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旅游地图去,你的旅行
15809400000013

第13章 台北——躲在12月热闹的夜

三毛说:「红尘十丈,茫茫的人海,竟还是自己的来处。」

那是她的台北,似乎是没有什么关联的台北,从那里开始也在那里结束。

我的台北呢?在哪里起步……

红尘滚滚中的台北

台北不比东京那么潮流前卫,不比香港那么狭小拥挤,也不比上海那么小资情趣,它是大家心中的台北。我试着问了几个朋友,你脑海里的台北是什么样的呢?

沛伦,《大周末》编辑:我的印象呢,台北的街边有很多矮的建筑,有骑单车的男生,炽热,容易流汗,街边的水果摊很好看,还有711,711旁边是个小书店,书店的老板在睡觉,就这样的印象。

Eleven,资深生活达人,《周末画报》编辑,标准的处女收拾达人,以前是酒搭子现在安心在家看书。他心中的台北是一个可以让人懒下来的地方。

仙人掌,资深美食评论家,《外滩画报》编辑,天秤座上升星座是处女的死党。他的台北像杨德昌的电影,安静而温和。

而我的台北是一座充满踏实、安然的生活气息与美感的城市。

在我老家的房子里有一个小盒子,一个装鞋的小盒子,它现在的作用顶多只是一个收藏记忆的盒子,里面藏着我青春年少时收集的磁带和当时与同学、朋友往来的信件。那些磁带不知是否还能播放,而现在我更不知道要拿什么来播放它们。也许磁带中的声音早已经变了味道,又或者在这岁月的磨灭里仅仅成了箱底的记忆。

有时候我很好奇,为什么人会喜欢回忆往事。我想了很久才想通这个道理,因为往事都是美好的又或者苦涩的,忆苦思甜,都是一种怀念。现在过得虽然好,但是老去了,时代变了,一切也都变了,没有青涩纯洁的爱情,没有缩衣节食买新装的快感,更没有几个朋友可以坐下来说句贴心话的机会,大家见面无外乎是为了拿出各种高科技产品而聚会,各种网络技术和世界渠道让熟人也变得冷漠。

不知为何,写这段文字的时候,我的脑子里一直是台湾音乐人范中沛《孽子》中的背景音乐一一在台北的小弄堂里,父亲用力在抽打着儿子,大骂着“不孝子,不孝子”,一句句歇斯底里地怒骂着,山东的口音回响在台北街道,那是怎样一种时空和地域交错的复杂感受。

在忠孝东路的玫瑰唱片行里,我找到了那张喜欢了很久的DVD——《春光乍泄》。电影里那晦涩而尖刻的感情终究没有归宿,走了的人和留下的人又保存着怎样一份纪念?

外面是车水马龙的台北街头,我只身从上海一路辗转来到台北,世界因为有了这些电影和唱片而联系在了一起。

这是我心中的又一个台北,一个到处流淌着音乐的城市。

小时候在家附近有一个新华书店,旁边有一家小小的音像店。现在想来,那应该是我童年通往台北的第一条路,当时盗版的磁带只要6块钱,我的第一盒磁带是小虎队的《青苹果乐园》,封面上是三个干干净净的大男生。没有CD机,是用父母结婚时叫不出牌子的大录音机每天在我的小房间里一遍遍重复地放着。

那是我对于台北最初的印象,小虎队卖力地唱着:“周末午夜别徘徊,快到苹果乐园来,欢迎流浪的小孩,不要在一旁发呆,一起大声呼喊,向寂寞午夜说Bye Bye……”

那个时候,我并不知道周末有什么意义。周末,只是无数的试卷,偷看电视的时光,关于苹果乐园到底是什么?我一无所知。

不睡觉的城市

全世界应该没有几座城市不靠夜店和便利店而让人流连她的夜色吧。那么在台北的夜晚,一定要去的地方就是诚品书店。

因为是工作签证,不能直飞台北,所以很多时间都花在了路途上。早上八点的飞机飞往香港,下午两点又转机飞去台北,真正抵达台北已经是晚上7点多钟了。

同事刚好因为《1626》周年刊的原因要去采访《康熙来了》,于是我抱着十二分的期望以为台北第一站就能见到蔡康永和小S,结果经过一整天的周折到达酒店时已近晚上八点,筋疲力尽。同行的工作人员兴高釆烈地要去吃好吃的麻辣锅。话说火锅应该是成都、重庆的产物,可是到了台北硬是变成了台湾麻辣锅。这麻辣锅一来是麻二来是辣,没有区别啊。

