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光是井水会给人冬暖夏凉的感觉,就是地下水、山洞、地窖……都是这样的。
冰为什么不会掉下去
冬天,我们见到河里或水缸里的冰总是浮在水的表面,而不会沉到水下面去,这是为什么呢?
原来,水有一个很特别的脾气。水在4摄氏度以上时,都是和别的东西一样,是受热膨胀、遇冷收缩的。可是,水在4摄氏度以下时,它的脾气倒过来了,变成遇冷膨胀,遇热反而收缩了。原来的一份水,在结成冰后,它的体积就会变大,因此就轻了。
所以,冰总是浮在水的表面上,不会沉下去。
年、月、日、时与天文的关系
历法的来历
世界上最先发明并用加闰月的方法调整阴历的国家是我国。我国历法的起源很早,仅史书记载就有99种,好些都已失传,留存下来最早的成文历法是周时的古阴阳历。我国古代大都使用这种传统的阴阳历,到了春秋时,我们的祖先首创了用19年七闰的方法,非常精确地来调整阴阳历,这是一项具有世界意义的伟大贡献,比希腊人发明这个方法还早100多年。
春秋末年,我国还有四分历,它的岁实是365.25日(“岁实”就是由本年冬至到次年冬至的日数)。这是当时世界上最进步的历法。这些当时世界上所使用的最精密数值,和后来罗马恺撒年颁布的著名的儒略历相同。但我国的数值比儒略历早好几百年。
1281年(至元18年)元朝的郭守敬经过多年辛勤劳动,编制出来的《授时历》正式颁行了。它以365.2425天为一年,和地球绕太阳一周的实际时间只差26秒,和现在国际通行的格利亚哥里历的周期相同。但其比格利亚哥里历整整早了三百年。
世界三大历法
公历:大多数国家通用,由儒略历修改而成,原为基督教历。1 400多年前,僧侣狄安尼西宣称:凡基督教徒纪年,都应从基督诞生之年算起。这之前,称公元前;这之后,称公元。公元1582年,罗马教皇格列高利十三世召集学者,改革历法,纠正了过去积累的误差,修改了置闰的法则,故公历又名格列高利历。此历精确至极,33200日才差一日。
回历:又名回回历,传说伊斯兰教至圣穆罕默德所创。回历规定公元622年7月16日穆罕默德从麦加避难到麦地的这一天,作回历之始。回历原分太阳历、太阴历两种。太阴历以月亮盈亏计算,误差较大,无实用价值,仅供作历史纪录和宗祀之用,回民普通采用的是太阳历。
佛历:佛历之年,即为佛教始祖释迦牟尼逝世之年。佛历的历史,比公历早540多年。
未来的日历
每年都要印制各种日历和月历,这得花费不少人力、物力和财力,而且人们要天天看日历,也感到麻烦。因此,联合国早年就在日内瓦成立了一个“修订历法委员会”。经过多年来征求的方案,分析研究,意见比较统一。据美国《纽约时报》最近透露,其最佳方案如下:
每年仍为12个月,分4个季度,每个季度的第1个月为31天,其余2个月各为30天。
每个季度为91天,能被7整除,所以每季度均有13周,并且固定每季度的头一天是星期日,最后一天是星期六。
上半年和下半年各为182天,加起来共364天。剩下一天既不算日期,也不算星期几,把它安排在全年的最后,若是闰年,则将多出来的另一天安排在6月30日和7月1日之间,也什么都不算。或可以定为某个名称的国际性节日,全世界人民休息,皆大欢喜。
这个方案比现行的日历优越得多,不但大月、小月、星期有规律,而且每年12个月可以平分3等份、4等份和6等份,便于计划、统计和比较。另据各国“历法学”权威人士预计,由于这种未来的日历和现行历法接近,容易为全人类所习惯,所以可能将在21世纪开始推广应用。
两亿年后一年只有三百天
一年365天,一天24小时,是不是千古不变的呢?经科学家推算,在45亿年以前,地形之初,一天只有4小时;距今30亿年前,一天约18小时,一年约507天;距今5.7亿年前,一天约21小时,一年约421天。为什么随着时间的推移,每天的时间越来越长,每年的天数越来越少呢?
