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农业林业农村科学养殖常识——鸵鸟
15790300000010

第10章 疾病防治(1)

(第一节)病因分析

良好的饲养管理及营养条件是保证鸵鸟健康生长的重要因素。而鸵鸟一旦发病,应立即进行诊断和治疗。假若有鸵鸟死亡,应尽快将尸体送往实验室检查,如条件不允许,可将尸体冷藏(切忌冷冻)后送实验室。如不能送检整个尸体,可尽快作尸体剖检,取1立方厘米的病变组织放入福尔马林溶液中,送实验室作病理学检查。

鸵鸟的肠壁较薄,采取病料时,可用一较硬的纸将肠剪开后放于上面,然后放入福尔马林溶液中固定。无菌采集肺、肝、肠及其他感染组织放入无菌瓶中,加冰冷藏后送实验室作病原学检查,并做好详细的病理检查记录。

兽医在鸵鸟养殖中起关键作用。饲养者应请有经验的兽医协助进行鸵鸟场的选址、设计及建设,同时请兽医帮助选择种鸟,因为优良健康的鸟对鸵鸟场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鸵鸟的野性很大,饲养管理过程中不正确的管理、捕捉、运输及拔毛均能使其产生应激反应而导致其生产性能下降。

与鸵鸟接触时,应注意安全,以防踢伤。另外,某些传染病可通过与病鸟接触及食用病鸟肉而传染给人。用药不当,可使商品鸟发生药物残留而危害人体健康。所以药品的使用须得到兽医认可。所以,鸵鸟疾病的诊断及治疗必须通过兽医、实验室及饲养者的共同合作才能达到良好的预防及治疗目的。

另外,随着对鸵鸟疾病研究的深入,一些有效的疫苗已成功地应用于鸵鸟传染病的防治上。

某些疫苗可以有效地预防鸵鸟的一些传染病,如新城疫疫苗、禽流感疫苗、禽痘苗、梭菌芽孢菌苗、炭疽苗以及肉毒梭菌苗及类毒素苗和抗毒素血清。

(第二节)中毒症

一、呋喃唑酮和其他的抗生素

呋喃唑酮中毒能引起神经症状,但没有特异性病理变化,至于其他抗生素引起的中毒报道有林肯霉素,链霉素。有时甚至轻微过量的粘菌素也可以使鸵鸟发生严重的反应。

因抗生素能影响正常肠道内的菌群,进而影响对纤维素的消化,尤其是影响盲肠对纤维素的消化,所以应慎用抗生素。

二、拉农氟斯

拉农氟斯用途较广,如在肉鸡饲料中拉农氟斯用作抗球虫药,在反刍动物的饲料中作为促生长剂,但它添加在鸵鸟饲料中时会引起鸵鸟的麻痹,共济失调和死亡也可能降低种鸵鸟的孵化率,它们的毒力还能被氯霉素加强,饲喂含27~333毫克/千克拉农氟斯的4只鸵鸟中,有两只在24小时内死亡,病理剖检表明其肋间肌出现明显的变性损害,但心肌正常。

三、有毒性饲草

食入大量的欧芹会诱导鸵鸟的光敏性皮炎,其主要症状是结膜眼睑炎、眼睑及全身脱毛性红斑,以后受损部位出现黑色痂皮,成年鸵鸟这种损害仅限于脚部。有毒性药剂包含在羊角芹和春季欧芹中,食入过量鳄梨叶可引起青年鸵鸟死亡。剖检病变是心外膜水肿和心肌退化及坏死。

有人报道当鸵鸟自由采食大量橡子树会出现橡子树中毒,主要表现为严重肠炎,临床上主要表现摇摆、排绿尿、喜卧伏且烦躁不安。有人发现有些雏鸟表现神经症状:步履摇摆、蹒跚、平衡失调、易跌倒。

马利筋属植物中毒:当成年鸵鸟在燃烧过的草原上食入该植物时,能引起心脏衰竭伴随颈部水肿而死亡。鸵鸟体内胃内容物中的强心糖甙含量为380毫摩尔/千克,肝脏为60毫摩尔/千克,肾脏为20毫摩尔/千克。

四、有毒鱼粉

肌胃溃疡因子是一种类似组胺的物质,曾在某些批次的鱼粉中发现,其主要原因是有某些特殊鱼种或是加工过程中加热会产生这类有毒物质,它能引起种鸟严重的肌胃糜烂并导致生长停止和死亡。

