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能说会道办好事
15808600000033

第33章 把握好说话的“度”(1)

1. 不要把牛皮吹得太大

在与人交往中,有些人总爱吹牛,适当地吹吹牛,可以活跃一下气氛,促进彼此的关系,如果是过度了,那就会得到反面的效果。有一首儿歌唱得很有意思,唱得就是吹牛的事:

小白兔,说大话:

天下数我最胆大,

老虎屁股我敢摸,

狮子胡子我敢拔,

大象都得听我话。

看见黄狗跑过来,

一蹦一跳逃跑了。

这首儿歌唱出了那些爱说大话、吹牛的人的窘象。在现实生活中,总有一些人爱说大话,爱吹牛,却不知道有个限度,结果给自己造成了很大的麻烦。

有一个小女孩,总是爱说大话,经常向人家胡乱吹嘘,甚至情不自禁地说假话。比如,她对邻居说她的物理成绩特别棒,曾在老家上海获过全市物理竞赛第一名。结果,当他的爸爸与邻居聊天,谈起她的物理成绩特别差时,邻居吃惊地问他的爸爸:“您女儿不是得过物理竞赛第一名吗?”爸爸被问得丈二和尚摸不清头脑。还有一次,这个女孩对新来的班主任说自己的爸爸是外贸局局长,不久,这位班主任就来求这位女孩的爸爸帮忙将她爱人调到外贸局去。女孩子的爸爸只好红着脸跟老师说,她爸不是什么外贸局局长,只是一位普通的职员而已。结果是双方都很尴尬。

这小女孩为了自己的虚荣心,总是爱说大话、爱吹牛,结果“纸里终究包不住火”,随着谎言的破灭么自己和她人带来了很大的麻烦。其实,像这位小女孩说的大话的还不太要紧,大不了脸红一下,,假如因说大话招来灾祸,甚至要掉脑袋,那就不合算了。

明朝的大文学家宋濂曾经写了一篇名为《大言》的文章。在文章中他虚托一位名叫尊卢沙的人,说明了吹牛无度的危害 :

秦国有一个叫尊卢沙的人,经常在人前吹牛,大肆宣讲自己有奇异功能,以致吹得自己都相信自己利害无比。秦王不任用他,还嘲笑他没有真才实学。他对秦王说:“您别嘲笑我!我到楚国去发挥我的才干。”说完,打点行装,就投奔楚国去了。

在秦楚边境,楚国边境上的关员把他给拘留了。尊卢沙说:“你们可别这么对待我,我是来给你们楚王当老师的!”关员一听吓坏了,赶紧把他送到楚王那里。楚王的外交大臣把他安排到国宾馆住下。过了几天,外交大臣满脸赔笑地问尊卢沙:“先生不小瞧我们这么个偏僻的小国,不畏路途遥远,将为楚国的强盛出力,令我佩服!咱们见面的时间太短,我也不敢推心置腹地与您交谈。别的也不敢讨教于您,只想问您一下您将怎么辅佐楚王?”尊卢先生一听,便火了:“这么高级的秘密,怎么是你这种人可知道的?!”外交大臣吓坏了,赶快把情况向上卿汇报。上卿接见了尊卢沙,像对待大臣那样对待他。尊卢沙没有见到楚王,又发怒了,声称要告辞。上卿很害怕,怕国王追究他不举荐人才的过错,急忙向楚王报告。

楚王一听,马上召见了尊卢沙。但尊卢沙丝毫不为所动,使者跑了三四回。他才答应见面。见了楚王,只行长揖之礼并不跪拜,并对楚王高声说:“楚国东有吴越,西有秦,北有齐与晋,都对楚国虎视眈眈,不久前,我经过晋国边疆地区,听说晋侯正在图谋进攻楚国,杀了白马、摆了仪式与诸侯会盟,声称:‘不给楚国造成灾难,大家以后就不见面了!’人家都投璧祭河了,您还睡大觉?!”

