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名人名言金典1
15781800000004

第4章 人生篇(3)

爱迪生的儿子不解地问,火势已然不可收拾,就算全家人都赶到,依然是无济于事,又何必多此一举。

爱迪生望着火场,正色道:“赶快叫他们来看,这真是一场百年难得一见的大火。”

隔天,在冒着余烟的实验室废墟中,爱迪生充满自信地告诉他的儿子以及所有的工作人员:“经历昨晚的一场大火,感谢上帝,将我们过去所有的错误都一次烧尽了。我们将要在同一块土地上,建造一座更完善、更先进的实验室!”

名言的解读和启示

名言

人在没有受到伟大观念所鼓舞的时候,他的活动通常是毫无结果的、卑微的,那么观念要想在现实中得到价值,就只有到这个时候——当一个为崇高观念而献身的人的心中拥有充沛的力量,并促使它圆满地实现才可靠。

——车尔尼雪夫斯基

最弱的人,集中其精力于单一目标,也能有所成就。反之,最强的人,分心于太多事务,可能一无所成。

——卡莱尔

名人轶事

1979年初,钱钟书一家迁入北京三里河南沙沟高知楼。这里都是清一色的红砖建筑,非常别致、雅静,非常适合做学问。这里住的全都是享有盛誉的专家学者,俞平伯、华君武、黄永玉等都住在这里。

漫画家华君武也是无锡人,同住在一个大院中,但与钱钟书却是互不相识。华君武和钱钟书是同乡,早已互闻大名,但一直无缘相识。不过华君武慕贤之心甚盛,每天早晨在院子里散步,常常怀疑有一位经常碰面的人就是钱钟书。他越看越觉得像,最后下定决心上前问询,结果却是另一位教授。华君武不知道钱钟书根本没有散步的习惯。

黄永玉也是一样,他常对人称赞钱钟书是住在这里的大儒,《管锥编》出版时,黄永玉买了不少本放在家中,随手送给来访的朋友。作为著名的画家、诗人,不送自己的书画,而是送钱钟书的大作,其推崇之意不言而喻。

虽然钱钟书整天足不出户,但信息却很灵通。他订阅了许多中外文报刊,每天都翻阅。报刊上隔三差五总有关于他的近似神话般的轶闻传说,让人啼笑皆非。他每天还接到大量信件,有各种开会通知,有请教人生问题的,有慕名要求登门求见的,有研究者的文章请他审阅的……不一而足。

钱钟书对这些打扰深感头痛,极力躲避。杨绛曾讲过这样一件事:有一位外国女士打电话求见钱钟书,钱钟书对着听筒委婉地回绝她说:“假如你吃了一个鸡蛋觉得不错,又何必要认识那下蛋的母鸡呢?”

名言的解读和启示

名言

人们说生命是很短促的,我认为是他们自己使生命那样短促的。

——卢梭

人类有自知之明,把自己看成无所不能的人是世界上最愚蠢的人。

——杨格

名人轶事

福特是美国著名的福特车系的创始人。他对汽车和摩托车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曾获美国总统颁发的“一等勋章”。在美国乃至整个世界的汽车制造业里,福特是一个举足轻重的重量级人物。

但没有人是十全十美的,福特也是一样。

有一次,在福特技术研究所内部,人们为汽车内燃机是采用“水冷”还是“气冷”发生了激烈争论。福特是“气冷”的支持者,所以新开发出来的N360小轿车采用的都是“气冷”式内燃机。

在美国举行的一级方程式冠军赛上,一位车手驾驶福特公司的“气冷”式赛车参赛。在跑至第三圈时,由于速度过快导致赛车失控,赛车撞到围墙后油箱爆炸,结果连车手也被烧死。此事引发了福特“气冷”式N360小轿车的销量锐减。技术人员要求研究“水冷”式内燃机,仍被福特拒绝。一气之下,几名主要技术人员准备辞职。

福特公司的副总理感到事态严重,就打电话给福特:“您觉得你在公司是当总经理重要,还是当一名技术人员重要?”福特在惊讶之余回答:“当然是当总经理重要。”

副总经理毫不留情地说:“那就同意他们去搞水冷引擎。”福特突然省悟过来,于是毫不犹豫地说:“好吧!”后来几个技术人员开发出了适应市场的产品,使公司的销售量大增。这几个当初想辞职的技术人员均被福特委以重任。

福特公司步入了良性发展的轨道。一天,公司的一名中层管理人员瓦尔多与福特交谈时说:“我认为公司中层领导都已成长起来,您是否应该考虑一下培养接班人了?”瓦尔多的话很含蓄但却表明了要福特辞职的意愿。

福特一听,连连称道:“您说得对,不提醒我倒忘了,我确实该退下来了,不如今天就辞职吧。”