麻辣锅从大陆传到台湾后经过不断地改良,现在比较典型的是吃到饱和单点。吃到饱就像日本的自助餐,多少时间内吃完,畅吃,两种唯一相同的是可以不限制地加鸭血和豆腐,直到今天我也没有太明白为何会有鸭血和豆腐之说,只是这些现在都成了台湾麻辣锅的招牌。

酒足饭饱后已经是十点多了,去《康熙来了》的现场录制肯定是没戏了,回去睡觉又感觉太早。酒店正对着台北101,透过整个落地玻璃能够分外清晰地看到眼前的台北。洗澡之后的疲惫感蔓延到全身,但奇怪的是虽然疲惫却依旧没有倒床睡觉的念头,我知道这样的深夜十二点,唯一能去的只有一个地方一一台北敦南诚品书店。诚品书店就像是台湾的一个标志,像台北的代名词一般,是在台北不可能错过的地方。

于是,初到台北的深夜我不想睡觉,迈着些许疲惫的脚步,怀着一点点的小兴奋向24小时不打烊的台北敦南诚品书店出发了。

敦南24小时书店并没有想像中的那么小,当然也不能和信义的诚品书店相比较。位于二楼的书店分为杂志、畅销书、外文书、小咖啡店几个部分,你可以深夜一点在此看书发呆直到天亮。就像电影《一页台北》那样,很多台北人在睡不着的深夜都喜欢来此席地而坐,拿一本中意的书,慢慢数着夜晚的寂寥。

我独自向杂志区走过去,顿时就停下了脚。可能因为工作关系偶尔也会去国外的书店,但是诚品书店的杂志区还是品种齐全得让我傻了眼,并且连一些日本杂志派送的小包和礼物都有专门展示。这一点像极了台北的风格,温文尔雅,礼貌待人。

在诚品书店里能够看到很多女生独自来此,想想已经是深夜快两点的时间,这里安全又宁静,她们都放弃了睡眠而在此寻找精神食粮,可见诚品书店的魅力有多大。

相对大陆的图书而言,诚品的价格并不便宜,可是不知道你会不会同我一样,当置身在这里的时候便自然而然地掉入这巨大的诱惑之中,疯狂地买书,十分渴望把那些装帧精致,内容有趣的书带回家。我想,背着重重的一包书从台北转机到香港,再拖回上海的事情肯定不止我一个人会做,因为很少有人能够抗拒深夜的诚品书店。一踏入书店你便会喜欢这里干净整洁的木地板,那是可以随便坐在地上看书的样子,也是你时常能够在电影里见到的样子。诚品书店带着一些亲和力也透着股距离感,亲和力是太多熟悉的电影和书本里提到过的,距离感就是你和台北的距离,书店的风格划分得非常清晰,从杂志到畅销书、英文书、小礼品,每个部分都做了十分细心地摆放和区别。除此之外,畅销书和新书折扣几乎是每周定期更换。开书店就像是开餐厅一样,内容和服务的好坏直接影响是否能吸引更多的读者来此读书,爱读书起码比爱吃来得更有品质吧。

TIPS:

1 诚品书店很安静,所以请把手机调成静音或者震动,也不要大声说话,切记在这样的店内要先为别人想想。

2 诚品书店可以刷银联卡,并且买到一定的额度还有折扣,非常方便和划算。

去看看三毛的台北

说起台北一定要聊一下我心中的三毛。

一直珍藏着少年时在新华书店里买到的小薄本:从《撒哈拉的故事》到《万水千山走遍》。我无数次幻想荷西的样子,应该是风度翩翩的大男孩的样子吧,带着三毛居住在沙漠里。在那个没有网络的年代里,那些书就这么陪伴着我度过了一个又一个暑假。我在另外一个城市读高中,距离家大概有40分钟的车程,往来穿梭的都是那种小Bus。周末回家的时候,我带着行李坐在颠簸的车厢里安静地读三毛的小说。我一直想知道,书中描写的是一个怎样的世界,她与荷西之间又是一段如何真挚的感情。整个读书时期,我都行走在她书本里的字字句句。直到后来当我得知三毛在台北的医院里自杀,那些曾有过的猜测和幻想如同一场旧梦,瞬间醒了。

