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教育与人才(和谐教育丛书)
15792900000036

第36章 明代的宦官学校

朱元璋于洪武十三年(1380)废除丞相制度后,集相权、君权于一身,但以一人之力日理万机是不堪重负的。于是不得不先设四辅官“协赞政事”,再设殿阁大学士以品级较低的翰林编修、检讨、讲读来协理他批阅奏章,并最终打破了自己亲手制定的禁宦官预政的制度。以后“靖难之役”朱棣曾得宦官内助,“即位后专倚宦官”,特别是永乐十八年(1420年)设置东厂,以宦官提督厂事。此后宦官的权势日甚一日。当一些识字的老太监死后,小宦官们由于不识字,根本无法胜任御用图书、典籍等方面的工作,所以永乐时,不得不“听选内官入内教习”小宦官们。朱瞻基继位后,对藩王臣僚防范很严,因而更注意对宦官的培训,终于在1426年在宫内正式创立“内书堂”,作为培训宦官的专门场所。中国历史上的第一所宦官学校应运而生了。

内书堂隶属于宦官首脑机关司礼监。掌司是内书堂的实际负责人,学长是掌司的助手。教师的固定编制是四名,均由翰林官员充任。从内书堂结业的宦官,最好的出路是被选派到文书房供职,次一等的出路是被选派担任宫内教书,负责教习宫女,然而绝大多数是分到十一监、四司、八局,即二十四衙门内供职。

明代内书堂的设置对整个明代历史产生了深远影响,它是明代宦官擅权乱政得以达到登峰造极的一个重要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