由于涉及移交手续问题,几个月后,福特便把董事长的位子让给了别人。

一个人无论地位多高或者拥有多么巨大的成就,都不可避免地会犯这样或那样的错误。能够具有自知之明,并能够虚心听取下属与自己主张相反的意见,这是何等的胸襟。

这两件小事就足以表明福特人生境界的高迈。

每个人都不是万能的,都会面临过时的危险。由昨日的先锋、权威成为今日的落伍者,这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你仍以昨日的感觉坐在位子上发号施令,这种思维会破坏你开创的整个事业。

名言的解读和启示

名言

一个人追求的目标越高,他的才力就发展得越快,对社会就越有益。

——高尔基

没有一定的目标,智慧就会丧失。

——蒙田

名人轶事

契诃夫最讨厌繁缛的礼节,向来不把人们恪守的规矩当一回事,他是真正的我行我素,做什么事情都由自己决定,决不人云亦云。

1901年5月,41岁的契诃夫和莫斯科艺术剧院著名女演员克尼碧尔喜结伉俪。按说举行婚礼是人生的一件大事,但契诃夫却等闲视之。事先他不仅没告诉他的朋友,连他的弟弟妹妹也没打声招呼。甚至当天他和弟弟在路上相见,也只字未提关于婚礼的事。

婚礼举行的时候,教堂里只有四个亲友,一位是他的叔叔,一位是他的哥哥,另两个是他平时交往相当密切的大学生。而这四个人之所以在场,主要是因为法律规定,必须得有四位见证人。

婚礼结束后,契诃夫让哥哥和叔叔陪两位大学生进餐,而自己则和新娘远游去了。

契诃夫的行为一向不为世人所理解,他的家人经常指责他,但契诃夫从来都是一笑了之,不置可否。

高尔基是契诃夫的好朋友,他对契诃夫活在凡俗世界却能够保持独立人格十分赞赏。他在一篇评论契诃夫的文章中这样说道:“庸俗是契诃夫的天敌。”

名言的解读和启示

名言

一个人将会没有观众,如果他仅为三便士就乐意演这种危险的把戏:把一块烧红的铁扔进一根黑色炸药中却不让它起火。

——斯威夫特

魅力是为远处的赞美者而存在的。没有任何场面比熊熊燃烧的火焰更壮观。

——塞缪尔·约翰逊

把白纸装订进书中有一种特殊的魅力。没有失去纯洁、依然闪耀着天真色泽的白纸总是比它被使用之后更美好。

——利希滕伯格

名人轶事

毕加索成名以后,仿他的画的人与日增多,一时弄得真假难辨,让人们颇为担心。

一天,一个专门贩卖艺术品的画商见到了毕加索的壁画《和谐》,他对画面所表现的内容十分不解。为了充分了解毕加索的绘画风格,谨防上当,他专程带了另一幅签有毕加索名字的画来求教于毕加索。

商人开门见山地问毕加索:“为什么您的壁画《和谐》中,鱼在鸟笼里,鸟反而在鱼缸里呢?”

毕加索不假思索地答道:“在和谐中一切都是可能的。”

这时,商人取出那幅画,想证实一下这幅是不是毕加索的真迹。毕加索向那幅画瞥了一眼,轻蔑地说道:“冒牌货!”

通过这次会面,商人似乎领悟了毕加索绘画的奥秘,于是,事隔不久,商人又兴冲冲地拿了一幅毕加索的画来找毕加索,问他这幅画是真是假。毕加索看也没看便答道:“冒牌货!”

“可是,先生,”商人急了,喊叫道,“这幅画可是您不久前亲笔画的,当时我也在场。”

毕加索微笑着耸耸肩膀,淡然说:“我自己有时也画冒牌货。”

名言的解读和启示

名言

为了安慰我们的痛苦,大自然使我们变得琐碎轻浮。

——伏尔泰

希望不灭,旧去新来。虚荣浮华,根深蒂固。

——波普

回避琐事者必然回避世界。

——乔治·查普曼

名人轶事

有一次,林肯总统在白宫会见某国总统,该国总统个子长得特别高,两个人站在一起,就像两根垂直竖起的炮管。林肯乐呵呵地说:“想不到您个子比我还高呢,怎么样,当总统滋味如何?”“您说呢?”那位总统反问道,“我感觉到天天像是吃了火药,总想放炮!”

