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能说会道办好事
15808600000024

第24章 学会说“不”也是一门学问(3)

有时候,占领对方的立场并不需要开口说什么,而只需要把自己所想表达的信息,巧妙地传达给对方,就能收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效果。

很多女白领把订婚戒指或结婚戒指戴在手上,就是这种用意。她希望不被人误会,让那些不清楚她的婚恋状况的异性尽早打消不适宜的念头——在男女关系上,有些话一旦说出口,双方都会很难堪。

所以我们在拒绝别人的时候,要首先要做到这几点:

第一、 首先要摸清对方的真实用意。

我们要首先占领对方的立场,首先就要知道对方的立场,只有知道了对方的立场,才能够有的放矢。了解对方的立场方法的方法有很多,可以通过朋友了解,或者通过其它渠道来了解,或者通过察言观色了了解,只要我们知道了对方的立场,就可以先占领他的立场。

第二、 要比对方先一步。

只有比对方先一步,才能够起到最好的效果。如果对方已经把自己的意思表达出来了。你再去说出同样的意思,就很明显是在逃避了。所以一定得比对方先进一步。

7. 巧妙地把话题转移开

说话过程中,如果对方有意无意地提及我们心中的隐痛、忌讳或者自己不愿回答的问题时,如果避而不答。或者沉默不语,会使双方都感到都很尴尬。这时最好的方法就是转移话题,使在场者的注意力从自己身上挪开。问话者见我方对其问题不予理睬,会很快意识到自己的鲁莽和无礼,从而不再追问。

某公司一位女士结婚,在公司散发喜糖,大家吃着喜糖,都高兴的朝这位女士祝福。刚巧该公司有一位尚未谈到对象的三十三岁的大龄女青年。突然一位科员开玩笑地对那位女青年说:“喂,什么时候能吃你的喜糖呀?”大家都望着那位女青年。那位女青年脸微微一红,把脸转向邻近的一位女同事,然后指着那位女同事身上的一件款式新颖的上衣问:“咦?这件上衣什么时候买的?在哪个商店买的?”两个人便兴致勃勃地谈起了那件衣服。

这位女青年很聪明,他使用的方法很巧妙。在大庭广众之下问大龄女子何时结婚确实是件很尴尬的事情。女青年碰到这个很不礼貌的问题时,处境十分尴尬,回答不好可能会引起大家的闲话,使自己陷入更加尴尬的局面。于是她立刻把话题转移到同事的衣服上,借以回避对方的无聊问题。问者受到毫不掩饰的冷落,自然也认识到自己的失礼,没有理由责怪女青年对自己的置之不理。

由此可见,在社交活动中,巧妙的转移话题是摆脱尴尬的有效方法。其实,巧妙的转移话题,还有一种方法,那就是截话头。不让对方把要说的话说出来,这样同样可以避免尴尬。

公司中的一对青年男女在一起工作,男方逐渐对女方产生了爱慕之情,急于要表白心愿。女方虽然心领神会,但是,却不愿将友情向爱情方面发展。女方认为还是不要说破,保持一种纯真的朋友情谊为好。于是,当这名男青年找到机会向那位女青年表白的时候,出现了下面的问答:

男青年:我想问问你,你是不是喜欢……

女青年:我喜欢你给我借的那本英语书,我都看了两遍了。

男青年:你看不出来我喜欢……

女青年:我知道你也喜欢学习英语,以后咱们多交换学习心得吧?

男青年:你有没有……

女青年:有哇!互相切磋,多向你学习,我早就有这个想法。

男青年:……

这位女青年3次截断男青年的话题,使得男青年明白了她的想法,于是,只好不再问了。这比让他直率问出来,女青年当面予以拒绝,效果自然要好得多。

截断对方的问话或请求,在他还没有说出,或者还没有说完某个意思时,即作出错答,也是一种很好的拒绝技巧。考虑到对方要问什么,在他的问话未说完时,就迅速按另外的方向思路作回答,一是可以转移其他听众的注意力,二是可以使问者领悟,改换话题,免于因说破造成尴尬局面和其他不良后果。

转移话题要求才思敏捷,口语技巧娴熟。在使用这一技巧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断答前要摸准对方的心理,“你一张口我就知道你要问什么”,“未闻全言而尽知其意”,这比错答的要求要高。

其次,要能抢得自然而恰当,比如从“喜欢”(人)而引论到“喜欢”(书),能瞒过在场的其他听话人。

最后,断答往往需要几个回合才奏效,因为抢一两次,对方还不能领悟答话者的真意,或者知道但是不甘心,继续发问,这就要求“连抢”多次,才能不漏破绽,达到目的。所以说难度大,技巧性强,但运用得当,效果就会很好。