最后我买到了《回声》这张唱片,那是三毛笔下的故事,被齐豫和潘越云一次次地呼唤回来。荷西还是我想像中的荷西,而她始终都是我心中的三毛,谢谢他们陪伴了我整个懵懂的少年期。

今天,我依旧喜欢在自己的笔记本上写着“万水千山走遍”,只是当我走下飞机的那一刻才发现,台北其实并不是属于三毛的台北。

台北是她的开始也是结束。

地图上说,三毛在台北的公寓位于南京东路4段小巨蛋附近,但我去了几次也没有找到。后来,站在台北街头,我想,这个城市住了那么多我喜欢的人,我怎么可能一站站地去拜访。只要我们曾一起呼吸过这城市的空气,经过的岁月不管是良辰美景还是坎坷多变,他们都已经安身在此,留下了属于他们的痕迹。后人来悼念或者缅怀的不过是每个人梦中的台北。

台北人很实在,很多地名和食物都是就地取材。

小巨蛋其实是一个游客不常去的地方,它如同香港的红磡一样是城市的符号。小巨蛋的前身是1958年的一个棒球场,只是后来太多的艺人都把在这里开演唱会作为事业成功的标杆,“小巨蛋”才慢慢地成了演艺圈的一个重要标签。2005年,小巨蛋有过一次大规模的翻修,后又重新投入使用。至此,但凡能够在小巨蛋开演唱会的艺人都是要靠实力或者唱片销量说话的。如今的小巨蛋是一个集体育场地和商场娱乐为一体的大型游乐地,如果你有机会提前在“年代售票”上查询到演唱会的门票,便可以亲自感受一下属于小巨蛋的魅力。

这些,与三毛无关。只是三毛台北公寓的不远处就能看到小巨蛋而已。当你行走在探访三毛旧居的街道上时,你才真切地感觉到时间的变迁,那些怀旧的情绪与现代的城市面貌互相交叠,如同穿梭在多面的时光里。

TIPS:

从“台北车站”搭乘“板南线”,至“忠孝复兴站”,再转搭“木栅线”至“南京东路站”下车即可到达小巨蛋。

台北潮流走透透

来到台北一定要去大名鼎鼎的忠孝东路,俗称东区。

因为工作关系去拜访过两次东区的潮流文化。与东京的原宿一样,东区在台湾年轻人的流行文化里是不可或缺的。第一次其实是误打误撞走到这里,干净整洁的街道、整齐有序的路边摊和风格各异的东区潮铺比比皆是。有那么一瞬间,我甚至有点怀疑自己是不是身在台北街头。

如果要问台北人哪里的路边摊最好吃,大概每个人都能如数家珍地和你说出一大堆。事实证明对于一个热爱食物的城市而言,你随便在哪里都能找到好吃的料理,哪怕不合你的口味,你也会感觉与没有大排档的城市相比已经十分美味了,为何?竞争。挤挤挨挨的路边摊吸引的多半是周边的客人,美味与否由他们来评判,所以除了穿衣以外,吃也是很重要的台湾流行。

同行的Moa是工作伙伴,美丽的女孩,早年在美国读书,我一直觉得她身上有着无限夏威夷的美式热情,开朗又温文尔雅。

我们在路边找了一家小店,点了炸花枝、贡丸和香肠,还有一份台湾牛肉面,统共加起来不过几十块钱。店面干净,老板服务热情。这一点从细微之处便深能体会,比如你点了某个味道的丸子,店家会告诉你说“不太好吃耶,你可以选择其他”。我很纳闷,既然不好吃又为什么还在卖呢?热情的台湾店家告诉我,因为这些是台湾传统小吃,像我们这样的外来客,第一次尝试很有可能吃不惯。当然,如果你抵挡不了诱惑,非要尝试一下,店家会非常贴心地为你服务,那种从细节上体现出来的周到让人倍感温暖。

点上一份不吃也觉得没问题,没错!这就是文化差异。

东区最早是从几家自营店铺开始发展的,其中的很多店家都是早期在西门町开店后来选择来了东区。相对西门町的亲民,东区多了几分个性。最早东区的店铺多为本土品牌,直到最近几年才开始有国际比较知名的例如Undercover、Head Porter进驻到了东区。这是一个你看得到变化的潮流街区,过去的、新兴的都汇聚在此,可以逛、可以吃的店越来越多。

台湾的时装流行文化深受日本文化的影响,因此初到台北,你常常会惊呼:哇!怎么像是在日本!