楚王问他该怎么办,他说:“我指天发誓,您只要任用我尊卢沙为卿,楚国一定能强盛无比!”楚王被他的大话唬住了,就封尊卢沙为卿。

三个月过去了,他没什么特殊表现。不久,晋国国君真地率诸侯军队进攻楚国了。楚王害怕,马上召见尊卢沙,让他出退敌之计。尊卢沙一听晋师真地来了,也吓呆了,迟迟说不上话来。在楚王的再三逼问下,尊卢沙对楚王说:“晋国军队实在厉害了,我看还是割给晋国些土地为上策!”

楚王一听,火气就上来了,气得一跳多高,命令人:“把这个笨蛋给我扔牢里去!”把尊卢沙一关就是三年,最后削了尊卢沙的鼻子,将他驱逐出境。尊卢沙对人们说:“从今往后,我是记住吹牛召祸了!”,从此再也不敢吹牛了,一想吹牛,就捂一下鼻子,再也不说话了。

尊卢沙爱说大话,爱出牛。他虽然欺骗了楚王,作了高官,但终于在楚王急需他的时候暴露了真面目。于是,楚王割了他的鼻子并把他驱逐出境。

由此可见吹牛的危害。管子就说过:“言不得过其实,实不得过其名。”鲁迅先生也说过:“我想,大话不宜讲得太早,否则,倘有记性,将来想到会脸红。”邓小平说得更响亮:“说空话、说大话、说假话的恶习必须杜绝。”这就告诫人们,遇事要采取实事求是的态度,说话要留有余地,千万不要说大话,不要吹牛。不然,说了大话,脸红一下倒也无妨,引出别的事来就不合算了。

那么怎么才能不说过头话呢?按以下的建议去做,或许能收到一定效果。

第一、客观认识自己。

在吹牛的人都不能够正确认识自己,要么过于自尊,要么过于自卑。所以,在说话的时候,要能够正确认识自己。过头的话不要说,自己办不到的事情不要说,只有这样,才能够不出漏子,不闹笑话。

第二、正确对待名誉。

过度吹牛的实质就是爱慕虚荣,沽名钓誉,喜欢追求表面上的东西。要想不吹牛,就不能把华而不实的东西作为追求的目标。只有脚踏实地,有一说一,有二说二,才不会闹出笑话来。

2. 拿捏好说话深浅的分寸

说话的深浅,也是交往中需要注意的一项重要内容。该说得要说,不该说得一句话也不能说,要拿捏好说话深浅的尺寸。

有一些人,他们在与人交往和办事时不大受欢迎,原因就可能是因为说话不知深浅造成的。许多人总以为自己能把握住自己的言行,其实并不尽然。有很多时候,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我们并不能很好地把握自己的言行。在我们身边,有许多做人的忌讳,有许多行事的机理,我们并不十分清楚,如果自以为是,自作聪明,心直言快,信口开河,说不定就会触了说话不知深浅的霉头。

如果拿捏不好说话的深浅,锋芒太露,便会伤及人心,令对方常年忌恨;古人有句话叫做:“逢人只说三分话,不可全抛一片心。”这句话,实际上就是说要“话到嘴边留半截”。我们在与人说话时为什么要“只说三分话”为什么要“留半截”

其实就是要拿捏好说话的深浅度,不可随便拿起话来乱说。乱说话的坏处体现在多个方面,一是乱说话容易得罪人,二是乱说话容易授人以柄,三是乱说话容易惹起是非,四是乱说话容易把事情搞砸,五是乱说话容易让人听不懂。只要你说的某句话引起了以上这些坏处,那就证明你可能把某些话说“说深了”。

“辣妹”维多利亚因为说错了一句话就赔偿了对方15万英镑,这就是说话没有深浅的最好见证。

两年前,“辣妹”维多利亚在参观一家有名人签名的纪念品专卖店时,随口说了一句话,遂被告上法庭。

2001年3月,维多利亚在肯特郡的一家签名纪念品商店的橱窗内看到一幅贝克汉姆的签名照片。她随口就说那并不是自己老公的亲笔签名。没想到对方因此向法院控告维多利亚诽谤。经过近两年的法庭聆讯,日前法院做出判决,除了必须赔偿店方5.5万英镑外,维多利亚还须支付超过10万英镑的诉讼费用。