有人怀疑肌胃溃疡能引起雏鸵鸟暴发肌胃糜烂(中毒性肌胃糜烂)。一些病例在改用无鱼粉饲料即可很快得到改善。

肌胃糜烂也可能是由巨细菌感染引起的。也可能是因为其他慢性疾病,鸵鸟不吃食而引起,事实上,肌胃糜烂不仅是育成鸟胃积食的可能原因之一,而且肌胃积食也可能引起胃糜烂。

因为胃积食的复杂性和可引起雏鸟死亡的潜在危险,所以鱼粉不应在雏鸵鸟的配合饲料中使用。

五、肉毒中毒

肉毒中毒是由肉毒梭菌毒素引起的,肉毒梭菌能在草原上的动物尸体内或营养很丰富的污水中(如鸭池)繁殖。鸵鸟常在草场上活动、采食动物的尸骨来满足它们矿物质需要,就会造成肉毒中毒,导致动物全身麻痹。病鸟反应迟钝,躺在地上四肢向外伸展,不能活动,甚至抬不起头。这种症状不能同因为身体虚弱躺卧及胃积食或肌肉营养不良及肌病而引起的肌肉病症等相混淆。若早期诊断出病症,病鸵鸟可用肉毒菌抗血清治愈。

草原上放牧的鸵鸟必须定期用肉毒素菌疫苗免疫。

六、真菌毒素

鸵鸟食入被霉菌污染的饲料(如曲霉素)产生毒性作用,表现排胆绿色尿,但产生绿尿也是鸵鸟流感的一种症状;另一发霉饲料产生的症状是光敏性皮炎。真菌毒素还能造成免疫抑制。

七、莫兰特尔

是一种用于牛和绵羊的驱虫剂。假若用于鸵鸟,可能导致严重的死亡。

八、食盐

当鸵鸟采食咸水(这种咸水可在叶表面留下白斑)灌溉的苜蓿时会出现食盐中毒,这可能导致严重的肾小管病变。当将鸵鸟群转移出这种牧场时,就可以阻止死亡率的进一步上升。当鸵鸟在采食时舔盐也可能引起食盐中毒。

成年鸵鸟可通过鼻盐腺明显地分泌盐分,但是雏鸟的这种腺功能很不明显,所以雏鸟最易发生食盐中毒。

九、尿素

尿素对反刍动物(如牛)是正常的饲料成分,但当饲喂给鸵鸟时就会引起严重中毒。用于反刍动物的浓缩物不应在养鸵鸟混合饲料中使用。

十、氯化烃

六氯化苯对鸵鸟来说是一种毒性极强的物质,甚至用于家畜喷雾消毒剂的稀释物也是如此,在喷洒后72~96小时,出现死亡。

十一、重金属

有人曾报道过鸵鸟铅、镁、铜中毒的病症,其前胃和肌胃中均存在金属物质。下面列出的是金属含量的正常水平(微克/克):铁(Fe),肝脏50~300,肾脏14~87;锌(Zn):肝23~86,肾17~30;铅(Pb):血0039~0081;铜(Cu):血清020~040。

十二、斑螫素

在美国有毒三条纹甲虫在光的照射下由鸸鹋(美洲鸵鸟)吞食之而引起死亡。

十三、油漆

维也纳动物园里,一只雄鸵鸟在食入绿油漆后死亡,其毒理不清楚。

十四、抗血凝素

灭鼠剂含有类香豆素的物质,可引起鸵鸟的死亡,当鸵鸟偶尔误食此物质时,临床表现为无神、懈动、黏膜苍白、出血,其出血部位在内部器官和腿部关节。对此病早期,可以用维生素k每千克活重5毫克进行治疗或预防。

(第三节)病毒性传染病

病毒只能在活的组织细胞中增殖,一般的光学显微镜看不到,可在感染组织或粪便处理后再经超速离心,在电镜下可观察到。各种病毒只能在特定的宿主细胞上生长并产生特异性细胞病变,或在鸡胚上生长导致特殊病变,或通过血清学方法确诊。有些病毒可在宿主细胞中产生包涵体,并可通过组织学方法鉴定。但有些病毒只在鸵鸟细胞和胚胎中繁殖,因为鸵鸟的价值较高,而且不便于实验室饲养,所以给鸵鸟疾病研究带来一定困难。

