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超级口才训练1
15806400000053

第53章 各国作品(6)

《西里西亚的纺织工人》是德国诗人海涅的代表作。在诗歌中,海涅不仅吟咏工人被剥削被压迫的痛苦,而且表现出工人阶级强烈的阶级仇恨和咬牙切齿的愤怒。诗中的工人形象是自觉进行斗争的战士,是旧制度的掘墓人。他们将三重诅咒织进埋葬德意志的“尸布”,表现工人阶级埋葬旧世界的巨大决心。全诗语言朴实简洁明快,节奏铿锵有力,恩格斯称赞“这首诗的德文原文是我所知道的最有力的诗歌之一”。

《德国——一个冬天的童话》

《德国——一个冬天的童话》是一篇政治讽刺长诗,德国诗人海涅著。作品是诗人回国探视生病母亲时的旅闻观感的结晶。全诗共27章,按诗人的旅行足迹,逐章对普鲁士统治下德国的检查制度、封建政体、 教会势力、军队作用、分裂局面,乃至统治者的心态,逐一进行无情批判和揭露。长诗在艺术上的突出特点,是现实主义内容与浪漫主义形式的有机结合。

《丹东之死》

《丹东之死》,剧本,德国作家毕希纳著。剧本以法国大革命期间雅各宾党人和吉伦特党人之间的争斗为背景,写丹东反对雅各宾党人用激进的专政方法进行资产阶级革命,最终被革命法庭判处死刑;而罗伯斯庇尔虽在道德上是正直的,但执行恐怖政策也不能解决社会问题,最后只能陷于孤立,表达了作者对革命的见解:丹东的失败,在于他反对暴力革命;罗伯斯庇尔的灭亡则因为未能解决“面包问题”。

《茵梦湖》

《茵梦湖》是德国小说家施笃姆的代表作。小说描写了一对青年男女的爱情悲剧。莱因哈德和伊丽莎白青梅竹马,情爱甚笃,可是伊丽莎白的母亲却把女儿嫁给了家境富裕的埃利希。多年后,莱因哈德应邀去埃利希在茵梦湖的庄园,旧日的恋人相见却是一片惆怅。小说体现了作者鲜明、独特和优美动人的艺术风格,是描写感伤爱情的经典名篇。

《艾菲·卜利斯特》

《艾菲·卜利斯特》,长篇小说,德国作家冯塔诺著。它主要描写贵族小姐艾菲·卜利斯特的婚姻悲剧,形象地说明是普鲁士的社会道德准则使人们变得冷酷无情这一主题。这部小说艺术手法方面最突出的特色是结构非常紧凑,以一个事件即艾菲的婚姻为中心一贯到底。另外,小说艺术方面的高超之处还表现在成功的对话。每个人物的对话都表现了个人和他所处阶级的心理活动,都与情节发展和社会道德制度联系起来。

《织工》

《织工》,剧本,德国戏剧家盖哈特·霍普特曼著。剧本以西里西亚织工起义为题材,剧中被压迫被剥削的工人第一次以英雄人物的姿态登上舞台。作品向人们指出:安分守己只能招致敌人的残杀,只有起来斗争,才是唯一的生路。

《獭皮》

《獭皮》,喜剧,德国戏剧家盖哈特·霍普特曼著。作品通过洗衣妇沃尔夫大娘故布疑阵,巧妙地瞒过地方警察和密探,先后偷了她女儿帮佣的主人家的一车木材和一件獭皮大衣的故事,辛辣地揭露和讽刺了普鲁士官吏的愚蠢、刚愎自用,鞭挞了普鲁士政权机构的腐败无能。作者在对官与盗的一贬一褒中,突出了剧作的社会批判主题和极为浓厚的喜剧色彩。

