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农业林业农村科学养殖常识——肉兔
15788700000011

第11章 肉兔的饲养管理(1)

(第一节)种公兔的饲养管理

一、种公兔的饲养

饲养种公兔的目的是用于配种,并获得数多质优的后代。种公兔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整个兔群生产的质量,所以种公兔的饲养管理十分重要。生产上要求种公兔应自幼进行选择和培育。

种公兔的配种授精能力,取决于精液品质,这与营养的供给有密切关系,特别是蛋白质、矿物质和维生素等对精液的生成和质量有着重要的作用,所以种公兔的饲料必须营养全面。

种公兔的营养供给不仅要全面,而且要做到长期稳定。

因为精子是由睾丸中的精细胞发育而成,精细胞健全,才能产生活力旺盛的精子。而精细胞的发育过程需要较长的时间,故营养物质的供给也需要有一个长期稳定的过程。饲料对精液品质的影响较缓慢,用优质的饲料来改善种公兔的精液品质时,需20天左右才能见效。所以,对一个时期集中使用的种公兔,应注意在1个月前调整饲粮配方,提高饲粮营养水平。在配种期间,也要相应增加饲料喂量。同时,应根据种公兔的配种强度,适当增加动物性饲料,以达到改善精液品质、提高受胎率的目的。

对于种公兔,自幼即应注意饲料的品质,不宜喂体积过大或水分过多的饲料,特别是幼年时期,如全喂青饲料,不仅兔的增重缓慢,成年体重小,而且精液品质也差。如公兔腹部过大或种用性能差时,不宜作为种用。

对种公兔应实行限制饲养,防止体况过肥。因为过肥的公兔不仅配种能力差,性欲降低,而且精液品质也差。限制饲养的方法有两种:一种是对采食量进行限制,即混合饲喂时,补喂的精料混合料或颗粒饲料每只兔每天不超过50克,自由采食颗粒饲料时,每只兔每天的饲喂量不超过150克;另一种是对采食时间进行限制,即料槽中一定时间有料,其余时间只给饮水,一般料槽中每天的有料时间为5小时。

综上所述,种公兔的饲料宜精,适口性好,容易消化,容积不宜大,蛋白质、矿物质和维生素等营养必须满足需要,而能量水平不宜过高,粗纤维水平适宜。种公兔的营养供给要求全面并着眼于长期性。适当配用动物性饲料,能提高精液品质。

二、种公兔的管理

对种公兔的管理应注意以下几点:

(1)对种公兔自幼就应进行选育,3月龄时即应公母分笼,单笼饲养,严防早交乱配。

(2)青年公兔应适时初配。过早或过晚初配都会影响性欲,降低配种能力。一般大型品种兔的初配是8~10月龄,中型品种兔为5~7月龄,小型品种兔为4~5月龄。

(3)种公兔应每天放出运动1~2小时,以增强体质。经常晒太阳对预防球虫病和软骨症都有良好作用。但在夏季运动时,不要把兔放在直射的阳光下,因为直射阳光会引起过热,体温升高,容易造成昏厥、脑充血、日射病等,严重者会引起死亡。

(4)种公兔的笼舍应保持清洁干燥,并经常洗刷消毒。因为公兔笼是配种的场所,在配种时由于不清洁常会引起一些生殖器官疾病。

(5)搞好初配前的调教工作。选择发情正常、性情温驯的母兔与其配种,使初配顺利完成。

(6)成年种公兔应单笼饲养,一兔一笼,以防互相殴斗。公兔笼和母兔笼要保持较远的距离,避免由于异性刺激而影响公兔的性欲。

(7)种公兔舍内应保持10~20℃,过热或过冷对公兔性机能及精液品质都有不良影响。

(8)对公兔的使用要有一定的计划性,严禁使用过度。一般每天使用2次,连续使用2到3天后休息1天。对初次参加配种的公兔,应每隔1天使用1次。

如公兔出现消瘦现象,应停止配种1个月,待其体力和精液品质恢复后再参加配种。但长期不使用种公兔配种,容易造成过肥,引起性欲降低,精液品质变差。

(9)种公兔在换毛期内不宜配种。因为换毛期间,营养消耗较多,体质较差,此时配种会影响兔体健康和受胎率。

(10)配种要作记录,以便观察每只公兔的配种性能和后代品质,利于选种选配。

(第二节)妊娠母兔的饲养管理

母兔自配种怀胎到分娩的这一段时期称妊娠期。母兔妊娠后,除维持本身的生命活动外,子宫的增长、胎儿的生长和乳腺的发育等均需消耗大量的营养物质,在饲养管理上要供给全价营养,保证胎儿的正常生长发育。母兔配种后8~10天进行妊娠检查,确定妊娠后要加强护理,防止流产。