一、新城疫

新城疫病毒(ndv)属副粘病毒科中的副粘病毒1型,是禽类最重要的病原体,也是鸵鸟养殖业的一大危害。该病毒用鸡胚分离,而抗体可通过血清学试验检测。根据不同毒株的致病性差异,可将ndv分为弱毒株、中等毒株、强毒株。

新城疫在鸵鸟中感染率很高,各种年龄的鸵鸟均易感,通常局限于一个农场。鸵鸟的转运也可造成本病流行。意大利一鸵鸟场中发生过新城疫,其中两只鸵鸟死亡,同时临近一鸡场也发生了本病,其症状和病变相似。摩洛哥公园曾发生过新城疫,有1/3的鸵鸟死亡。法国的福兰克福特公园(Frankfurt)

曾发生过三次新城疫,所有发病鸵鸟均表现神经症状,并有死亡的病例。以色列一养鸡场附近的鸵鸟曾发生过以慢性神经症状为主的新城疫。本病在南非也时有发生。

该病早期临床症状为颈部无力、颈部肌肉抽搐、歪头;随着病程加重,头部下垂,随后表现为共济失调,站立不稳,头部水肿。解剖学变化为出血性气管炎、肺部水肿充血、心外膜点状出血、腺胃黏膜出血点以及出血性肠炎。病理组织学变化为淋巴细胞浸润和脑部水肿。

该病可依据临床症状,病理变化,病毒分离和血清学试验加以诊断,而唯一可靠的诊断方法是病毒分离和血清学试验。

Ndv可在发病和死亡鸵鸟的肝、肾、肺和脑中分离到。

防治方面,在该病的流行地区,所有鸵鸟应用活苗(LaSota)点眼,同时用油乳剂灭活苗注射免疫,作为紧急预防接种。一般的常规免疫程序是,几日龄雏鸟(一周龄)用lasota点眼或喷雾接种,3周后每只颈部皮下注射1毫升油乳剂灭活苗,每隔6个月重复免疫一次,种鸟每年免疫一次。

二、禽流感

在家禽养殖业,该病因其高度致死性曾称为“真性鸡瘟”。

鸵鸟的禽流感可由多株禽流感病毒引起。该病毒属正粘病毒科中的a型流感病毒,是人类、低等哺乳动物和鸟类的严重传染病。禽流感病毒可通过鸡胚分离。

非洲曾发生过幼龄鸵鸟的流感,病鸟主要表现为精神沉郁,尿液呈浅绿色,眼球外突,死亡率达60%。如继发其他传染病(如大肠杆菌病、绿脓杆菌病、金黄色葡萄球菌病、烟曲霉病等),则病况更严重,死亡率更高。病理变化为肝脏肿大并有结节性坏死灶,小肠内充满黏液,脾、胰常见坏死灶;典型的病理组织学变化为肝脏坏死灶周围有明显的异嗜细胞浸润,在血管附近有不同程度的脉管炎,小肠绒毛尖端坏死。此次分离到的病毒为禽流感h7n1型,并制备了油乳剂灭活苗,经广泛应用证明该苗可有效地保护鸵鸟。可采集呼吸道样品和消化道样品或病变组织经处理后接种鸡胚分离病毒,常用的血清学诊断方法为血凝抑制试验(Hit)和琼脂扩散试验(Agp)。

三、鸡痘

鸡痘可感染鸵鸟,在夏季,蚊子是传播鸡痘的重要媒介。该病毒属痘病毒科禽痘病毒属中的鸡痘病毒。它可在鸡胚细胞上繁殖,并产生典型的胞浆内包涵体,可通过脂肪染色的冷冻切片检查。

在美国及以色列均有发生鸵鸟痘病的报道,病鸟的眼睑部,喙部边缘、头部有直径大约为5~10毫米的灰褐色结痂,并可导致鸵鸟眼盲和影响采食。

在鸡场附近的鸵鸟易发生痘病毒感染,所以可在发病区对10~14日龄的鸵鸟翅下刺种鸡用痘苗,可起到良好的预防效果。

四、冠状病毒性肠炎

冠状病毒性肠炎可致雏鸟死亡。该病的病理组织学变化为小肠端绒毛膜萎缩,隐窝处有大量坏死细胞附着,有的隐窝崩解。肠壁细胞顶部有许多嗜异染色包涵体。

五、克里门-刚果出血热

该病是人的一种传染病,在南非由蜱传播,可引起人的出血热,并导致死亡,曾有人发现鸵鸟血清抗体呈阳性反应。

六、东方马脑炎

该病由吸血昆虫传播,可导致人和马的严重感染,鸵鸟可成为本病的携带宿主。此病曾在美国鸵鸟群中暴发,主要表现为精神沉郁,出血性下痢和血样呕吐,死亡率很高。剖检变化为出血性肠炎和浆膜内瘀斑;典型的病理组织学变化为脾及肠壁层的脉管炎。但未见神经症状。