《垃圾教授》

《垃圾教授》,小说,德国作家亨利希·曼著。这部作品以漫画手法,多方面地暴露和讽刺了德皇威廉二世统治下摧残人性的法西斯奴化教育制度和丑恶的社会现实。小说有力地抨击了德意志帝国的教育制度对青少年的残害,通过垃圾教授这一形象的成功塑造,极其深刻地揭露了资产阶级的虚伪和堕落:他们自己虚伪堕落,却指责别人道德败坏;他们为了巩固军国主义统治,采用专制高压手段,对青年一代进行奴化教育,稍有越轨,就关禁闭惩罚,或是利用权势,断送年轻人的前程。

《臣仆》

《臣仆》,长篇讽刺小说,德国现代著名作家亨利希·曼著。这部作品以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威廉二世当政时期德国的一个小城市为背景,通过造纸厂老板赫斯林的发迹史,勾画了当时德国社会三大力量——保皇党、自由党和社会民主党的勾结和斗争,展示给读者一幅当时德国社会生活的图画。在这部作品中,作者以犀利的语言和漫画式的手笔为我们勾画出一个个既可憎又可笑的小丑式的人物。

《布登勃洛克一家》

《布登勃洛克一家》,德国作家托马斯·曼的小说代表作。它通过对大资本家布登勃洛克一家由盛而衰过程的描写,反映了19世纪末德国从自由资本主义过渡到垄断资本主义的一段历史。作者对布登勃洛克家族衰亡的描写,客观上揭示了资本主义发展的必然规律,具体刻画了资本主义的腐朽衰落,使这部小说具有巨大的批判现实主义价值。

《浮士德博士》

《浮士德博士》,长篇小说,德国作家托马斯·曼著。它通过哲学博士塞雷努斯·察特布洛姆撰写的回忆录,描述了作曲家阿德里安·莱弗金一生的经历。在作品中,作曲家阿德里安的悲剧和德意志民族悲剧两条线索交织在一起,不仅批判了资本主义社会和资产阶级艺术家,而且描绘了20世纪德国人民的前进和失误,象征性地反映了帝国主义时代德意志民族的命运和灾难。

《玻璃球游戏》

《玻璃球游戏》,长篇小说,德国作家黑塞著。小说以四个世纪以后的未来世界为背景,写一个名叫卡斯塔里恩的社会以数学和音乐为基础建立了令人钦羡的秩序的故事。小说中的英雄克乃西特却出于内心的压力离开了卡斯塔里恩这个理想王国,成了一名探求者。作品是一部乌托邦式的虚构作品和影射小说,也是黑塞最复杂的小说。

《候车室》

《候车室》,长篇小说三部曲,包括《成功》、《奥倍曼兄妹》和《流亡》,德国作家福伊希特万格著。作者用“候车室”象征“这个等待和过渡的恶劣时期”。三部曲中最杰出的是《成功》,它通过德国20世纪20年代初期发生的一件冤案和不同的人物对这一案件的态度,展现了法西斯取得政权前德国社会错综复杂的阶级关系和政治形势,及时指出了法西斯势力崛起的危险。小说被认为是第一部具有重要意义的反法西斯主义的作品。

《马门教授》

《马门教授》,剧本,德国剧作家沃尔夫著。作品围绕犹太籍外科医生马门洛克教授展开情节,有两条线索:一是他与助理医生、纳粹分子希尔巴赫之间的矛盾冲突;二是他与儿子、共产党员罗尔夫之间的矛盾冲突。剧本揭露了法西斯主义,歌颂了为民族生存而斗争的共产党人,对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动摇软弱和小市民的庸人习性进行了有力的批判。

《小人物,怎么办?》

《小人物,怎么办?》,德国作家法拉达的小说代表作。它以世界经济危机时期的魏玛共和国为背景,描写了一个勤劳、朴实、正派的小店员如何在逆境中奋力拼搏,以争取最基本的生活条件,保住自己做一个“正派人”的权利的故事。揭露了劳动者备受侮辱、社会地位下降、失业率激增的社会弊端,同时也塑造了一个现代德国文学中最可爱的女性形象——主人公的妻子“小绵羊”。