8. 把刺儿藏在花蕊里

大家都读过著名作家莎士比亚的名作《威尼斯商人》吧,在这部名作里,好心的安东尼为了好友的婚事,向刻薄的犹太人夏洛克借钱,还不出钱来,就得让夏洛克割胸前一磅肉。最后聪明的鲍西亚,依据法律判准夏洛克从安东尼奥身上割取一磅肉,但同时规定:不准流一滴血,不准有丝毫超过和不足,否则就判夏洛克抵命并财产归公。结果斤斤计较的夏洛克只好放弃履行契约的要求。鲍西娅巧妙地使贪婪的夏洛克自食其果,最终一无所获。

聪明的鲍西亚将自己的锋芒隐藏起来,答应了夏洛克的请求,让他去割肉,但是却用“不准流血,不准超过和不足”这根刺狠狠地刺了这名贪婪的犹太商人一下。

在交谈中,经常有些人自恃有某些优势,提出某些过高的条件或一说出一些侮辱人格的话,在这个时候,就要能够进行反击是必要的。

如果一味的以硬碰硬,就会使事情走入死胡同,变得愈加不可收拾,所以要“反击”的巧妙,要把自己的“刺儿”藏在花蕊中,像鲍西亚一样,在微笑中让对方尝到被刺的滋味。

陈毅当外交部长时,有次出访印度尼西亚,就已陷入僵局的第二次亚非会议的会址问题再次与印尼的苏加诺总统磋商。苏加诺认为真正的力量在亚洲,所以会议不但要在亚洲开,而且要在印度尼西亚开。眼看话题僵持下去了,空气好像凝固了一样。十分紧张。陈毅这时和颜悦色,一字一句地对苏加诺说了一段极为精彩的话:“阁下是总统,总统就是统帅,而我只不过是个元帅。元帅当然要听总统的话啦!您统帅下命令,我元帅当然就要执行。但是呢,元帅嘛,也有给统帅提意见、提建议的义务嘛。如果统帅老是不接受元帅的建议呢,元帅还有什么干头呀?我这个元帅只好辞职不干了。”

这段不紧不慢,不愠不火的婉转的外交辞令,绵里藏针,深入浅出,向苏加诺传达了一个这样的信息:你如果坚持己见,对不起,我就不配你玩了。但是这话说得表面上很客气,把苏加诺捧作统帅。苏加诺是明白人,待翻译有声有色地把话译出来后,苏加诺慌了神,忽地一下子站了起来,脱掉帽子,在座位附近转了两三圈,半认真半开玩笑地说:“元帅阁下,你真厉害!”顿了一下,他无可奈何地说:“我接受你的意见,就在非洲开吧!”一场外交风波就这样烟消云散,陈毅的一席话使中国又获得一次外交胜利。

面对固执己见的苏加诺,陈毅故意把自己降到弱者位置,指出自己作为“元帅”只有给统帅提意见的权力,而真正的决定权是在苏加诺手中,让苏加诺得到了面子上的满足,这自然令苏加诺感到受宠若惊。但接着,陈毅又指出,如果苏加诺这位“统帅”老不接受“元帅”的意见,那么,“元帅”也就只好辞职不干了,言外之意是中方将不得不采取一些不利于两国关系的消极措施。这一下,苏加诺不得不清醒下来,冷静地权衡利弊了。

把刺儿藏在鲜花中,可以在保持不撕破脸面的前提下,对对方造成一定的压力,使对方感觉到被刺的疼痛,就会使事情出现转机,得到圆满地解决。

有一个商场营业员,遇到一位中年男子要退电饭锅。那个电饭锅已经用得半新半旧了,这个中年男子却粗声粗气地说:“我用了一个多月就坏了,这是什么东西呀?你再给我换一个!”营业员耐心解释,他却大吼大嚷,满口脏话,说:“我来了你就得给退,光卖不退算个什么东西。”营业员虽然知道他是无理取闹,但为了不使争吵继续下去,影响自己的正常销售,便温和地对他说:“您这只电饭锅已经使用过一段时间了,又没有质量问题,按规定是不能退的。你执意要退,那就卖给我吧。”说这就从自己的衣袋里开始掏钱。就在她掏钱的时候,那名执意要换锅的顾客不好意思地停止了争吵,悄悄地离去。

显然,营业员用“把锅卖给自己”这个刺儿,刺痛了对方,反衬出对方无理和恶劣,从容地制止了事态的发展。

怎样才能够更好地将此隐藏在花蕊中呢?需要住以下几点:

第一、得找到对方的要害。

也就是说,这根刺得找的好,刺得准,只有找到对方的要害部位,准确得刺中他的要害,才能够使对方尝到被刺的感觉,如果不能够做到这一点,只能使对方更加地得寸进尺,反而助长了对方的士气。

第二、 刺要很好地隐蔽在花蕊中。

也就说,这根刺要隐藏的好,只有刺隐藏得好,才能够不伤和气,才能够打倒自己的目的。如果没有隐藏好,到最好有可能激化矛盾,达不到自己想要的目的。

第三、 把握好刺的力度。

在刺的时候,刺的力度一定要把握好,如果刺的浅了,对方没有感觉,如果刺得深了,则会使对方开始反抗,同样也不太好。所以这个力度一定要把握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