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称谓与亲属(和谐教育丛书)
15792800000044

第44章 “同志”不宜作一般称谓

称谓,作为人际交往的一种符号,是民族文化风俗的内容,属于历史范畴,既有继承性,又随着历史的发展而改变。

称谓可分为亲族的、职业的、党派的、交际的等等,其中多数世代相传,只有语言意义,没有阶级性。如父、母、兄、弟、老师、同学、教授、博士、经理、董事长、将军、总统等,无论资本主义国家还是社会主义国家都在使用。现代社会国际交往增多,各国称谓(文化)也相互交流,以利沟通。以人际交往的一般称谓而言,多数国家用先生、夫人、太太、小姐之类。这些称谓我国古已有之,并非引进,不过古今含义大不相同。先生,古代指父兄、老师,现代指年长有学问的人,也是对成年男性的通称。夫人,古代指王侯的妻妾,现代是对已婚妇女的尊称。太太,古代指官僚士大夫的妻子,现代是对已婚妇女的通称。小姐,自“五四”新文化运动后就已失去“小姐、丫环”中的含义,成为对未婚女性的通称。大陆解放后上述称谓已很少使用,不分男女一律称“同志”。这大概是因为共产党、解放军受到全国人民的衷心热爱和拥戴,党内军内习惯称“同志”,于是大家也以称“同志”为荣。

多年来称“同志”确实已成为习惯。然而严格说来,“同志”是党派性的称谓,并不宜作为人际交往的一般称谓。辞节解释:同志,指志同道合之人。古时多用于亲族、同伙、党人之间。近代政党兴起,党内多称“同志”(不只是革命政党,其他党内也多称“同志”)。只有同党之人称“同志”,“同志”才是亲切而严肃的字眼,它不仅表明有共同的理想信仰,而且提醒党人不忘党纲党纪党性。把党内称谓作为社会交往的一般称谓。实际上削弱了它的党性内容,淡化了它的亲切严肃色彩,而且也存在很多纰漏:其一,混淆政治界线。现时社会上还有反马克思主义者,称他们“同志”显然不妥。其二,过于笼统单调。称谓要有指向性,不分男女老幼一概称“同志”,就如同一律蓝棉袄一样不好区分。交际中只有一种称呼,也失去了中文的丰富性。其三,不适应对外开放。改革开放后对外交流增多,海内海外人士称呼不同有许多不便。

毛泽东解放后对不同人的称呼是:对党内和明确拥护党的工、农、青年称同志,对党外人士和长者称先生,对尊敬的女性称夫人(或先生),对亲族称辈分,对同学称学兄(见《毛泽东书信选》)。据此,今天在社会交际中称先生、夫人、小姐,是可以的,不必大惊小怪。改革是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完善就包括文化风俗以至称谓方面适应改革大潮不断变革。社会主义不是凭空产生的,不能割断历史,相反,它只有汲取人类文明中一切有益的成果才能建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