一、加强营养

母兔在妊娠期间尤其是妊娠后期能否获得全价的营养物质,对胎儿的正常发育、母体的健康和产后的泌乳能力等都有直接关系。妊娠母兔所需的营养物质以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最为重要。如饲料中蛋白质含量不足,会引起死胎增多,初生重降低,生活力减弱;维生素缺乏,则会导致畸形、死胎与流产;矿物质缺乏,会使子兔体质瘦弱,死亡率增加。据测定,1只活重3千克的母兔,在妊娠期间胎儿和胎盘的总重量达660克。从胚胎的发育来看,大体可分为3个阶段,即胚胎期(约12天)、胎前期(约6天)和胎儿期(约12天)。其增重速度以胎儿期为最快,增长的重量约占整个胚胎期的90%左右。所以,对母兔营养物质的供应随胎儿日龄的增加也应不断增加。据资料介绍,妊娠母兔对营养物质的需要量相当于平时的15倍。临产前3天应适当减少精料喂量,但要多喂优质青饲料,以防止产后发生乳腺炎。

二、搞好护理,防止流产

母兔的流产,大都在妊娠15~20天内发生。母兔流产前也会衔草和拉毛营巢,流产的胎儿多被母兔吃掉。为了防止母兔流产,在护理上应做到:

(1)不要无故捕捉妊娠母兔,特别在妊娠后期更应加倍小心。当捕捉时,一定不要粗暴,使其保持安静和温驯,不使兔体受到冲击,轻捉轻放。

(2)肉兔在妊娠期,要保持舍内安静,不使之惊扰。

禁止突然声响。由于突然的惊扰而引起母兔恐慌不安,在笼内跑跳,易造成流产。

(3)笼舍要保持清洁干燥,防止潮湿污秽。因为潮湿污秽会引发各种疾病,对妊娠母兔极为不利。

(4)严禁喂给发霉变质饲料和有毒青草等,肉兔对这些饲料非常敏感,最易造成流产。

(5)冬季应饮温水,水太凉会刺激子宫急剧收缩,易引起流产。

(6)摸胎时,动作要轻柔,不能粗暴,已断定受胎后,就不要再触动腹部。

三、做好产前准备工作

为了便于管理,最好是做到母兔集中配种,然后将妊娠母兔集中到相近的笼位产子。在预产前3天将产子箱放入母兔笼内,箱内垫柔软的干草,让母兔熟悉环境并拉毛做巢。产子箱事先要清洗消毒,消除异味。产期要设专人值班,冬季要注意保温,夏季要注意防暑。供水要充足,水中可加些食盐和红糖。

四、做好产后护理工作

主要有以下几项:

(1)母兔分娩时

要保持兔舍及周围的安静。管理人员不要惊动它,以免母兔由于受惊而中断产子或食子。

(2)给分娩后的母兔提供清洁饮水。因母兔分娩后口渴,若缺水则会咬伤甚至吃掉子兔。生产中为了防止母兔食子,可以给母兔提供糖盐水。

(3)产后3天内,要给母兔投喂抗菌药物(如长效磺胺),以预防乳房炎发生。

(第三节)哺乳母兔的饲养管理

从母兔分娩至子兔断奶这段时期为哺乳期。哺乳期母兔每天能分泌60~150毫升乳汁,优秀母兔日泌乳量可达200毫升,最高甚至达300毫升。兔乳的营养极为丰富,若与牛奶、羊奶相比,蛋白质和脂肪的含量比牛、羊高2~3倍,矿物质高1倍;母兔的乳汁黏稠,干物质含量为246%,相当于牛、羊的2倍。由此可知,为了维持哺乳母兔生命活动和分泌乳汁,要给哺乳母兔饲喂营养全面、新鲜优质、适口性好、易于消化吸收的饲料,包括优质的精料和青饲料。饲料中要富含蛋白质、维生素(特别是维生素A)和矿物质。饲料品质低劣,不仅影响母兔的健康,还会影响乳汁的品质,进而影响子兔的生长发育。有条件的兔场,可以喂给全价颗粒饲料,适当补喂青绿多汁饲料。子兔断奶前1周左右,开始逐渐给母兔减料。

母兔泌乳的质和量是子兔成活的关键。泌乳性能好的母兔,每胎能够育活8只以上。母兔的泌乳有其规律性,在产后第一周,泌乳量较低,2周后泌乳量逐渐增加,3周时达到高峰,4周后泌乳量又逐渐减少。母兔泌乳的规律性为母兔的饲养提供了理论依据。饲料的供应量要根据产奶量的变化规律而变化,初期料量不必过大,之后逐步增加,3周左右最多,4周以后逐步减少。

在管理上,对产前没有拉毛作巢的母兔,产后要立即人工辅助将胸腹部的毛拉下,既可使乳头裸露,又可刺激母兔乳腺泌乳。母兔产后要及时清理巢箱中被污染的垫草、兔毛以及残剩的胎盘和死胎。以后每周清理兔笼并更换垫草。每次饲喂前要刷洗饲喂用具,保持其清洁卫生。要经常检查母兔的泌乳情况,仔细检查其乳房和乳头,如发现乳房有硬块、乳头红肿,要及时进行治疗。当母兔哺乳时,应保持安静,不要惊扰和吵嚷,以防止发生吊乳,影响哺乳。

(第四节)子兔的饲养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