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景柱算是当地的“土秀才”,他见石上刻有“曹公讳霑墓”字样,右下角还有“壬午”两个字,便想这可能是《红楼梦》作者曹雪芹的墓志。村民还在近处挖出一具男性残骸,以为大文学家的嘴里含有宝物,便将尸骨全身分离,随意抛散。
这天晚上,李景柱找人帮忙,把墓志载运家中,再用铅笔、窗纸拓好精心保存。
1991年,张家湾镇政府拟建公园,立碑林,李景柱将墓志无偿献出。
1992年7月,新闻报道了这一消息后,“一石激起千重浪”,引起了红学界巨大的轰动,也引起了海内外学术界的极大关注。因为如果这墓志确实是曹雪芹的,将有助于人们了解曹雪芹的身世。围绕着墓志的真伪,展开了一场沸沸扬扬的大争论。
文物鉴定家秦公认为,这石碑可能是伪造的。他的理由是:石碑的用石不合理,没有一个平面,说明原来不是用来做石碑的;字在碑石上的位置不妥当,墓志的最后一笔十分接近下缘;刻工很粗糙,刀法乱,有的笔划还直接借用石料上原有的斧凿痕迹;文法不合理,碑上不应称“公”,而应称“群”,如称“公”,应称其字;落款也不合理,应有立碑人等。
红学家杜景华则断定:“石碑不是伪造的。”他说:“有人疑心石碑是伪造的,但石碑出土于‘文革’时期,那时没有必要伪造一块曹雪芹的墓碑。”他还认为,曹雪芹死于壬午,是胡适和俞平伯的说法。但大多数红学家持“癸未”说。如果石碑是伪造的,那碑上为什么不落款“癸未”,以迎合大多数人的观点呢?他还推测,曹雪芹死前,家境非常艰难,过着“举家食粥酒常赊”的日子。被债主们逼得没办法,曹雪芹躲到张家湾昔日曹府的一个仆人家,可没想到,曹雪芹竟死在仆人家。仆人草草将他埋掉,并草草为他刻了这么个墓碑。
红学家冯其庸也对墓碑持肯定态度。他还引证说,曹雪芹的好友敦诚《寄大兄》文:“孤坐一室,易生感怀,每思及故人,如立翁、复斋、雪芹、寅圃、贻谋……不数年间,皆荡为寒烟冷雾。”敦诚的《哭复斋文》中说:“未知先生与寅圃、雪芹诸子相逢于地下作如何言笑,可话及仆辈念悼亡友情否?”曹雪芹的故友寅圃、贻谋的墓都在通县潞河边上,为什么敦诚说“与寅圃、雪芹诸子相逢于地下”呢?很可能他们同葬于潞河畔张家湾。
还有许多红学家也提出自己的看法。
究竟这墓石是否是为曹雪芹立的,目前学术界还在争议中。
扁鹊墓
在祖国医学形成和发展的漫漫历史长河中,有过无数医术精湛、医道诚朴、视为民解困为己任的大医学家。他们不仅在当时以高尚的医德和高超的医术闻名天下,而且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战国时代的名医扁鹊,就是他们中间十分杰出的一位。
根据史籍记载:扁鹊的本名叫秦越人,是齐国渤海郡人。他的医术师承长桑群,由于他刻苦钻研,达到了博精相辅、享誉天下的至高境地。他对各科医术都十分擅长,而诊脉最为有名。他从医为民,遍游天下为贫民百姓治疗疾患,解除痛苦,做了大量功德圆满的好事,所以深受人民的爱戴。人们把他比作传说中黄帝身边的神医扁鹊,并且用扁鹊的名字来称呼他。渐渐地,他的本名倒被人忘记了。
扁鹊,是一位医学巨人,是一位对中医学的形成和发展作出过决定性贡献的大医学家。他一生倡导和推崇脉学,反对巫医骗术,这不但在当时难能可贵,而且对后世影响深远。直到今天,中医界仍把他提出来的脉学原理奉为经典。
扁鹊墓可是,正因为他医术太高,名声太大,所以,引起了小人的妒嫉。当时的秦国太医令李醯,自知医术难比扁鹊,却又不愿名落他人之后,于是,便雇佣刀手,刺杀了扁鹊。可惜,这样一位医学巨人,竟然死于非命,而且,连死在什么地方,怎样被杀和被谁杀死都没有人知道。
而正是这种结局,导致了扁鹊的身后事成为千古难解之谜。虽然当时的史学大家都没有记载扁鹊的身后事情,甚至连司马迁的《史记》中也没有只字片语。可是,在过了近千年的时间以后,关于扁鹊的墓地的说法却出现了。而且还不只一种说法。形成了相互对峙、争论不止的态势。现在整理起来,有所依据的就有七八种之多。
在河南省汤阳县,有扁鹊的墓和祠。据传说,这里原来是一道名为伏道冈的山冈。伏道之名就来自于扁鹊当年被“庸医恶其胜己,伏于道侧,谋而杀之”的缘故。这些至今尚存的墓和祠,没人能说清楚它们立于什么时代,只是墓旁的各种碑刻都是元代以后各朝各代的。
在山西省永济县清华镇,有扁鹊的祠和墓。墓前有一对石羊及宋、明时代的碑刻。墓的周围还保存着完整的石墙。永济是战国时的解虞,扁鹊曾经在此行过医。不过,同样没人能说清,墓和祠是什么时代建立的。
陕西省临潼县境内也有扁鹊坟,据传说,扁鹊当年就是在这一地区被害的。
