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教育与人才(和谐教育丛书)
15792900000077

第77章 现代文化史上的“刘氏三杰”

在我国现代文化史上,有一个以同胞三兄弟组成的独特群体,因显赫的文化业绩和学术成就而受到人们的仰慕,这就是刘半农、刘天华、刘北茂,被誉为“刘氏三杰”。

刘半农:诗人、学者、战士刘氏三兄弟是江苏江阴人,大哥刘半农影响最大。1917年,他应蔡元培之邀去北京大学任教,后又赴英、法留学。1934年因在内蒙古一带考察,不幸染上回归热而辞世,年仅44岁。刘半农是“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发起者之一,他在《新青年》发表过许多振聋启聩的文学革命的主张。在横扫封建意识形态的斗争中,他用独树一帜的杂文针对封建文化进行了愤怒声讨。刘半农是白话诗开创期的一位早春传播者,主张新诗应当表达真实情感,并且明白晓畅地写下了一批诗歌,唱出人间疾苦。他非常注重民歌的文化地位,他的民歌专集《瓦釜集》是中国现代诗史上第一部用方言写的民歌体新诗集。他是我国语言学科的先行者、实验语音学的奠基人。他的杰作《四声实验录》第一次给四声以科学的说明,他发明了测算语音乐律的仪器,首倡新式标点符号,首创“她”“它”二字作为代词,在敦煌学、历史、民俗、考古、书法、摄影等方面也颇多建树。

刘天华:民族艺术的一代宗师刘天华曾随周少梅、沈肇洲等民乐家学习。1922年,亦应蔡元培之聘,任北大音乐传习所导师,发起、主持“国乐改进社”,1932年逝世。在“五四”精神的鼓舞下,刘天华立志改进国乐,“要使国乐与世界音乐并驾齐驱”。他的笔下产品众多,《光明行》、《良宵》等等,都是传诵之作。他是我国现代音乐史上专业二胡学派的奠基人,在中国教育史上第一次把二胡、琵琶等民族乐器正式纳入高等音乐教育课程。他还明确了二胡使用国际标准音高定弦法;将四相十品琵琶改革为六相和半音品位,把琵琶变为世界通用音律十二平均律乐器。他也是最早用科学方法整理记录民族音乐的人,还曾首次用五线谱把梅兰芳赴美演出的唱腔记录下来,被梅兰芳称誉为“国剧西乐之沟通,辟一坦途”。

刘北茂:献身音乐的大家刘北茂是作曲家、演奏家、教育家,少时受长兄半农影响,接受新文化的启蒙,而在音乐上得天华指导,能演奏多种民族乐器。1927年,他毕业于燕京大学英文系,先后在暨南大学、北京大学、西北联合大学教授英国文学。1932年后,为承继乃兄天华的遗志,于教学之余进行二胡创作和演奏,从1942年始,专门从事二胡演奏教育,培养了一代二胡专业人才,并写有上百首二胡曲。《汉江潮》、《前进操》、《漂泊者之歌》等,表现了民族危难之际的风云变幻;《欢乐舞曲》、《欢送》、《缅怀》、《流芳曲》等则展示了一个知识分子对祖国的一腔热情。

刘氏兄弟纪念馆如今已矗立在江阴市,凡到江阴游览的人都能一睹刘氏三杰的辉煌功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