“辣妹”一句话不慎,付出了也算是沉重代价,这就是说话不知道深浅的后果。

当然说话也不可藏得太深,否则言浅意微,不痛不痒,无人在意,起不到任何作用。所以,语言表达只有做到不深不浅,才能达到既激励人又不伤害人的目的。

但是也不能过浅,有时话说浅了也无益处可言。话说得太浅容易说话不到位,表意不明,达不到表达效果;或者抓不到本质,击不中要害,解决不了问题,说话过于肤浅,人就显得肤浅,得不到应有的重视。

所以,我们在与人说话时既不能说得太深,也不能说得太浅。要把握说话深浅的分寸就必须做到恰到火候,要学会采取恰当的方式、巧妙的语言对别人的观点、请求或自己的观点和要求作出间接的、含蓄的表态或试探,不要把话说得太满或过于直露。不要直截了当地表示全部态度,避免与对方短兵相接式的交锋,并给自己留下充分的回旋余地,以便在事情发展过程中随机应变,把握主动权,应付自如地应付各种局面。

小张就很懂得说话的分寸。他刚刚托一位朋友为自己办件事。可是忽然听说这位朋友被捕“进去了”的传闻,他一时也闹不清真假,就到这位朋友家里探望。家里只有这位朋友的夫人在家,满脸愁容。小张开口道:“老陈怎么不在家呢?出差了?”朋友的夫人长叹一声:“唉!没出差。胃病又犯了,昨天送医院去了……”

你看,小张深知说话的深浅之道。如果他张口就问老陈是否被捕了,那场面估计是很尴尬的。小张转了圈子,问询老陈的夫人。如果老陈真的被捕了,他的夫人自然会说出来;如果没这回事,她就会莫名其妙地反问。这样,小张的目的就算达到了。这就是说话要拿捏深浅的学问。

那么怎么才能够做到说话深浅有度,让人爱听不惹人烦呢?要做好以下几点:

第一、把握好自我表现的尺度。

得意者更易于忘形。当自己在某方面取得了一些成绩,兴之所及,容易过高地看好自己,甚至据此而贬低别人。殊不知,尺有所短,寸有所长,说话就容易过火。所以,当一个人在工作、学习和生活上踌躇满志时,更应该时时警醒自己,保持不卑不亢的态度和谦逊的品德。

第二、要控制好自己的情绪。

当处于气急败坏的情况下,就容易说话口无遮拦,往往出言不逊,仿佛不揭开对方的疮疤便不足以泄愤。这时候所说出的“过火话”虽然解了一时之愤,却容易引发更恶劣的反抗甚至长期被对方怀恨。后果。这显然是得不偿失的。

第三、 提高语言修养。

有些人说话过浅,总是说不到点子上。关键就是因为自己语言修养太差,总是东扯一句,西扯一句,总也说不到位。所以,要把握说话的深浅,就要努力提高自己的语言修养,才能够做到张弛有度,深浅自如。

3. 掌握好说话轻重的尺度

生活有禁忌,做人有禁忌,说话更应该有禁忌。如果说话没有禁忌,大家都一脑子捅到嘴,张口即来,毫不考虑后果,那么社会就没有秩序可言了。说话的禁忌说到底就是说话的轻重。同俗话说的“凡事都要有个度”一样,说话时也都要根据时间、人物、事件、地点的不同,选择说话的严厉程度,这样才叫说话有轻重。有了分寸,才能把话说圆。而有说话者总要有听话者,也就是说,一个人“张嘴说话”时最少要面对一个以上“听话”的人,说话的目的是要向对方传送某种讯息,如果没有分寸,你传送的讯息就会出现偏差。

人人皆知说话时有一个轻与重的分寸问题,但这个分寸怎样把握呢?要把握说话轻与重的分寸,就必须首先认清说话的对象——即听话人的具体情况,如果听话人是一个很通事理的“明白人”,你说的话就不必太重,蜻蜓点水,点到即止,一点即透,因为对方就像一面灵通的“响鼓”,鼓槌轻轻一点,就能产生明确的反应。