名言的解读和启示

名言

人生是由需要到需要的过程,而非由享受到享受的阶段。

——约翰逊

生活中最大的满足就是意识到自己应尽的义务。

——赫兹里特

逆境是达到真理的一条通路。

——拜伦

名人轶事

林肯相貌极丑,连走在街上行人都要掉头对他多看几眼。他也从不讲究打扮:他那窄窄的黑裤子,伞套似的上衣,加上高顶窄边的大礼帽,仿佛要故意衬托出他那瘦长条似的个子。他走路姿势相当难看,而双手晃来荡去更是丑陋不堪。

林肯是小地方出生的人,直到临终,甚至已经身任总统,举止仍是谦卑俗夫的样子,仍然不穿外衣就去开门,仍戴着手套去歌剧院,总是讲不得体的笑话,往往在公众场合忽然忧郁起来,不言不语。无论在什么地方——在法院、讲坛、国会、农庄,甚至于他自己家里——他处处都显得不得其所。

林肯不但出身贫贱,而且身世蒙羞,母亲是私生子,他一生都对这些缺点非常敏感。

然而,虽然没人出身比他更低,但也没人比他升得更高。

他后来成为美国最著名的总统之一。

一个有着这么大的弱点而不去改正的人,难道也能得到林肯那样的成就吗?

其实,林肯并不是用每一个长处抵每一个短处来求得补偿,而是凭伟大的睿智与情操,使自己凌驾于一切短处之上,置身于更高的境界。他拼命自修来克服早期的障碍。他非常孤陋寡闻,在20岁以前听牧师布道,他们都说地球是扁的,他曾信以为真。他在烛光、灯光和火光前读书,读得眼球在眼眶里越陷越深;眼看知识无涯,而自己所知有限,他总是感觉沮丧。他填写国会议员履历,在教育项下填的是:“有缺点。”

他一生就是对一切他所缺乏的全面补偿。他不求名利地位,不求爱情与婚姻美满,集中全力以求达到更高的目标。他渴望把他的独特思想与崇高人格里的一切优点奉献出来,造福人类。

这就是林肯一生的资本。名言的解读和启示

名言

正确的道路是这样:吸取你的前辈所做的一切,然后再往前走。

——列夫·托尔斯泰

一个人应该绝对相信的是不要把事情看得太严重。

——巴特勒

名人轶事

萧伯纳擅长幽默和讽刺,成名之后,一位皮鞋油制造厂的老板请求萧伯纳,允许以他的名字注册商标。老板说:“这样,你的大名就会传遍世界。”萧伯纳马上回答道:“那么那些没鞋穿的呢?”

20世纪初,风靡欧洲的美国舞蹈家邓肯一度迷恋上了萧伯纳,她写信给萧伯纳说:“如果我们俩结合,生下的孩子,有我美丽的仪表,有你聪明的头脑,该有多妙!”萧伯纳复信说:“如果孩子仪表像我,头脑像你,该有多糟!”

记者问萧伯纳是否愿意访问美国,他说:“我怕见纽约港口的自由女神,因为那里没有自由。”

一位胖神父在路上遇见了萧伯纳,他眯缝起眼睛打量着又高又瘦的萧伯纳,不怀好意地挖苦道:“看你的模样,真让人以为整个英国发生了饥荒。”萧伯纳平平静静地回敬了一句:“是吗?不过看你的模样,让我懂得了整个英国发生饥荒的原因了。”

有一天,萧伯纳乘车外出,因为和司机是老相识,两人谈话很是投机。他一时冲动,想试试自己驾车的技术。萧伯纳一边掌握着方向盘,一边又和司机大谈新近构思的一个剧本。正说得起劲,突然司机探过身来夺去了方向盘。萧伯纳吃惊地问:“您怎么啦?”

司机答道:“您的剧本简直太好啦,可我不愿意你在写完它之前把命送掉!”

某人问萧伯纳:“您能不能用最通俗、最简洁的语言解释一下悲观主义者和乐观主义者有什么区别?”萧伯纳想了一下,给他打了个比方:“假如这里有半瓶酒,悲观主义者会唉声叹气地说:‘唉,只剩下半瓶了。’而乐观主义者则会兴高采烈地说:‘看,还有半瓶呢。”’

萧伯纳在街上散步,一辆自行车从侧面冲来,双方都措手不及而跌倒了。萧伯纳从地上爬起来,笑着对骑车人说:“先生,我不幸,可您比我更不幸,要是您再加点劲,那就可作为撞死萧伯纳的好汉而名垂青史啦!”两人握手道别,没有丝毫难堪。

萧伯纳92岁时,在一张报纸上看到自己不幸去世的消息。萧伯纳没有生气和恼火,立即给那家报社发去一封风趣的电报:“讣告为时尚早,我只是半死不活,请更正。萧伯纳。”

名言的解读和启示

名言

懦夫在未死以前就已经死过好多次;勇士一生只死一次。

——莎士比亚

在我所听到过的一切怪事之中,人们的贪生怕死是一件最奇怪的事情,因为死本来是一个人避免不了的结局,它要来的时候谁也不能叫它不来。

——莎士比亚

名人轶事

巴尔扎克死后名垂青史,但生前却一直过着贫困窘迫的日子。也可以这样说,他的一生大多数时间是在还债中度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