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风俗与礼仪(和谐教育丛书)
15792700000004

第4章 中华民族尚黄史话

在我国古代,黄色是至尊、至贵的象征,因为它是帝王之色。明亮的黄色烘托出一种皇家气象。帝王的服饰、车骑、仪仗多以黄色为饰。北京的故宫是明清两代的皇宫,被视为尊位的屋顶,盖有黄色的琉璃瓦。

汉代以前,中华民族并不尚黄。黄色的地位在朱红与黑色之下。所谓黄帝时尚黄、夏朝尚黑,均属传说,带有很多阴阳家附会的成分。殷商尚白、西周尚赤,较为可信。《礼记·檀弓》载:“殷人尚白,大事敛用日中,戎事乘翰,牲用白;

周人尚赤,大事敛用日出,戎事乘骛,牲用骍。”“日中”为白,“翰”指白马;“日出”为赤,“骛”指赤马,“骍”指赤色的祭牛。从现代考古发掘的材料来看,殷商的陶器以白色的较为精致,多作祭祀用品,主要由贵族使用。

《周易·坤》载:“六五:黄裳,元吉。”坤卦以六为臣位,五为尊位。“黄裳”即黄色的裙子或裤子,为下饰。就是说,臣居尊位,一定要用黄色的裙子或裤子作下饰,以示谦卑,这样就可以避免灾祸了。

《史记·秦始皇本纪》载:“始皇推终始五德之传,以为周得火德,秦代周德,从所不胜。今改水德之始,改年始,朝贺皆自十月朔,衣服旄旌节旗皆上(尚)黑。”史实表明,汉代以前华夏族并没有尚黄的观念。汉初也不尚黄,而是尚赤。《史记·高祖本纪》载,刘邦“祠黄帝,祭蚩尤于沛庭,而衅鼓,旗帜皆赤。由所杀蛇白帝子,杀者赤帝子,故上(尚)赤”。据《史记·孝文本纪》载,文帝“十六年,上亲郊见渭阳五帝庙,亦以夏答礼而尚赤”。只是到汉武帝时,才改尚赤为尚黄。他接受了董仲舒的学说,进行了多方面的变革。董仲舒对邹衍的五行说作了进一步的发挥和阐释。按照这种学说,五行相生相克,每一个朝代都代表了五行中的一德。在金、木、水、火、土五德中,木居东,尚青;火居南,尚赤;金居西,尚白;水居北,尚黑;土居中央,尚黄。

董仲舒以黄色为最美的色彩,并说“王者黄也”。在董仲舒看来,改朝换代,必须在礼仪、制度方面做出相应的改变。汉武帝是个雄才大略的皇帝,像“改正朔、易服色”这种事,他祖上未敢做,却由他完成了。《史记·孝武本纪》载,太初元年,“夏,汉改历,以正月为岁首,而色尚黄”。《汉书》“黄者中之色,君之服也”。汉代是汉民族形成时期。至此汉民族有了共同的地域、共同的语言、共同的经济生活,在这时形成的风尚也就成了整个民族稳定的共同心理。自然,汉武帝改为尚黄,不可能立即为全民族所遵奉,而首先是在统治集团内部进行。但是,上行下效,尚黄就慢慢地成了整个汉民族的共同风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