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古籍四库全书精编1
15801100000004

第4章 中庸(1)

§§§第一篇

【原文】

子曰:“舜其大知也与!①舜好问而好察迩言②,隐恶而扬善③,执其两端④,用其中于民⑤。其斯以为舜乎⑥!”

【注释】

①舜:传说中的古代圣君,实为我国古代父系氏族社会后期的部落联盟的领袖,姓姚,有虞氏,名重华,史称虞舜。知(zhì):同“智”。②迩(ěr)言:身边人之言。《诗经·小雅·小是》:“维迩言是听,维迩言是争。”迩,近。③隐恶而扬善:“恶”指不符合中庸之道的言论。“善”指符合中庸之道的言论。④执其两端:掌握事物的两方面的极端。指过与不及。⑤用其中:即折中,指运用两端中含有中庸之道的道理。⑥斯:此,这。

【译文】

孔子说:“帝舜真可说是最明智的人吧!他喜欢向别人求教,并且对左右亲近的人的话仔细审察。他不说别人的坏处,表扬别人的善行。他度量人们认识上过和不及两种极端的偏向,而用中庸之道去引导人们。这就是舜之所以成为舜的缘故吧!”

§§§第二篇

【原文】

哀公问政①。子曰:文武之政,布在方策②。其人存,则其政举③;其人亡,则其政息④。人道敏政⑤,地道敏树⑥。夫政也者,蒲卢也⑦。

故为政在人,取人以身,修身以道,修道以仁。仁者,人也,亲亲为大。义者,宜也,尊贤为大。亲亲之杀⑧,尊肾之等,礼所生也。

在下位不获乎上,民不可得而治矣。故君子不可以不修身;思修身,不可以不事亲;思事亲,不可以不知人;思知人,不可以不知天。

天下之达道五,所以行之者三。曰:君臣也;父子也;夫妇也;昆弟也⑨;朋友之交也。五者,天下之达道也。知、仁、勇三者,天下之达德也。所以行之者,一也。

或生而知之,或学而知之,或困而知之,及其知之,一也。或安而行之,或利而行之,或勉强而行之,及其成功,一也。

子曰: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知斯三者,则知所以修身;知所以修身,则知所以治人;知所以治人,则知所以治天下国家矣。

凡为天下国家有九经,曰:修身也;尊贤也;亲亲也;敬大臣也;体群臣也;子庶民也;来百工也;柔远人也;怀诸侯也。

修身,则道立;尊贤,则不惑;亲亲,则诸父昆弟不怨;敬大臣,则不眩;体群臣,则士之报礼重;子庶民,则百姓劝;来百工,则财用足;柔远人,则四方归之;怀诸侯,则天下畏之。

齐明盛服,非礼不动,所以修身也;去谗远色,贱货而贵德,所以劝贤也;尊其位,重其禄,同其好恶,所以劝亲亲也;官盛任使,所以劝大臣也;忠信重禄,所以劝士也;时使薄敛,所以劝百姓也;日省月试,既禀称事,所以劝百工也;送往迎来,嘉善而矜不能,所以柔远人也;继绝世,举废国。治乱持危,朝聘以时,厚往而薄来,所以怀诸侯也。凡为天下国家有九经,所以行之者一也。

凡事豫则立,不豫则废。言前定,则不跲;事前定,则不困;行前定,则不疚;道前定,则不穷。

在下位不获乎上,民不可得而治矣;获乎上有道——不信乎朋友,不获乎上矣;信乎朋友有道——不顺乎亲,不信乎朋友矣;顺乎亲有道——反诸身不诚,不顺乎亲矣;诚身有道,不明乎善,不诚乎身矣!

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诚者,不勉而中,不思而得,从容中道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有弗学,学之弗能弗措也;有弗问,问之弗知弗措也;有弗思,思之弗得弗措也;有弗辨,辨之弗明弗措也;人十能之,己千之。果能此道矣,虽愚必明,虽柔必强。