没错!无论是爱穿裙子的女生,还是各种简约系的潮流设计,都无一例外地受到了日本潮流的浸染。当然,由于气候、环境等多方面的因素,外来潮流在台北落地后也形成了自己的风格。例如因为天气关系,通常以Tee文化为主的城市不会看到很多厚重的棉衣,他们更习惯层叠搭配法。无论是在西门町还是在东区,随处都能看到各种穿着个性的年轻人,只是很多时候我会有一些困惑,什么时候这里才有属于台北的潮流品牌,可以在世界潮流领域发光发热?

在一次对一位韩国造型师的采访中我问他,香港、台北,还有大陆的流行文化,他更中意哪一种?他坦言更爱的是香港,起码可以买到类似5cm这样包装和流行感都十分不错的本土设计。

因为宣扬亲民文化,台北更像是一个适合生活的城市。2010年年底,我有幸参加了Simply Life音乐节,本来以为也无非就是像国内的某些水果音乐节一样有同类的演出,于是并没有抱很大的期望。

演出地是在台北市区内的一个公园里,是一个有点类似798的地方,有很多厂房,每一间厂房都存从食品、创意、设计到品牌的各种展示柜台,非常有条理和值得逛,并且很干净。

相对于国内的创意集市,简单摆一些笔记本和Tee,这里简直就是一个大型的游乐场。除此之外,每天不间断的现场Live也相当吸引人。非常幸运,我去的当天,压轴就打张惠妹和陈升。

除了售卖吃喝玩乐的各类商品外,最让我吃惊的是还有一个区域专门为独立出版的年轻人展示的平台。你可以自信地拿出你的独立创作杂志和设计在此售卖或者结交更多的朋友。就像主办方说的,其实一切只是需要简单一些,大家就会更加喜欢,简单做一件事情,简单爱恋一场。

阳明山上看星星

去阳明山并不在计划之中,只是那天刚好酒足饭饱,Moa提议说不如去泡汤吧,反正闲着也是闲着。我想想也是,来一次台北,如果只待在市区应该是一件很无聊的事情。

从酒店打车去阳明山其实也没有想像中的那么远,因为台北并没有那么大。这段距离应该还没有从静安寺打车去上海浦东那么远。大概20多分钟,出租车便开始在蜿蜒曲折的山路上前行了,电台刚好是台北之音的调频。

“在台北生活,就听台北之音……”

半山腰开了很多不同的温泉旅馆,价格从几十块到几千块不等,我们沿着山坡往上走随便找到了一家,大池的汤是男女分开来泡的,整个温泉旅馆像极了日本的风格,简单干净,付了钱直接走到更衣室和洗澡的地方。温泉是半露天的,一半热水一半冰水,难道这就是传说中的冰火两重天?我自己偷笑。可能不是周末,只有两个客人在热水池里泡汤,边上还有一个迷你的桑拿室。跳入水池抬起头便是星空了,想一想已经多久没有如此自在地仰望星空了呢?

在城市里生活,除了工作还是工作,琐碎不堪,犹如行走在单行路上一样无法回头。

阳明山的美妙之处是离市区很近,想泡汤或者登高可以直接开着车向山顶前进。每年春季,更有大型的阳明山花季观赏樱花,其盛况绝不亚于日本的美景。如果你看过《第36个故事》,那么你一定记得桂纶镁开车前往市区买海芋的样子。海芋,也叫马蹄莲,白色的花朵随着阳明山的风一路向前,满满一车的海芋从山顶运往了市区。如果是白天来到阳明山,那不妨沿着竹子湖走一走,每年12月到次年的5月,这里都有长满了白色花朵的海芋田,十分壮观,美到令人窒息。

TIPS:

可以从阳明山站转坐9号公车到竹子湖下车即到,大部分去阳明山的台北人都是开车前往的,如果是外地人打车或者租车都是不错的选择。在捷运的台北车站也有车直接抵达阳明山。

你心中的台北

对于很多人而言,台北就像是一个梦,梦中绕着魂牵心系的乡愁感。那是从刘文正时期开始延续的梦,也是邓丽君小姐唱过的关于小城故事的梦,更是东方快车、小虎队、林志颖的舞台梦。