七、海绵状脑病

该病主要发生在英国,是反刍兽的一种传染病。在德国成年鸵鸟中也发生过本病,表现为神经症状,站立不稳,平衡失调,进食困难,病理组织学变化与牛的海绵状脑病相似。

八、布纳病

该病是一种病毒病,常发生于2~6周龄的鸵鸟。主要症状为瘫痪,剖检病变为泄殖腔肿胀并充满尿液。临床上用瘫痪鸟的血清注射未感染鸟可延缓发病时间,但不能降低死亡率。在感染鸟的脑部可分离到布纳病毒。

九、呼肠孤病毒

该病毒的血清型较多,感染鸟发生胃肠炎。jesen从发病鸵鸟中分离出病毒。

十、文森布郎病毒

该病毒属黄病毒科,有人曾从发病的雏鸟体内分离到该种病毒,在对同一地区的鸵鸟血清学调查时,也发现有阳性反应。

(第四节)细菌性传染病

大多数细菌性传染病可用抗生素治疗,但因为鸵鸟每日饮水量相差较大,通过饮水给药的方式不可取。如用注射的方式给药,这与大多数鸟类一样,药物在经过肾时已有部分药物降解,过量的药物滞留于肾脏也会损害肾脏。对雄鸵鸟可将药物直接注射到阴茎的淋巴系统,因为在阴部内静脉分支之间有一淋巴球,直接与体内其他淋巴系统相连,并参与全身淋巴循环,所以可在这一部位通过无神经敏感部位注射给药。

一、革兰氏阴性细菌性肠炎及败血症

本病主要包括沙门氏菌,致病性大肠杆菌及假单胞杆菌感染,常发生于雏鸟,主要表现为腹泻和精神沉郁,肠炎的早期病变可见腿部脱水。共同的病变为肝脏肿大,并有许多小的坏死点。假单胞杆菌感染可致5~8日龄的鸵鸟发生气囊炎,致病性大肠杆菌感染可产生禽类大肠杆菌性败血症相似的病症,最特征的病变是肝脏肿大,青铜色或土黄色,胸肌充血。有些病例肝脏内有小的白色病变,有时可见纤维素性心包炎和肝周炎。

因为大肠杆菌及沙门氏菌的血清型较多,一般抗生素及疫苗的治疗效果不太理想,故必须进行病原分离,以确定其准确的血清型,选择特异性强的抗生素用于鸵鸟的预防注射。另外,加强卫生措施和饲养管理,减少应激,是防止这些传染病发生的重要措施。

从微生态方面来看,野生鸟在早期就建立了正常的肠内微生物菌群,但人工集约化饲养的鸵鸟则难以建立正常菌群,而雏鸵鸟肠道正常菌群的建立对防止肠炎的发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增加乳清粉的饲喂量有助于肠道内正常微生物菌群的建立。因为乳清中含有大量乳糖,而体内的厌氧菌可使乳糖分解产生挥发性脂肪酸,从而降低致病菌的活性和肠道定植能力,竞争性地排斥这些致病菌。但抗生素使用不当,不利于肠道内正常菌群的建立或破坏业已建立的正常肠道微生物菌群,影响肠道内微生态平衡,所以应慎用。对1日龄鸵鸟饲喂非致病性细菌培养物,可有效地防止肠道病的发生。

肠道内的病原菌和卵黄囊中的病原菌同样能使鸵鸟发病。然而,卵黄囊感染在孵化前就已发生。因抗生素治疗对卵黄囊感染不起作用,所以cambre建议以外科手术切除感染的卵黄囊。先在与卵黄囊相连的部位作一新月形切口,将血管剥离后结扎,小心将卵黄囊移去,以防止漏入腹腔而造成腹膜炎。rumple报道,在孵化期脐带未完全封闭时,用乳头管向脐部注射2毫升广谱抗生素能有效地防止卵黄囊感染。

二、梭菌性肠道毒血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