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古籍中国传统文化选编(容斋随笔)
15790800000056

第56章 无用之用

《庄子》云:“人皆知有用之用,而莫知无用之用。”又云:“知无用,而始可与言用矣。夫地非不广且大也,人之所用,容足耳。然则厕足而垫之致黄泉,所谓无用之为用也亦明矣。”此义本起于《老子》“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一章。《学记》:“鼓无当于五声,五声弗得不备;水无当于五色,五色弗得不章。”其理一也。今夫飞者以翼为用,絷其足,则不能飞。走者以足为用,缚其手,则不能走。举场较艺,所务者才也,而拙钝者亦为之用。战陈角胜,所先者勇也,而老怯者亦为之用。则有用、无用,若之何而可分别哉?故为国者,其勿以无用待天下之士,则善矣。(《续笔》卷十二)

“点评”

“无用”的意思,一般理解为没有用处、不起作用、用不着的、不需要的等等,或是相对于“有用”而说的。确实如庄子所说,人们都知道“有用”的用处,却不知道“无用”也有用处。庄子更认为知道无用也有用处的人,方可同他谈论有用。他打了一个比方说,大地很广大,对人来说,有用的地方就是脚下那一块,脚下以外的土地就用不着了,但是如果只保留脚下的那块有用之地,而把以外用不着的土地全部挖去,挖到见水的深处,试问谁还敢站在脚下那块土地上呢?可见,脚下以外看似用不着的土地,也有一种壮胆的用处,这是从庄子的比喻中才懂的道理,带有一定的哲理性。洪迈指出《庄子》这个意思来源于《老子》书中所说:三十条车辐(车条)集聚在车毂(轴)上,有了车毂中间的空洞,才可穿进车轴,车轮才会转动,才有车的作用。如果车毂中间没有空洞,就穿不进车轴,也就没有车的作用了。老子在这一章中反复论述虚空的大用处,比如器皿中间的虚空、房屋四壁之间的虚空,才能用以盛东西、才能用以居住,所以老子说:“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就是说:有用的给人以便利,虚无的正是用处之所在。洪迈又由此探本溯源,一直上追到《学记》。最后反转来又从身边琐事论析有用、无用,比如禽类靠翅膀飞,但捆住脚便无法飞;人靠脚行,若绑住手便走不快捷。读至篇末才发现洪迈说这么多“无用之用”,原是为告诫执政者说的,是奉劝他们不要把天下士人看得一文不值,要能以“无用之用”来对待他们就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