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农业林业农村科学养殖常识——肉鸭
15789000000010

第10章 肉鸭生产技术

(第一节)填鸭

填鸭是我国劳动人民在很早以前就创造出来的一种肉鸭快速育肥的方法。北魏贾思勰在《齐民要术》中就记载了鸭的“填嗉”法育肥,现代的填鸭法应该是古代填嗉法演变而来的。

填鸭的目的是要在短期内促进鸭体增重。经过填饲的肉鸭在肌肉内积聚一定的脂肪,并均匀分布于肌肉纤维之中,使肌肉形成“间花”肉,同时在皮下沉积比饲喂鸭较多的脂肪。经过填饲的肉鸭屠体肉质鲜嫩,特别适宜制作烤鸭,烤后皮脆肉嫩,气味芳香,适口性好,北京烤鸭称为世界各地人民喜爱的北京特产。因此填鸭除了能够促进肉鸭的增重速度之外,更重要的是提高肉质和产品的商业化特色。不过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太肥的填鸭不再喜欢,因此填鸭逐渐被瘦肉型肉鸭代替。

一、填鸭开填时间

中鸭养到4~5周龄,体重达到175~20千克,开始转入强制肥育阶段,即可以进行填饲。经过10~14天的填饲,体重达到265~3千克,即可上市,供制作烤鸭用。不同的烤鸭店对填鸭的体重要求不尽相同。过去由于在肉鸭饲料及饲喂方式等方面缺乏科学性,北京鸭的增重较慢,需要5~6周龄才能达到175千克以上的体重,填饲2~3周才能达到265千克的上市体重。经过现代科学育种方法选育的北京鸭以及其他良种肉鸭,不用填饲6周龄也能达到3千克以上的体重,5周龄就能达到27千克以上,但是5周龄的肉鸭出肉量较少,因此要符合烤鸭对体重、脂肪、瘦肉量等各方面的需要,应提前到4周龄之前进行填饲。烤鸭的重量也比以前有所增加,一般都在25千克以上,肉鸭活重一般在32~35千克。

二、填鸭的营养与饲料

进入填饲期的中鸭正处于快速生长阶段,尤其是肌肉的生长正处于旺盛时期,因此填饲期饲料的蛋白质水平不能过低。营养要求平衡,否则不仅会影响生长发育,而且还会使抗逆性降低,容易引起脂肪肝或瘫痪。填鸭用的饲料,碳水化合物水平较高,代谢能达到2900~3000千卡/千克,粗蛋白质以14%~15%为宜,并要注意矿物质特别是钙和磷的含量及适当比例,以免因矿物质不足或钙磷失调影响增重和引起腿病。

在鸭坯子较大时(2~25千克),使用粗蛋白质12%的饲料,填饲期适当缩短。这样有利于快速提高体重,积聚一定量的肌间脂肪。

三、填饲技术

填饲阶段是整个生产过程中最后出成品的关键时期,养鸭场对这一时期的饲养管理极为重视,千方百计促进鸭体的快速、均匀生长,促使其肌肉发达,尤其是增强胸肌的重量,由于胸肉的生长主要在5周龄以后。通过科学填饲,使填鸭的两腿不跛,背部无抓伤、羽毛完整,腹部无垫伤、无淤血、青腿等缺陷,体重达到合适的出栏标准。

1填鸭的分群

填肥开始前应按体重大小和体质强弱分群饲养。这有利于填饲量的掌握和鸭群的均匀生长。在分群时,为了保证今后填鸭的外观质量,应将公母鸭的脚趾甲剪掉,以免互相抓伤。最好将鸭群按公母分开填饲,由于公鸭的生长速度比母鸭快。

2调制填鸭饲料

现在的填鸭料主要用水稀料,即将混合饲料用水调制成稠粥状,料水各占一半左右。填饲初期水料可稀一些,后期应稠一些。为了便于填鸭的消化,填饲前先把水稀料焖浸约4小时,填饲时用填饲机搅拌均匀后再进行填饲。夏季高温时不必浸泡饲料,防止饲料变馊,或只进行短时浸泡。

3填饲量

填饲量随填饲日期的增长和消化情况逐渐增加,切忌突然增加。开始时的填食量以每次150克水料(水料比62∶38或56∶64)为宜,逐渐增加,到8天后每次填饲水料350~400克。凉爽季节,鸭群消化良好的状态下,每次填饲水料可适当增加2%~10%。填饲时间为每昼夜4次,即上午9:00,下午3:00,晚上9:00和清晨3:00。

4填饲操作技术要点

手工填饲每人每小时只能填40~50只,劳动强度大,改为手压填鸭机后,每人每小时可填鸭300~400只,1979年以后改为电动填鸭机,一般每人每小时可填鸭1000多只。现在一般都采用填鸭机进行肉鸭的填饲。

操作技术要点是:掌握鸭体平衡,开嘴快,压舌准,进食慢,撤鸭快。填食开始前,应将填鸭缓缓赶入候填圈,填食时在分批赶入候填小圈。候填圈可容鸭80~100只,候填小圈可容鸭10~15只,小圈容鸭不宜过多,以免互相踩压挤撞,造成残鸭过多。