原来,地球绕太阳公转的速度是基本不变的,而地球的自转速度由于潮汐摩擦的影响却在不断减慢(每十万年地球自转的时间要增加1.6秒),这就引起每天时间不断增加,而每年的天数不断减少。据推算,两亿年后,一年仅300天,一天会变成30小时。
古老的日历
保加利亚考古学家斯特凡·乔哈吉耶夫在丘斯膝迪尔州斯拉蒂纳村,发现了一件形状像熨斗有着各种花纹的物体。据鉴定,这是7,000年前人们使用的日历。它的表面画有一连串的线条,乔哈吉耶夫辨别出了这些符号,他认为,这种日历的一年是由12个月360天组成的。
日历趣话
你每年买一本日历或是挂历,是否连续保存28年?要是28年的日历和挂历完整无缺,那就好了,从第二十九年起就不必再买了。因为每隔28年,日历中的月、日、星期便会重合。当然,这是指的公历,而不是农历。
另外,只要不是闰年,公历1月1日是星期几,10月1日也是星期几;4月1日与7月1日、9月1日与12月1日的星期几也相同。
扑克牌起初就是用来计算日历的元旦和除夕,它是中古时期威尼斯商人发明的,除了两张王牌之外,正好是52张,这代表一年有52个星期。52张分为红桃、方块、梅花、黑桃四种,它们分别代表春、夏、秋、冬四个季节。四种花又分为红、黑两种,红色代表白天,黑色代表黑夜。每种花色有13张,代表每季有13个星期。大王代表太阳,小王代表月亮。并且,“J算11点,“Q”算12点,“K”算13点,54张牌的点数加起来,正好是365点,也就是代表365天。
日历探源
日历早在1,100多年前的唐顺宗永贞元年(公元805年)就开始在皇宫中使用。当时的日历分为12册,每册的页数与每月的天数相等,每一页都写明月份及日期,交给服侍皇帝的太监,由太监每天在日历的空白处记下皇帝的言行;每月月终先呈给皇帝过目,然后再送交史官存档,由史官按照日历所记载的内容,结合朝廷及国内各地所发生的大事来编写国家的“国史”。
到了宋太宗赵匡义的时候,每到一年将尽,赵匡文都要送给义武百官每人一本新的日历合订本——历史,来表示自己对下属的关怀,并且用来督促大臣们关心农事,不误时令地做好各自经办的事务。后来宋朝的历代皇帝,都把年终给大臣们赠送历书作为定例,形成传统。于是人们就把皇帝送的历书称做皇历。人们觉得日历在生活中的用途很大,就纷纷仿效,编制出各种不同、各具特色的只历,一般都把干支、月令、节气、农事、黄道吉日、农业耕作及种植方面的知识与经验印在日历上,有的还留有空白以备记事。
日历发展成挂历、台历、怀历和日历卡片等,是近百年的事。如今日历已经成为人们工作、学习和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用品。
古代一年多少天
大约13亿年前,一年有507天;大约5.7亿年前,一年为421天;4亿年前到3.5亿年前,一年为395天左右;2.3亿年前,一年差不多为385天;1.35亿年前,一年是376天左右;约6500万年前,一年只有370天了。如果按上述变化速率计算,八、九亿年后,也许一年只有300天左右了。
伺谓“干、支”
“干、支”又称“天干、地支”,是我国古代用以记录时间的一套专门的序数系统。“干”指十干,依次为:甲乙丙丁戊己庚辛王癸。“支”指12支,依次为: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戍亥。干支按顺序两两相配,至60次循环一周,称为一个“甲子”。
干支记时法作为中华民族特有的一种准确而实用的记时法,对我国人民的风俗习惯也有很大影响,不少民间传统节日往往以干支为依据来确定。
一周从星期几开始
据说古代巴比伦人根据月亮的圆缺,把28天平均分为四等份,每七天一周,七天中每日又以宇宙中的太阳、月亮、火星、水星、木星、金星、土星这七个星体为名,称为日曜日、月曜日、火曜日、水曜日、木曜日、金曜日、土曜日合称“七曜日”。古代犹太人和东方某些民族,也用“七曜”。这样七个曜日,周而复始,故又叫星期。公元前1世纪时,古罗马的日历已有此记日法,但仅供占星用。至公元231年,君士坦丁大帝于3月7日正式公布,始成定制,相沿至今,一周之中,哪一天为开始?按古代七个星体之中,以日为大,因此,“七曜”的日曜日即星期日为一周的开始,其余月、火、水、木、金依次为星期一、二、三、四、五,土曜日为星期六,是一周之末。
后来根据国际习惯,把这样循环往复的星期,作为工作学习等作息日期的计算单位。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人们在星期一早晨上班时,都有一周之始的感觉;星期日休息,似是一周的最后一天,这种心理习惯也符合先工作劳动后休息的规律。但是目前外国通用的,还是一周从星期日开始。星期六为周末,已经是尽人皆知,周末的第二天,自然是一周之始。
为什么农历十二月又称“腊月”
农历12月,俗称“腊月”。为什么把12月称为“腊月”呢?这要追溯到距今一二千年的古代。
据《说文解字》注云:“腊,合也,合祭神者。”《玉烛宝典》说:“腊者祭先祖,腊者报百神,同日异祭也。”可见腊是古代人们祭祀百神及祖先的一种行动。因为腊祭多在农历12月进行,因此从周代开始,使把农历12月叫腊月。到了汉代,又按“干支纪日”的方法,把“冬至”后的第三个戌日定为“腊日”,就是“腊八”。
一日为何从半夜始
自古以来,人们习惯于“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地球自转,日复一日,周而复始,究竟将什么时候作为一天的开端呢?