【注释】

①哀公:即鲁哀公,姓姬,名蒋。春秋时鲁国国君。②布:陈述,陈列。方策:指典籍。方,方版,古时书写用的木板。策,同“册”,书写用的竹简。③举:高扬。④息:息灭,消失。⑤人道:治理人民的规律。敏:迅速。⑥地道:种植的道理。树:动词用法,指栽培树木。⑦蒲卢:即芦苇。⑧杀(shài):降等。这里指亲爱亲族要按关系远近有所分别。⑨昆弟:兄和弟。知、仁、勇:这三者为儒家的伦理思想,《论语·宪问》:“君子道者三,我无能焉: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知,同“智”。达德:通行的美德。一:一样,同样。生而知之:一生下来就知道。这里三句参见《论语·季氏》篇:“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学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所以:怎样。九经:九条准则。经,常规、准则。体:体察、体谅。子庶民:意为如同父母爱护儿女那样对待庶民。子,动词,即“爱……如子”。来:招来,招集。工:工匠。百工是各种手工业工匠的总称。柔远人:意为安抚边远地来的外族人。柔,怀柔,安抚,引申为优待。远人,指远方的外族人。怀:安抚。眩(xuàn):眼花,引申为迷惑。礼:这里指敬意。重:深厚。劝:勉力,努力。齐(zhāi)明:在祭祀前斋戒沐浴,表示对鬼神的虔诚。齐,通“斋”。盛服:这里指外表仪容端庄整齐。谗:谗言,此处指说坏话的人。远色:远离女色。官盛:官属众多。任使:任用。时使:使用百姓服劳役,不要耽误农时。薄敛:减轻税赋。省:视察。试:考核。既禀称事:送给别人的薪资粮米,要与工作效果相符合。称(chèn),相称,符合。事,工效,工作成果。矜(jīn):怜悯、同情。绝世:已经中断俸禄的家族世系。举:任用,复兴。废国:指已被废灭的邦国。持:扶持,解救。朝聘(pìn):古代诸侯定期朝见天子。每年一见,叫小聘,三年一见称大聘,五年一见称朝聘。豫:同“预”,预谋。跲(jiá):窒碍,说话不通畅。顺:使动词,使顺心、高兴。亲:父母亲。不诚乎身矣:以上整段与《孟子·离娄上》篇中一段基本相同,可能是《孟子》引《中庸》。诚之:使之诚。之:指下文“择善而固执之者”。扶容:举止行动。另一说为舒缓不迫。中道:指中庸之道。固执:坚守不渝。执,握住。措:废置,搁置。

【译文】

鲁哀公向孔子请教如何治理好政务。孔子说:周文王和周武王的政令,都写在木版竹简上。如果有贤臣,政令就会得到贯彻实行;如果没有贤臣,政令就会失效。治国要勤于政务,种地要勤于种植。治理政务就像种植芦苇那样。

因此,国君治理政务在于贤臣,贤臣的获得在于明君的品德修养,品德修养在于遵循天下的大道,遵循天下大道在于有仁爱之心。

所谓仁,是就人与人的关系而言行的,亲爱亲人最为主要。所谓义,是就人们关系是否适宜而言的,尊敬贤人最为主要。亲爱亲人时有亲疏之分,尊敬贤人时有等级之别,礼制就是由此产生出来的。

在下位的人臣,如果不先得到君主的信任,就得不到民众来治理。所以,君子不能不修养品德。想要修养品德,不能不侍奉亲人。想要侍奉亲人,不能不了解人。想要了解人,不能不了解天理。

天下通行的道理有五项,实践中做来有三条。君臣、父子、夫妇、兄弟、朋友交往,这五项是天下的大道。智慧、仁爱、勇敢这三条是天下的美德。这三条与五项大道是一致的。

有的人生来就知道,有的人通过学习才知道,有的人困惑后才知道,虽然人们知道有先有后,但最终掌握这些道理,还是一样了。有的人为了心安去实行大道,有的人贪图利益而去实行大道,有的人则是勉强去实行大道。最终他们成功的时候,还是一样了。

孔子说:喜好学习就接近智慧了,尽力行动就接近仁爱了,知道羞耻就接近勇敢了。知道这三点,就知道如何修养品德。知道如何修养品德,就知道如何治理别人。知道如何治理别人,就知道如何去治理天下国家了。

大凡国君治理天下有九条准则。这就是:修养品德,尊重贤人,亲爱亲族,敬重大臣,体贴群臣,爱民如子,招雇百工,优待边远异族,安抚四方诸侯。

修养品德,就能树立良好的道德典范;尊重贤人,就不会被假象所迷惑;亲爱亲族,叔伯、兄弟就不会抱怨;敬重大臣,处事就不会感到恍惚迷惑;体贴群臣,群臣都会报以深深的敬意;爱民如子,百姓们都会努力勤奋;招雇百工,财富的使用就会充足;优待边远异族,四方边境的人就会归顺;安抚四方诸侯,普天之下就会敬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