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古籍中国传统文化选编(容斋随笔)
15790800000038

第38章 绝唱不可和

韦应物在滁州,以酒寄全椒山中道士,作诗曰:“今朝郡斋冷,忽念山中客。涧底束荆薪,归来煮白石。欲持一樽酒,远慰风雨夕。落叶满空山,何处寻行迹?”其为高妙超诣,固不容夸说,而结尾两句,非复语言思索可到。东坡在惠州,依其韵作诗寄罗浮邓道士曰:“一杯罗浮春,远饷采薇客。遥知独酌罢,醉卧松下石。幽人不可见,清啸闻月夕。聊戏庵中人,空飞本无迹。”刘梦得“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之句,白乐天以为“后之诗人,无复措词”。坡公仿之曰:“山围故国城空在,潮打西陵意未平。”坡公天才,出语惊世,如追和陶诗,真与之齐驱,独此二者,比之韦、刘为不侔,岂非绝唱寡和,理自应尔邪!(《随笔》卷十四)

“点评”

韦应物长于五言诗,风格清雅淡远,自成一家。陈师道说“右丞(王维)、苏州(应物)皆学于陶(潜)”,应物是有意学陶渊明,写有《效陶体》、《效陶彭泽》、《杂体五首》、《拟古诗二十首》等可证。

这里举出的《寄全椒山中道士》诗,就怀着一种高远空灵的心境,虽身在官舍,但寒冷使他首先想到的是山中道士。他想像那道士正在捆扎柴荆,准备回去煮神仙吃的粮食。他举起酒杯遥遥地慰问风雨夜中的道士,可是满山堆起落叶,不见人影,到哪里去寻觅道士的行踪呢?诗的意境高妙超脱,洪迈特别指出结尾两句绝妙,那种闲淡高远空灵的境界,用别的语言无法表达好。

相比之下,苏轼依其韵追和的诗,无论是意境还是语言形象,都远不如韦应物空灵洒脱。苏轼推崇陶渊明,撰有和陶诗达百二十首之多;推崇韦应物,有诗说“乐天长短三千首,却逊韦郎五字诗”,都可为证,这里举引的和诗不及,正说明出类拔萃、难以企及的诗句是不可和的。

刘禹锡的《石头城》,通过对山、潮、月三种永恒不变的自然景观的描述,表达了他对荒废了的古城的惋惜之情和对今昔盛衰的沧凉之感,也是一首难以追和的佳作,哪怕和者是像苏轼这样的大家。

因为和诗需依韵,这本身就提出了限制,不能像苏轼写自己的诗,可以“从心所欲,不逾矩”,所以在出新意、寄妙理方面都有所不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