因?”萧何解释说:“我怎么敢逃跑,只是去追回一个逃跑的人。”刘邦又骂他说:“自从我被项羽封为汉王以来,逃跑的将士不计其数,你不去追赶,如今却来骗我,我会相信你吗?”萧何回答道:“其他逃跑的人都无关紧要,而我追赶的韩信,实在是一个杰出的人才啊!大王如果想在汉中称王,韩信没有什么用;如果大王想与项羽争夺天下,一定要重用韩信。如今我已将韩信追回,请大王考虑吧!”刘邦考虑了一会儿,说:“我是东部沛县的人,哪能郁郁寡欢地久居在这偏僻的汉中。”

接着,萧何请求刘邦用隆重的仪式拜韩信为大将,并对刘邦说如果不这样做,韩信最终还是要逃走的。刘邦见萧何如此重视韩信,就答应了他的请求。

于是刘邦选择了一个良辰吉日,筑起了拜将坛,向大家宣布:将拜一位智勇双全的大将。拜将仪式开始后,将领一看,原来被拜的大将曾是他们手下默默无闻的韩信,不由得大吃一惊。

孝廉船

“孝廉船”用以赞美人有才学,受人赏识。

此典出自《世说新语·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