《大胆妈妈和她的孩子们》

《大胆妈妈和她的孩子们》,历史剧,德国戏剧家布莱希特著。剧本描写德国三十年战争时期一位绰号大胆妈妈的随军小贩带着三个儿女,靠随军叫卖日用杂货维持生计,结果两个孩子死于战祸,一个孩子离开了她,但她依然在战争中继续她的营生的故事。这部剧本是根据17世纪作家格里美豪森的小说《痴儿历险记》创作的,意在批判小市民习气,提醒德国人民要起来与希特勒法西斯战争暴行作斗争。

《伽利略传》

《伽利略传》,布莱希特所著的历史哲理剧。它以17世纪意大利天文学家、物理学家伽利略的事迹为题材,把历史的经验教训和20世纪的现实斗争结合起来,形成一个哲理性的主题思想,表现在新旧社会交替时刻,科学与愚昧、变革与反动之间存在着一场生死搏斗。

《西线无战事》

《西线无战事》,反战小说,德国作家雷马克著。它通过一个班八个普通士兵在战壕中的生活、他们所经受的精神和肉体上的痛苦以及先后的死亡,揭露帝国主义战争的残酷和毁灭性。作者对交战国士兵之间的肉搏、炮弹的轰击、毒气杀人等恐怖的战争场景作了细致的描绘,刻画被迫作战的普通士兵的思想感情和内心活动。

《凯旋门》

《凯旋门》,德国作家雷马克的小说代表作。小说写外科医生雷维克从纳粹德国越狱逃到巴黎,遇见曾对他施行酷刑并逼死他妻子的纳粹军官,最后杀死了这个军官。小说通过两条线索表现了主人公爱与恨的强烈感情,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第七个十字架》

《第七个十字架》,长篇小说,德国作家安娜·西格斯著。小说描写了法西斯德国的一个集中营里,党卫队锯掉了营房前七棵法国梧桐的树冠,为七个越狱的犯人准备了七个十字架,六个犯人为这次越狱付出了生命的代价,但第七个十字架一直空着,终于有一人逃脱了法西斯的追捕。作品旨在表明德国人民一定能够取得反法西斯的胜利。

《死者青春常在》

《死者青春常在》,长篇小说,德国作家安娜·西格斯著。作品写年轻的共产党员埃尔温惨遭杀害,他的遗腹子汉斯长大后继承父业,成为坚定的反法西斯战士;第二次世界大战胜利的前夜,汉斯不幸遇难;不久,他的女友生下了他的遗腹子。作品结构宏伟新颖,具有雄辩的政论式的艺术效果,是战后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小说创作取得的重要成就之一。

《一个妇女周围的群像》

《一个妇女周围的群像》,长篇小说,德国作家亨利希·伯尔著。小说描写善良正直的主人公莱尼由于没有随波逐流,敢于坚持个人的自我意识、自我选择的自由,结果竟接连遭到迫害,被污蔑为“罪人”、“荡妇”。作品既表现了战争给德意志民族带来的灾难和历史重负,也对人的存在方式作了深层的哲理思考。作品的主要内容由众多人物的回忆、插话、追叙组成,这种多视角的叙事手法使得时空、情节经常出现大幅度的颠倒、跳跃,打破了传统小说的模式。

《德语课》

《德语课》,长篇小说,德国作家伦茨著。小说取材自画家埃米尔·汉森在纳粹统治时期被禁止作画的真实事件,第一次深刻地反思、批判了被作为“德意志品质”宣扬的“忠于职守”思想,激发人们对被纳粹践踏的公民义务进行反思。作品以真切朴素、错落流转的叙述手法,“开满花朵一样的句子”,深刻审视了那个疯狂时代被扭曲的人性,成为影响深远的不朽经典。

8.19英国

《坎特伯雷故事集》《坎特伯雷故事集》是一部小说集,英国作家乔叟著。作品描写一群香客聚集在伦敦一家小旅店里,准备去坎特伯雷城朝圣。店主人建议香客们在往返途中各讲两个故事,看谁讲得最好。作品通过23个故事,广泛地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时期的英国社会生活,揭露了教会的腐败、教士的贪婪和伪善,谴责了扼杀人性的禁欲主义,肯定了世俗的爱情生活。作品将幽默和讽刺结合,是英国文学史上现实主义的第一部典范。

