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风俗与礼仪(和谐教育丛书)
15792700000061

第61章 先秦聘礼的主要仪节

先秦时期,各诸侯国之间的外交活动十分频繁。当时,诸侯朝聘天子、诸侯相互聘问已成定制,即所谓“比年一小聘,三年一大聘,五年一朝”。据《仪礼·聘礼》记载,君与卿图事,遂命使者与介。所谓使者,就是聘国派出的主要外交使节,又叫做宾。所谓介,就是使者的随行人员。与此相对应,主国国君也任命一些接待宾介、引导礼仪的人员,称之为摈。聘问所需的礼物称为币,通常使用的币是虎豹或麋鹿的皮、马匹、束帛、玄纁(黑色的帛)、璧等。使者出访乘车,车后载旜。“旜,旌旗属也。

载之者,所以表识其事也”。使者在到了主国的国境和近郊的时候,要“张”旜,以表示有事于其国。在旅途上,则“敛旜”,因为“此行道耳,未有事也”。当时有“过邦假道”之礼,不假道而径行,则是把他邦视为自己的边鄙邑县,显然是一种侵犯别国主权的行为。

聘礼属于“五礼”中的宾礼,是列国诸侯相互聘问所要遵循的礼仪。聘礼中的主要仪节有:

1.郊劳使者到了主国的近郊(离国都约30里的地方),主国国君要派遣卿前往迎接,并以束帛慰劳。之后,便将使者安顿于宾馆,并设宴款待。

2.聘享这是聘礼中最主要的礼节。可分为聘与享两个部分,均在宗庙举行。第二天,摈奉国君的命令前往宾馆去迎接使者。国君则头戴皮弁(一种用白鹿皮制成的礼帽),在裼衣外加着上衣(这叫做“袭”),在大门内迎接使者。使者也同样戴着皮弁、穿着上衣,在摈的引导下从门的左边进入。然后主在东、宾在西,揖让升堂。使者态度恭谨地向主国国君转达本国国君的问候,并陈述使命。然后双手执圭,进授给国君。国君则在中堂与东楹之间接过玉圭,并转交给宰收藏起来。接着,国君退出上衣左边的袖子,插入前襟的右面,露出里面的裼衣(这叫做“裼”),走下台阶,立于中庭,等待享礼的进行。使者也同样退出左袖,露出裼衣,在摈的引导下入门左。然后,国君与使者揖让升堂。使者献上束帛、璧和虎豹皮,国君再拜受币。这便是所谓享礼。国君与使者为什么在行享礼时要退出上衣左袖、露出裼衣呢?《礼记·表记》郑注云:“礼盛者,以袭为敬,执玉圭之属也。礼不盛者,以裼为敬,受享是也。”由此可见,聘较之享更为郑重。此外,使者还要向国君夫人行聘享之礼。

3.私觌又称私面,是指使者以私人的身份面见主国国君及公卿,并赠币。公卿在受币后,按礼应设宴招待,并回致币帛。否则便是不以贵宾之礼相待。

4.飨宾指国君设宴酬谢使者。在宴会进行过程中,主宾往往以赋诗来酬酢。如《左传·昭公十七年》记载,小邾穆公朝鲁,昭公设宴飨宾。席间,季平子赋《采叔》,意思是取“君子来朝,何锡与之”这句诗,以君子来喻穆公。穆公接着赋《菁菁者莪》,意思是取“既见君子,乐且有仪”这句诗,以答《采叔》。

5.馆宾使者即将启程回国,主国国君派卿将圭、璋送还使者。古者以玉比德,将玉送还,有德不可取之于人之意。

之后,国君还要亲临宾馆,以拜谢聘君与使者的修好之谊。

6.赠贿使者始发,宿于近郊。主国国君使卿馈赠与觌币相当的礼品,以表示礼尚往来。

自郊劳至赠贿,这便是聘礼的全部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