古代人们把太阳经过当地子午圈两个瞬间,分别称做上中天(中午12点)和下中天(半夜12点)。下中天人们是无法见到的,因为太阳在地球的背面。古人把上中天的时辰定作“午正”,下中天定作“子正”。由于太阳经过子午圈上中天的瞬间,正是太阳当空,观测起来简单易行,如果把这瞬间算一日开始,似乎也合理。但这样,就会把好端端的一日人为地截成两半,无疑会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不少的麻烦。所以,古代聪明的天文学家就将子正时辰(半夜12点,即零点)作为一日的开始。当人们甜甜熟睡之时,新的一天也就悄然诞生了。
月份的大、小是怎样确定的
现行的公历纪年有两个特点:一是2月份只有28天(闰年才有29天,四年一闰);二是每年7月份以前的单月均为31天,双月则为30天。但从八月份开始却恰恰相反,双月变成31天,单月变成30天,这是由历史上两个独裁者一手造成的。
人们知道,阳历的一年,就是地球绕太阳转一周的时间,为365.2422天,公元前46年,罗马大独裁者恺撒大帝主持制定“儒略历”(它就是阳历)时,将一年分为十二个月,逢单月是31天,即大月;逢双月为30天,即小月。但如此一来,一年是366天,平年则比地球公转时间多了一天,故此必须在某一个月中减除一天。按照当时罗马宫廷的规定,全国的死刑犯都集中在2月份处决,罗马人普遍视2月为“凶月”,当然希望它越短越好。于是便决定2月份减少1天,只有29天。
“一刹那”有多久
读书看报时,常见到“刹那”、“瞬间”、“弹指”、“须臾”等字眼,这些都是表示非常短暂的时间概念。它们到底有多久时间?之间是否有差别?
我们可以从古代的梵典中找到明确的答案,顺《僧只律》中有这样的记载:“一刹那者为一念,二十念为一瞬,二十瞬为一弹指,二十弹指为一罗预,二十罗预为一须臾,一日一夜三十须臾。”据此,可推算出具体时间来。即一天一夜24小时有480万个“刹那”或24万个“瞬间”,1.2万个“弹指”,80个“须臾”,再细算,一昼夜有86400秒,那么,一“须臾”等于2,880秒(48分钟),一“弹指”为7.2秒,一“瞬间”为0.36秒,“一刹那”却只有0.018秒。在写文章时,为了表达确切的意思,对上述概念应斟酌选用。
“最后一响”的来历
收音机里,每小时报一次:“刚才最后一响,是北京时间X点整。”这个“点”不是由北京接直报的,而是由我国报时中心——中国科学院陕西天文台授时给北京天文台的,再由中央人民广播电视台发给听众。
陕西天文台是我国目前规模最大的现代化授时中心。授时南两个标准时间频率的专用电台进行,一个是短波授时台,一个是长波授时实验台。长波授时实验台是利用长波无线电波传播时间信号,它的精确度比短波授时台高,有比短波授时更为复杂、更为精确的现代化仪器设备,这里有氢原子钟和铯原子钟等现代化授时仪器,建立起了我国原子时间标准。这个精确度可以保持3万年乃至30万年才有正负一秒的时间误差。
格林威治时间为国际标准时间日
格林威治标准时间,即格林威治天文台所报的时间。该台原来设在英国伦敦东南的格林威治区。世界各国之间交通和通讯的广泛发展,需要确定统一的国际标准时间和统一的子午线。1884年10月,有关的25个国家在华盛顿召开了会议。鉴于当时世界已有约65%的船只使用格林威治子午线,会议通过决议将格林威治天文台子台仪中心的子午线正式定为本初子午线,并以此线作为计算地球经度的起点和世界时间的起点,也就是世界时区的起点。格林威治天文台每天所报的时间被称为“世界时间的中心”,以它为标准的时间就是“世界时”。从1884年10月13日起,凡是计算全地球同一时间中所发生事件的时刻,如月蚀、日蚀、新星爆发等发生的时间都采用“世界时”。目前,国际上采用协调世界时代替“世界时”,以适应科学技术发展所需要的高稳定频率、时间以及精确的世界时刻。
“公元”的来历
“公元”产生于基督教盛行的6世纪,当时为了扩大教会的统治势力,僧侣们把任何事情都附在基督教上。公元525年,一个名叫狄奥尼西的僧侣,为了预先推算7年后(即公元532年)“复活节”的日期,提出了所谓耶稣诞生在狄奥克列颠纪元之前284年的说法,并主张以耶稣诞生作为纪元,这个主张得到了教会的大力支持。公元532年,把狄奥克列颠纪元之前的284年作为公元元年,并将世纪年法在教会中使用。到1582年罗马教皇制定格里高利历时,继续采用了这个纪年法。由于格里高利历的精确度很高而为国际通用,故称公历。由此,教士所臆造的耶稣诞生的年份,便被称为公元元年。所谓公元,就是公历纪元。
公元元年相当于我国西汉末期平帝的原始元年,我国采用公历是在辛亥革命以后的1912年,但与当时中华民国纪元的纪年法并行。新中国成立以后,才完全采用公历纪元。
周、星期、礼拜
我们在生活中,都以七天为循环来安排日常工作、学习和休息,那么,为什么称这七天为“周”、“星期”、“礼拜”呢?这要从遥远的古代文明谈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