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问答式早教百科
15808500000028

第28章 1岁1个月~1岁3个月宝宝的早教(2)

语言能力提高练习

怎样为宝宝创造说话的语言环境

语言是在人与人的交往和接触中产生和发展的。所以宝宝语言能力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宝宝所处的环境,及爸爸妈妈对宝宝在语言能力方面的培养方式。

正常的宝宝在刚出生时,发音器官就是完整的,但是只能通过“哭”来表达情感,因为语言的表达不仅需要宝宝身体发育成熟,还需要爸爸妈妈创造外部环境条件。宝宝在开口说话之前,要听到、看到爸爸妈妈的声音和说话时的表情,才能学会。因此,爸爸妈妈要常和宝宝交流,宝宝通过反复的语言训练,能够逐渐懂得话的意思,进而可以说出有意义的话,而不再仅是“啊,哦,呜”的呢喃声。

怎样为宝宝创造说话的机会

宝宝学会说话的早晚,并不在于智力差异,而在于爸爸妈妈的教育和训练。这时的宝宝已经能听懂爸爸妈妈说的话了,爸爸妈妈就要多给宝宝创造说话的机会,训练宝宝模仿发音,一个字一个字耐心地教给宝宝。还应该多和宝宝聊天、给宝宝读书等,鼓励宝宝多听、多说、多练。

怎样引导宝宝把话说出来

宝宝在这一时期说话仍然限于个别简单的词,在宝宝提要求时,还是只会用动作来表示。爸爸妈妈在这时要鼓励宝宝把想要的说出来,比如鼓励宝宝说出“是”、“要”、“不”等,等宝宝说出来后,再满足宝宝的要求。

怎样给宝宝下达“小命令”

生活中,爸爸妈妈可以给宝宝下达一些命令,比如让宝宝“把拖鞋拿过来”、“把小熊给妹妹玩一会儿”,当宝宝做到后,要及时表扬宝宝,鼓励宝宝。

常给宝宝讲故事有什么益处

1岁左右是宝宝语言、听力发展的关键时期,让宝宝看图书听故事,对宝宝的语言和听力很有帮助,也可以增强宝宝创造想象中的世界的能力。常听故事能够帮助宝宝早点学会说话,宝宝会说的句子也会较长。所以在这一时期,爸爸妈妈要注意经常给宝宝讲故事,可以拿着图册一边让宝宝看,一边讲。

贴心小叮咛

这一时期的宝宝,还不适合听太复杂的故事,一般以一个故事有3个图画为宜,否则宝宝不能明白。

认知能力提高练习

怎样让宝宝认识形状

选择圆形、方形、三角形等图案,并可以把图案拿出拼版,让宝宝试着在拿出这些图案后,再放回拼板里。

怎样让宝宝认识大小和多少

把大小两样东西放到一起,如差异明显的苹果,告诉宝宝哪个是大的,哪个是小的,然后让宝宝把大的或小的递给妈妈。

认识多少时,把东西分成多、少两堆。告诉宝宝哪边是多的,哪边是少的,如果宝宝愿意继续学习,就和宝宝一起数数多的有多少个,少的有多少个。

情绪和社交能力提高练习

怎样让宝宝分辨表情

平时,爸爸妈妈要注意在宝宝面前做出高兴和生气等表情,让宝宝了解。比如当宝宝给妈妈拿了小板凳,妈妈要露出高兴的表情,让宝宝知道他做的这个事情是可以让妈妈高兴的。同时,在宝宝做了错事的时候,妈妈要露出生气的表情,同时告诉宝宝:“妈妈生气了!”让宝宝知道他做的这个事情是会让妈妈生气的,以后不可以再做。

宝宝独自玩耍有什么益处

给宝宝准备好场地和玩具等,让宝宝在家长视力范围内独自玩耍,如果宝宝一边玩一边和爸爸妈妈说话,爸爸妈妈要认真和宝宝答对,不要敷衍或表现出不耐烦。

生活自理能力提高练习

怎样训练宝宝自己坐盆大小便

满1岁的宝宝可以独立行走,并能听懂爸爸妈妈的话了,从此爸爸妈妈就可以训练宝宝自己坐盆大小便。训练宝宝自己坐盆大小便最好选择在温暖的季节,以免天气寒冷宝宝的屁股接触冰冷的便盆时产生抵触情绪。

一般来讲,1岁多的宝宝一天小便约10次。爸爸妈妈首先应掌握宝宝排尿的规律、表情及相关的动作等,发现宝宝有尿意后立即让宝宝坐便盆。逐渐训练宝宝在排尿前向爸爸妈妈作出表示,如果宝宝每次便前主动表示,爸爸妈妈要及时给予鼓励和表扬。同时,由于气候温暖,宝宝出汗多,小便少,间隔时间也比较长,爸爸妈妈对宝宝大便的规律比较容易掌握,方便让宝宝练习坐便盆。

1岁以后,宝宝的大便次数一般为一天1~2次,有的宝宝两天一次,只要宝宝大便很规律,大便形状也正常,就不必过于担心。大便前宝宝往往有异常表情,如面色发红、使劲、打颤、发呆等。只要爸爸妈妈注意观察,就可以逐步掌握宝宝大便的规律。让宝宝坐盆大便的时间不宜过

贴心小叮咛

开始训练宝宝坐盆大小便时,爸爸妈妈可以在宝宝旁边给予帮助,随着宝宝的逐渐长大和活动能力的增强,以后宝宝就学会自己主动坐盆大小便了。便盘在用后要及时清洗和消毒。长,一般以不超过5分钟为宜。