我想,我的台北梦一定也和林志颖有关。这大概是1980年左右出生的一代人初高中期都曾有过的一个梦,一个唱着歌、跳着舞的林志颖给的关于夏天的梦。

那真是唱片的黄金时期,我的台北主角是林志颖,更多的人应该会是张信哲、无印良品……2010年冬天,我重回台北,刚好是滚石30周年演唱会结束时期,跟在后面的是一堆耳熟能详的名字:飞碟唱片、福茂唱片、百代唱片……那么多熟悉的名字变成一张张磁带或者CD,那是最好的时代,也是难以复制的时代,因为一切都已经过去了。

听着滚石30周年的《快乐天堂》复制版,似乎很难想像李宗盛、潘越云、张艾嘉、周华健、齐豫都曾经如此年轻过,掰着手指头你几乎都说不完那些经典的名字:齐秦、娃娃、陈升……如果这时你正站在台北的街头,伴着那些老歌,仿佛感觉这些你喜爱的歌手也站在你的身边,他们和你在同一个城市里呼吸着、生活着,顿时心中就温暖了起来。

台北的便利店多得和香港一样,可是台北的便利店又各不相同,各有特色。整个台北几乎被711和全家两个连锁便利店所占领,多到一条街上就有好几家,比如对街会同时出现两家711的现象。

第一次到台北感觉很好奇,明明同一家店为什么还要分别开在对面。台北人说,台北实在太方便,以至于让人懒惰了下来,如果家楼下有一家何必又要过个马路跑去另一家。如果那样,这边的人大概就不会选择711了吧。而便利店的细微之处还不仅仅只是便利,贴心的方便和亲和力也是十分值得大陆便利店学习的。台北便利店吸收了日本以人为主的经验,每家店的服务员都热情好客,并且大一些的便利店还有桌椅供你休息,小到关东煮、烤红薯,大到各种吃喝玩乐、生活用品一应俱全,并且各大电视台轮番播放由桂纶镁和仔仔主演的便利店温暖又精致的广告。我想,任何一个走进台北便利店的人都会即刻爱上拥有便利店的超级生活。

我突然想起第一次去台北是2009年的秋天,当时和苏还未分开,刚好赶上万圣节。同事约我去吃麻辣锅,结果酒就那么一杯一杯地喝多了。我坐在出租车里倒头看着窗外的台北之夜,大街上到处都是万圣节Party上穿得稀奇古怪的人群,我半醉半醒地看着这个正在狂欢的世界,打算直接回酒店倒头睡觉。

深夜接到苏的电话,我从床上爬起来,昏昏沉沉地低声问,怎么了?还不睡觉?我喝多了……

电话那边是一段静音,苏轻轻说,我想你了。

我嗯了一声,没有多说,心安理得地挂上了电话。

有些人,有些城市,你会一直遇见,也会一直错过,就像是冥冥之中你们注定没有缘分一般。虽然前一刻还拥抱在一起,但也许是时间未到,你不知道下一秒你们便相隔千里。这是后来我才明白的道理,相遇和错过只在一个细微的瞬间,那些想念看似清浅不着痕迹,娓娓道来时也常常感觉不够深刻,于是便习惯轻描淡写地对待,直到失去。

我不知道,与苏之间,我们是否有过重来的机会,是在哪个瞬间。

再一次来到台北,是2010年的冬天,同样的季节,同样的地点,只是这时的我们已经选择了分离。很奇妙的感觉是我无法给这个人发任何一条短信,我已经不需要告诉她是否平安抵达,也不需要告诉她是否又一次醉在了台北的街头,更不需要告诉或者了解彼此现在是否幸福。

言犹在耳,但思念却像是一道线被轻轻地画了过去,又好像童年时期丢失的一件心爱的玩具。我清楚地知道心之所向,且伤口依旧疼痛,可是我已经无法再拥有。

2010年12月的台北街头,暖阳高照,我在711买了City Cafe的热拿铁,抽点四中南海,等待捷运,耳机里是庾澄庆的歌声。

想起好朋友在BLOG里的一句话:

“我相信每个人心中都只能承载很少的感情容量。比如:恋人1人,好友3人,亲人4人。或类似的如此。我会原谅你的。假如你把我忘记了。”

时间是魔鬼,不经意地就让他流进了你的血脉,又不经意地让你老去了一些。

这个城市,是我仅能够给苏和自己的,如果一切都是真的,就请忘记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