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军事司法与军事(和谐教育丛书)
15791300000053

第53章 古代的地道战

我国古代的地道战起源于战国时期,此后经长期停滞,到三国时期又有了引人注目的发展,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

一、使用次数频繁。从公元198年到公元258年的60年间,使用地道战达9次之多:公元198年曹操与张绣的安众之战;公元199年袁绍与公孙瓒的易京之战;公元200年袁绍与曹操的官渡之战;公元204年曹操与袁尚的邺城之战;公元219年徐晃与关羽的樊成之战;公元223年曹真与朱然的江渡之战;公元228年诸葛亮与郝昭的陈仓之战;公元238年司马懿与公孙渊的襄平之战;公元258年邓艾与姜维的祁山谷口之战。

二、技术水平提高。原始的地道战术,只是从城外挖条地洞通向城里,作为进军的通道,技术要求比较简单。到三国时期,情况已有很大发展。特别是在测量技术与工程力学等方面,已经达到很高的程度。

三、应用范围扩大。地道战是随着要塞战的发展而出现的一种新的攻城战术。到三国时期,地道战虽然仍主要用于攻城作战,但已开始向其他方向扩展。公元198年,曹操被张绣和刘表联军围在安众(今河南省邓县东北),曹军“乃夜凿险为地道,悉过辎重”(《三国志》),这是将地道用于撤退方面。

公元219年,关羽将曹仁围在樊城,援救曹仁的徐晃则挖地道穿过关羽的营寨同曹仁取得了联系,这是将地道战术用于通讯方面。公元256年,邓艾在祁山谷口挖好地道等,蜀将姜维的部队在这里宿营之后,突然向其发起攻击,结果蜀军大败,这是将地道战用于设伏方面。

四、反地道战术开始产生。随着地道战术蓬勃发展,反地道战术也开始出现。在官渡之战中,袁绍“为地道攻(曹)操,操辄于内为长堑以拒之”(《资治通鉴》)。在陈仓之战中,诸葛亮先使用云梯冲车攻城无效,遂“又为地突(地道),欲踊出于城里”,守将郝昭则“于城内穿地横截之。

昼夜相攻拒二十余日,亮无计,救至,引退”(《三国志》)。

原始的反地道战术虽然比较简单,但它对尔后地道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