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哲学思想与伦理(和谐教育丛书)
15791900000060

第60章 七情·七教·七信·七出

七情:儒家关于人性、人情问题的学说中的基本概念之一,泛指人与生俱有的七种感情或意识心理。《礼记·礼运》:

“何谓人情?喜、怒、哀、惧、爱、恶、欲,七者弗学而能。”

“人情”说旨在为在位者或所谓的“圣人”凭借礼的规范向被统治者灌输封建道德而提供某种依据。儒家关于“治人七情”的诸种道德说教,大都具有禁欲主义倾向,而又以宋儒的性命义理之说为甚。它强调以“性”制“情”,即把个人的道德情感和道德意识纳入与性同义的“理”的规范。

七教:古代儒家著作中谓统治者率先践行道德信条在德化方面的七种教化作用。《礼记·五制》:“明七教以兴民德。

……七教:父子、兄弟、夫妇、君臣、长幼、朋友、宾客。”

又指:敬老、顺齿(或作“尊齿”)、乐施、亲贤、妇德、恶贪(或作“谦让”)。

七信:谓仁、智、勇、族、商、农、贵也。《周书·文酌》解:“七信”,一仁之慎散,二智之完巧,三勇之精富,四族之寡贿,五商之浅资,六农之小积,七贵之争宠。孔子曰,七者所宜信明之也。

七出:中国封建时代休妻的七种理由,其中有些是属于道德伦理方面的,作为维护夫为妻纲的具体规范。唐代贾公彦疏:“七出者,无子,一也;淫佚,二也;不事姑舅,三也;

口舌,四也;盗窃,五也;妒忌,六也;恶疾,七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