《乌托邦》

《乌托邦》是英国空想社会主义者托马斯·莫尔的不朽巨著。在作品中,莫尔首次用“羊吃人”来揭露罪恶的“圈地运动”,并提出了公有制,讨论了以人为本、和谐共处、婚姻自由、安乐死、尊重女权、宗教多元等与现代人生活休戚相关的问题。他创造了“乌托邦”一词,开创了空想社会主义学说,其思想也成为现代社会主义思潮的来源之一。

《仙后》

《仙后》,寓言诗,英国诗人埃德曼·斯宾塞著。全诗描写仙后格罗丽娅娜派出12名骑士周游天下,每一名骑士具有一种美德,首席骑士亚瑟王身兼12种美德,所以得到仙后的爱。作品表达人文主义道德理想,歌颂冒险精神、征服的快乐和对现实生活的热爱。诗人在《仙后》中创造的诗体被称为“斯宾塞体”。

《浮士德博士的悲剧》

《浮士德博士的悲剧》,剧本,英国剧作家马洛著。它是根据新译成英文的德国民间故事书而写成的,叙述浮士德把灵魂卖给魔鬼,魔鬼供他驱使24年,到期后他的灵魂被魔鬼劫往地狱的故事。在这部作品里,作者肯定知识是一切力量中最伟大的力量。有了知识就可以获得财富,征服自然,实现社会理想,但是要获得知识首先必须和宗教蒙昧主义进行顽强的斗争。这部悲剧反映了人文主义者最终未能从宗教中解放出来的历史真实。

《十四行诗集》

《十四行诗集》,诗集,英国文豪莎士比亚作。在这部作品中,154首十四行诗每首自成一体,但循着一条主线,即友谊和爱情关系的变化和发展形成一个有机整体。诗人歌颂友谊和爱情,把两者看作人与人之间和谐关系的表征,特别强调忠诚、谅解以及心灵的契合,坚信美好事物将永存于世。

《罗密欧与朱丽叶》

《罗密欧与朱丽叶》,莎士比亚的著名戏剧作品之一。故事讲述罗密欧、朱丽叶二人于舞会一见钟情后方知对方身份,最后二人为了在一起,朱丽叶先服假毒,醒来发现罗密欧自尽,也相继自尽。悲剧以两家的械斗开场,以主人公之死换来的两家和好为结束。作者以此谴责了封建家族的内讧和封建的包办婚姻。罗密欧与朱丽叶为了追求自由爱情,敢于不顾家族的世仇,敢于违抗父命,甚至以死殉情,这在封建社会末期,对当时和后来的反封建斗争起了一定的促进作用。

《威尼斯商人》

《威尼斯商人》是莎士比亚的早期作品,是一部具有极大讽刺性的喜剧。剧中包含两个平行的情节:主要情节是威尼斯商人安东尼奥和犹太人高利贷者夏洛克之间围绕割一磅肉的诉讼而展开的冲突;次要情节是富家小姐鲍西娅遵从父命三匣选亲的故事。剧本的主题是歌颂仁爱、友谊和爱情,同时也反映了资本主义早期商业资产阶级与高利贷者之间的矛盾。这部剧作的一个重要文学成就,就是塑造了夏洛克这个唯利是图、冷酷无情的高利贷者的典型形象。

《亨利四世》

《亨利四世》,历史剧,莎士比亚的代表作。剧本一方面通过描写亨利王子平定北方大贵族的叛乱,来表现统一王权对封建割据势力的胜利;另一方面描写王子同福斯塔夫一伙人始而交往,终于断绝关系的过程,来表示一个英明君主的成长。通过这一系列活动,莎士比亚写出了一个理想君主的基本品质和成长过程。剧中的福斯塔夫是莎士比亚笔下最出名的喜剧人物之一。莎士比亚通过一系列难忘的喜剧场面,塑造出这样一个从封建社会向市民社会过渡时期的寄生者的典型。

《哈姆雷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