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刑是剥夺自由的刑罚,如徒刑和拘役。在中国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普遍采用,其刑名繁多。据考,舜禹时期创建有流(流放,迁往边远)、放(流刑的一种,距离不同)、窜(流刑的一种,距离不同)。商朝创建有囚(囚禁)。周朝创建有舂、臺人(女犯为奴)、圜土(一定之地监禁)、嘉石(桎梏坐嘉石级)、拲(束缚犯人两手)。战国时创建有夷(夷乡)。秦朝时创建有隶臣妾(男子为隶臣,女子为隶妾)、城旦舂(男子为城旦,女子为舂)、舂司寇(舂加重、司寇刑轻、舂为司寇称舂司寇)、司寇(看贼盗)、白粲(女子为白舂择米)、鬼薪(男子为鬼薪,指打柴为公用)、徒(徭役)、耐(剃去须鬓,而留顶发)、居作(罚服劳役)、冗边(散居实边)、迁(流放迁居边境)、耐迁(受刑而形体残缺)、侯(伺望敌情的囚徒)、完(去其鬓而完其发,不加肉刑,居作劳役,不亏身体)、妆(没身为官家奴婢)、宫更人(宫隶为刑者)、耐卜隶(为卜隶)、耐史隶(为史隶)、小隶臣(牧放牛马的未成年犯)、籍门(籍没其门,皆为徒隶)。汉朝创建有罚作、复作(女徒一年至三月刑)、禁锢(对犯属官吏本人及其亲友终身禁止做官)、顾山(女犯放归雇人打柴)。南朝梁武帝创造有徒刑,北朝北齐创造有奚官(罚作马官)。北朝北周创造有籍没(籍没家口),金朝创建有徒其身(无期徒刑)、有期徒刑(有限期的限制自由)、充军(徙边当兵)、奴(罚作奴隶),元朝创造有拘役,清朝创造有拘留、迁徙。中华人民共和国统称徒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