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哲学思想与伦理(和谐教育丛书)
15791900000022

第22章 儒道人格理论

儒家理想人格的主要构想者是孔子、孟子。孔子以对古代帝王表示崇敬思慕而开始了儒家对理想人格的构想。在《论语》中,孔子提到古帝王的地方有9处。孔子说到尧:

“大哉尧之为君!唯天为大,唯尧则之,荡荡乎民无能名焉”;

说到舜:“舜有臣五人而天下治”;说到禹、稷:“禹、稷躬稼而有天下”;说到文王:“文王既没,文不在兹乎。”此外,被孔子所赞叹者,还有周公等人。

孔子只是开了头。到了孟子手里,古帝王的美化便形成了系统。《孟子》7篇,每篇都提到古帝王,共有33处,有意把古帝王按朝代次序排成一个系列的地方有3处。孟子较详细地论述了理想人格的内容。

孟子构想的理想人格包含两个主要方面:一是理想人物自身必备的德行;一是外部成就。属于理想人格自身修养方面的主要有下述内容:自身是仁人。克己、谦恭好学。公正、慎独。称王于一统天下。实行礼乐。任用贤良。树立五种人伦关系。

其他还有:发明器物、制订历法、教民稼穑等。

秦、汉统一后,理想人格的内容及其侧重点因此出现了变化。新的构想包含下列内容:

自强、自重、有节操、刚毅、守义、志坚、适中、善任举、独立、超然、交友有道、诸仁兼备。

道家的理想人格,首先由老子阐发而来。

在老子构想的理想人格中,无为是首要的内容。达到无为的途径,在于所谓守柔。“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草木之生也柔弱;其死也枯槁”。

老子的继承人庄子的理想人格有下列标准:无情。即不动情感,保持心境平和,不为喜怒哀乐等情绪所扰。无己。即“逍遥游”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