所谓“重”。就是把话说得直露些,尖刻些,有一定力度,有一定的警示性。而所谓“轻”則是把话说得隐晦些,浅淡些,客气些,简单些。由此可见,说话轻与重的分寸是根据听话的具体情况界定的。

如果说话没有轻重,在和人家交往时就会遇上很多的麻烦,甚至闹出很多不愉快。《厦门日报》曾经登出过这样一篇文章,大体内容是某君在家里跟妻子就经常用玩笑话相互交流。两人都喜欢狗,平时表达爱意也是狗长狗短的。吃饭前妻子常对他说的话是“洗洗你的狗爪爪”;而读到报刊上的好文章时丈夫也常会对妻子说:“竖起你的狗耳朵好好听着。”长此以往,“狗言狗语”习惯成了自然。

一天,此君将熬夜赶写好的一份材料请领导过目,领导看后说:“写得不错,里面没有错别字吧?”此君在家说惯了的话竟顺嘴就出来:“肯定没错,不信你就睁大狗眼睛好好瞧瞧!”话刚出口他就知道自己的话乱了分寸了,于是连忙道歉:“对不起,领导!我跟我老婆说惯了……”

不料这话一出口,分寸就更乱了。领导是位女士,而且很年轻。

这位先生就是没有把握好说话的轻重,在家夫妻之间无论开什么样的玩笑都不多份,但是来领导面前开这样的玩笑就有点说不过去了。

有些人在日常交际中,对问题缺乏理智,不考虑后果,一时性起,说话没轻没重,以致说出一些过头的话,既伤害了他人,也妨害了自己。

有一对夫妻吵架,两人唇枪舌剑,各不相让,最后丈夫指着妻子厉声说:“你滚,我永远不想再见到你!”妻子一气之下,离家出走,再也没有回来。

这样的例子在日常生活中屡见不鲜。有一位家长让5岁的儿子从l数到100,但儿子每次数到20时总是数错。家长就不耐烦地指着儿子说:“你真笨,简直像头猪一样。”这话伤害了孩子的自尊,儿子当时就拉长了脸。

这类说“过”了、说“绝”了的话,虽然有一些是言不由衷的气话,但是对方听来,却很伤心,故常常引起争吵、嫉恨,甚至反目成仇。

所以说,“过火饭不要吃,过头话不要说”,“话不要说绝,路不要走绝。”这话说得还是很有道理的。

那么应该怎样才能够把握住说话的轻重呢?导致人们说话没轻重的原因,有思想认识方面的原因,也有语言表达上的问题。因此,要想把话说得恰到好处,就需要作多方面的考虑。

第一、端正自己的思想认识,控制住自己的情绪。“语言是思想的直接现实”,语言的失当,往往是思想片面的必然结果。要防止谈吐过头,首先需要从端正思想认识人手。既要实事求是,又要学会全面、辩证、发展地看问题,力争使自己对人对事有一个公正全面的评价。

第二、要分清场合、人物、地点。

有时候一句话,在这个地方说,当着这个人的面说,可能是一句妙趣横生的话,但是如果换个地方,换个人来说,就会变成一句没有轻重的话,所以一定要注意场合、人物、地点。

第三、注意口语表达的准确性。

有时候说话没有轻重,主要因为说话不准确,容易让人引起误会,让人说话没有轻重,所以,要注意自己说话的准确性,避免说出过火的话。

4. 该直则直,该曲则曲

说话除了深浅、轻重有讲究之外,还要注意说话的曲直。该直说得要直说,该变着弯说得要变着弯说这样才能够起到最好的效果。

有时候,有些话你藏着掖着,反而容易使人多心,所以这时候不妨直言相告,把道理说白了,讲透了,大家自然也就理解了。如果把真诚的思想和感情直接表达和抒发出来,受话的一方一般也会动以真心,施以诚意。

1949年底,商务印书馆遇到了困难,董事长张元济先生找到当时的上海市市长陈毅,请求借款20万元摆脱困难。

但是,是激情况却不容乐观。当时的经济情况很严峻,国家刚刚解放,百废待举,要一下拿出20万元,是很困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