还有一些说法在当地史料中记载着。
山东省济南市西郊,清代属长清县管辖。当时的县志中记载着:“今卢地有越人冢。”
山东省历城县1926年《续修历城县志》中记载:“扁鹊墓在鹊山西山下。”
现在,还有人认为扁鹊墓是在他的故乡,也就是今天的河北省任丘县。
一是由于年代久远,难以考证各种说法的真伪。二是由于陕西、山西、山东、河南、河北诸省在春秋战国时代,分属秦、韩、齐、魏、赵各国,正是历史上记载的扁鹊行医周游列国曾经到过的地方。而谋害他的人,可能在这么大的区域内的任何地方下手。前无记载,后无依据,谁也无法辨别哪一座扁鹊墓是真。倒也有这种可能,当年他曾行医治病的地方的百姓感怀其德,修衣冠冢纪念他,因而造成了今天扁鹊墓各地都有的局面。
满城古墓
崖墓
河北省保定市满城县西南1.5千米处,有一座多石少土的小山丘,小山本无名,因故老相传该山丘为古帝王陵墓,所以人称“陵山”。
陵山是一座孤立的小山,西面与抱阳山相邻,北面与大楼山、玉山遥遥相望,东南两面是一望无际的大平原。陵山本身由三座山峰组成:主峰及背后的山丘称为来龙及大帐,左右二峰称青龙和白虎。站在山下,从东往西看,三座山峰恰似一把太师椅,主峰为背,青龙、白虎为两侧扶手,面朝着太阳升起的地方,古人迷信,认为葬于善地可以保佑子孙后代昌盛。选择陵山作墓地,真是再恰当不过。
陵山四周分布着许多村落,东南山脚下有北陵山村和南陵山村。据当地的群众说,这两个村庄原为一村,村名为陵山,后因人口增多分为两村。陵山的东南2000米处还有一守陵村,也与陵山有墓相关。古代的皇帝,诸侯王陵墓往往设有专门的护陵人管理和看护。因陵园广阔,护陵人数目往往成百上千。守陵村应该就是当时看守陵墓的民户所住的村落。该村村民至今还相传:他们的先人是给人看坟的。但因年代久远和岁月流逝,看护的是谁的坟?坟墓在什么地方。已经无人知道了。
1968年5月,中国人民解放军某部官兵正在河北满城陵山上进行一项军事工程的施工。在施工中碰到了破碎带,施工点就避开破碎带绕了一下,结果一放炮,炸掉的石头就不见了。官兵们很奇怪,过去一看,下面是一个很大的洞穴,并且有很多东西。他们拿出了几件,一看是文物,就保存了下来,工程也立即停了下来,并立即向省里做了报告。河北省文化部门立即派了两名考古人员赶赴现场进行勘察和保护。
满城发现古墓的消息传到北京已是6月中旬。周恩来总理要郭沫若负责办理这个事情,希望尽快提出个处理意见报告他。
郭沫若受命后,立即派人赴满城实地了解情况。随后又在科学院召开专门会议研究确定参加考古发掘人选。
在一切准备工作都就绪后,由中科院考古所和河北省文物工作队联合组成的发掘队,于6月27日正式开始了发掘工作,20世纪一次重要的考占发现就此拉开了序幕,默默无闻的满城一时成了世人瞩目的焦点。
发掘工作开始后,为了节省时间和防止文物损毁,考古专家们没有急于打开墓门,而是先从南耳室南端解放军施工时炸开的那个洞口出入,一直到清理完各种文物后,才最后打开墓门。
与西汉流行的土坑墓不同,满城汉墓是颇为奇特的崖墓。什么是崖墓呢?原来,我国自商、周以来,墓葬的形制基本上是以竖穴土坑墓为主。如安徽寿县蔡侯墓、湖北云梦睡虎地秦墓分别为正方形和长方形的竖穴土坑墓,而马王堆一号墓和江陵凤凰山汉墓等都是西汉早期竖穴土坑木椁墓的代表。但满城汉墓的墓室为依山开凿的巨大洞穴,与传统的墓葬形式不同,属于横穴墓性质,一般称之为崖墓。
满城汉墓主人中山王刘胜之所以选择这种崖墓安葬,大概是受了他的爷爷汉文帝的影响。据史书记载,刘胜的祖父汉文帝的霸陵也是依山为陵的崖墓。当年汉文帝经过霸陵时,对臣下说,我的坟墓以北山石为椁,用丝棉漆帛裹其中,可以永保无虞。大臣张释之回答说:只要其中没有宝贵的东西,即使不用石椁也不会遭到破坏。汉文帝连连称善,以后修霸陵时下令不改动山川,不以金银铜锡随葬而改用瓦器,号称“俭葬”。满城汉墓与霸陵相似,只是刘胜不仅随葬了金银铜锡,而且还随葬了许多稀世珍品。
从墓地现场观察,刘胜在开凿墓洞之前,先修建上山道路,从东南山脚一直修到选定营造墓地的主峰东坡上,这些古山道就是当地群众所谓的“跑马道”。山道建成以后,先在主峰中部离山顶30余米处东西向开凿山岩,造成崖面,待崖面形成一定高度后,再开凿山洞,营造墓室。墓道口使用土坯封门,同时,在封门土坯之间的部分缝隙里,发现有凝结的外溢铁水,说明该墓的封门当系在两道土坯墙之间灌以熔化的铁水,铸成一道铁门。门外再用石块填塞。这样费尽周折,目的当然是为了防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