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教育与人才(和谐教育丛书)
15792900000008

第8章 四子·五子·六子·十二子

四子——孔子、孟子、曾子、子思子(宋淳熙之后始有四子之称)。

五子——老子、庄子、荀子、扬子(扬雄)、文中子(王通)(见宋王应麟撰《三字经》)。

六子——五子加列子(明嘉靖苏州顾氏世经堂刊有《六子全书》)。

十二子——墨翟、宋钘、慎到、惠施、它嚣、魏牟、陈仲、史鰌、田骈、邓析、子思、孟子(《荀子》中有《非十二子篇》)。

说明:

1.“四子”是儒家的几个最早有著述的圣哲,是《四书》的作者,所以《四书》又称《四子书》。

2.“五子”的提法见于《三字经》:“五子者,有荀扬,文中子,及老庄。”

《三字经》为宋人所编的童蒙读物,宋王应麟编,一说宋末区适子编,元明间人有所补充(见《广东新语》、《订讹类编》及《邵晋涵诗注》)。宋以前已有“五子”的提法,是用纯哲理的观点为标准选标的人物,配得较杂,时代也贯通周、汉、隋,为什么不选孟子,因为孟子入经;为什么不选管、商、申、韩及杨、墨,因为管、商、申、韩依附政法,而杨、墨偏颇;其中加上扬雄,因为扬雄用深玄的哲论辅赞经义;选入王通,因为王通以纯学者的姿态讲学河汾,为一代师。

其实这些标准都不很明确,王通便曾以《太平十二策》干隋文帝,不用而去,何尝不想依附政法?(按“文中子”是王通私谥,撰有《中说》十卷,聚徒讲学,颇为朝野所宗仰,唐太宗身边的兵法家李卫公靖,便是他的弟子,王通固是一代才人,他的影响是深远的,享年只33岁。)“五子”加列子为“六子”,列子为庄周所崇奉的人物,《庄子》中对列子加以神化,当然也属于哲学上的著名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