(第二节)放牧饲养

我国南方水面广阔,气候温暖,适合肉鸭的放牧饲养。长期以来,南方各地群众习惯用当地或引进鸭种,以稻田放牧补饲的饲养方式大量生产肉鸭。这种饲养方式与水稻的插秧、收获季节紧密配合,充分利用池塘或水稻田中的天然动植物和秋收后稻田中散落的谷粒,为鸭群提供饲料来源,放牧归来再补充精饲料。采用这种饲养方式饲养肉鸭,按补料计算,料重比可达10~15,虽然增重速度较慢,但经济效益高于完全舍饲。为了提高放牧饲养肉鸭的生产水平,在饲养品种和饲养方法上有了较大改进。

一、放牧品种的选择

传统稻田放牧一般采用当地麻鸭类型品种生产肉仔鸭。

此类品种的优点是放牧觅食性强,体质健壮,腿肌发达,行动敏捷,善于行走,适合于放牧饲养。其缺点是生长速度慢,上市体重轻,出肉率低,难以满足当今市场对肉鸭质量的要求。

因此要选择适合放牧、又能提高产品质量的鸭种。现在多采用当地麻鸭作母本和大型肉鸭杂交,生产放牧肉鸭。如用北京鸭和当地麻鸭杂交或用樱桃谷鸭和当地麻鸭杂交,都能生产出适合放牧而且生产性能优良的肉鸭杂交种。

二、用颗粒料作补料

传统放牧饲养肉仔鸭的补料通常采用半生米饭,不仅不能满足雏鸭的营养需要,而且营养不平衡,成本高,影响饲料利用率。因此在使用良种或改良的肉鸭品种进行放牧饲养时,补料的质量和补饲方法也需进行改变。现在通常使用颗粒饲料作为放牧饲养肉鸭的补料,颗粒料具有全价的营养,能够满足生长发育的需要,提高了放牧肉鸭的增重速度和饲料利用率,降低养鸭成本,经济效益十分显著。

(第三节)肉鸭笼养

肉鸭笼养的目的主要是为了提高单位面积的产量。早在20世纪60年代,国外就有关于肉鸭笼养的报道,主要采用三层或四层笼养。我国在20世纪70年代末在北京等地开展肉鸭笼养试验,鉴于当时生产条件的限制,如饲料营养不平衡等,造成试验结果一般不理想。随着肉鸭饲养条件的日益完善,有了全价颗粒饲料,饮水采用乳头饮水器,笼养的条件基本成熟。笼养的优点是可以提高单位面积的产量,一般比平养提高1倍甚至2倍以上。肉鸭笼养不接触粪便,对鸭子的健康有益。但是肉鸭笼养也有一些不易克服的缺点,肉鸭生长速度快,入笼后不久就需要进行疏散,几乎每周都要抓出抓进,管理极不方便;笼养鸭子浪费饲料严重,饮水不足,粪便较稀,舍内空气质量较差,因此对室内空气调节、光照、管理等方面的要求较高,在技术设计与措施方面难度较大。综合分析肉鸭笼养的优点和缺点,在生产中推广使用该方法价值不大,生产成本可能高于地面平养或网上平养。

(第四节)网上育雏

雏鸭阶段鸭苗的抗病力较弱,网上育雏雏鸭养在离地50厘米的金属网上,不接触粪便,有利于度过危险期。雏鸭对温度的要求较高,网上育雏雏鸭离开地面,受热均匀,可避免雏鸭扎堆、踩伤、压死等现象。网上育雏不用垫草,避免了由垫草引起的曲霉菌疾病的侵袭,可以提高育雏的成活率。试验和生产实践证明,网上育雏比地面育雏的成活率提高5%以上,多数规模化鸭场均已采用网上育雏。

网上育雏还可以提高劳动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采用乳头饮水器,避免人工刷洗饮水器具的麻烦,而且水的卫生有保障。粪便可采用机械刮粪或人工冲洗粪便等方法,减少了饲养员更换、翻晒垫料等重体力劳动,可以提高劳动定额并节省垫料部分的开支。

网上育雏的具体操作方法见饲养方式部分。

(第五节)使用颗粒饲料

我国传统养鸭通常采用湿拌粉料。肉鸭饲喂粉料不仅生长速度慢,而且浪费严重,饲料转化率低。现代肉鸭饲养普遍使用颗粒饲料。使用颗粒饲料可以增加采食量,肉鸭不用填饲也可以达到商品鸭要求的体重标准,而且瘦肉率高于填饲肉鸭,皮脂率较低。

饲喂颗粒饲料比饲喂粉料和填饲生长速度快、饲料利用效率高,主要是由于颗粒料在制料过程中搅拌均匀,压成颗粒后,鸭采食时无法挑食,能够获得较全面的营养。鸭子采食有边吃料边用水刷嘴的习惯,用粉料会有许多饲料粘在喙部,被水冲掉,造成饲料浪费,而饲喂颗粒料不会出现这种情况。另外饲喂颗粒料可以增加采食量,避免填饲时由于不慎而造成的伤残或死亡,从而提高了商品率。目前大多数规模化鸭场均采用颗粒饲料饲喂肉鸭,但是也有一些鸭场认为颗粒料成本高,而仍然使用粉料或湿拌料。虽然颗粒饲料价格稍高一些,从综合效益来看使用颗粒料要高于使用粉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