宝宝的睡眠时间有哪些特点

大多数的宝宝满1岁以后,每天睡眠14~15个小时就可保证宝宝身心健康的需要。在具体时间的分配上,一般为白天睡1~2次,每次2~2.5个小时,夜间再睡10个小时左右。

如何应对宝宝发脾气

宝宝为什么发脾气

几乎所有的宝宝在1~2岁阶段里都会发脾气,这是源于宝宝正常的成长和性情。爸爸妈妈不用认为自己没有教育好宝宝而因此感到苦恼,只要采取一些正确的处理方法,就可以轻松应对宝宝的发脾气。

当宝宝要做一件事,但却没有能力,也因此被爸爸妈妈阻止,甚至吓唬他的时候,宝宝会发脾气,大声叫嚷或者跺脚打滚。遇到这种情况,爸爸妈妈不要着急,要弄清楚宝宝为什么发脾气。

宝宝不会其他表达方式ê

这时的宝宝语言能力还不好,只能说少数的词,但是宝宝已经有了各种感受。面对挫败的时候,宝宝不会表达,只能用行动来表达——发脾气。

宝宝的思维还不合逻辑ê

这个阶段的宝宝还没有能力知道自己的行为会带来什么后果。比如,看见爸爸妈妈用刀给他削水果,他也想拿刀玩。他还想把方形的塞子塞到圆形的孔里,总之想要尝试任何可能。遇到这种情况时,爸爸妈妈怕宝宝受伤害、或者破坏东西,自然会加以阻止。但是宝宝还无法理解爸爸妈妈的“苦心”,他只知道,他要做的事情做不成,他达不到自己的目的,实现不了自己的意愿,他只有把强烈的情感,以发脾气的方式发泄出来,这都是因为现在宝宝的思维还不合逻辑。

爸爸妈妈要注意的是,这个年龄段的宝宝一般都会想做什么就去做什么,但是宝宝本身的智力还不能跟得上,而且宝宝的运动能力也达不到。但是,宝宝的这种想做什么就做什么的行为,在一定程度上对培养宝宝的坚强性格是有好处的,对宝宝日后征服各种新环境也很有帮助。在这种性格培养的过程中,发脾气自然就是不可避免的,也可以称得上是好性格产生的代价和副产品。

宝宝在学步期的挫折

在宝宝出现发脾气的1~2岁这一阶段,正好是学步期。学习走路对于宝宝来说,是一个复杂的大工程。在学习中,宝宝难免有害怕、摔倒后的委屈等挫败感,而当这种挫败感来的时候,宝宝自然会情绪激动,大叫大嚷地发脾气。这个时候,爸爸妈妈不要忽视宝宝的情感,要注意到宝宝发脾气了,说明宝宝需要帮助。爸爸妈妈应伸出手来帮助宝宝,安慰宝宝,帮助宝宝摆脱困境,同时增添了爸爸妈妈在宝宝心中的信任感。一个好的处理方式就能把这次发脾气转换成增进彼此亲密关系的好机会。

如何防止宝宝发脾气

找到宝宝发脾气的导火索

爸爸妈妈找到宝宝发脾气的导火索,可以在日后减少甚至防止宝宝发脾气的情况。宝宝发脾气一定是有原因的,是因为饿了、累了、厌烦了、病了?或者受到强烈的刺激?有的时候周围太多吵闹,使宝宝情绪烦躁;或者旅途中,宝宝在爸爸背着的三角吊带中时间太长了,不舒服;又比如爸爸妈妈一整个下午都在陪朋友玩,忽略了宝宝。这些原因都会导致宝宝大发脾气,爸爸妈妈把这些原因想到后,在下次就可以注意避免。比如下次再有客人来,爸爸妈妈让宝宝参与进来,可能就会避免宝宝发脾气。

驱散引起烦躁的因素

试着驱散导致宝宝烦躁的因素,使宝宝处于一个和谐、安全的环境中,在一定程度上就可以避免宝宝发脾气。比如,不带宝宝去人流过多的地方,贴心照顾宝宝,避免宝宝出现饥饿、口渴、尿湿等情况。

注意宝宝发脾气的征兆

在宝宝发脾气的暴风雨来临之前,一般都是有征兆的。这些征兆往往出现在身体语言上,比如宝宝在玩着玩着,开始嘟嘟囔囔,表情不愉快。这时爸爸妈妈要及时回应宝宝,哄一哄,就有可能避免“暴风雨”的来临。

明确地讲道理

宝宝在发脾气的时候,是非理性的,爸爸妈妈给宝宝讲道理是没用的。但是在平时可以多给宝宝一些明确、具体的教导话语,比如爸爸妈妈可以对宝宝说“客人来的时候,妈妈要陪客人,你要有礼貌,自己玩会儿玩具,妈妈过一会儿就来陪你”,这要比直接对宝宝说“不能发脾气,这样很不好”有用得多。

多表扬宝宝的好行为

生活中,爸爸妈妈多表扬宝宝的好行为,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减少甚至避免宝宝出现不良行为。当宝宝做了一件对的事情,比如宝宝在家里开开心心地和奶奶待了一个下午,自己看画册、玩玩具,非常乖。爸爸妈妈就可以告诉宝宝,这样不吵不闹很好,宝宝开心妈妈也开心。多向宝宝灌输这种愉快相处的好处,渐渐减少宝宝发脾气的次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