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建筑山西老宅院
15816500000034

第34章 艰苦创业勤勉守成

千金之家比一都之郡,巨万者乃与王者同乐。

——(西汉)司马迁《史记》

1912年10月30日的晚上,清风徐徐,星光闪烁。北京德昌饭店高朋满座,觥筹交错,这是以榆次车辋常氏大德玉为首的山西22家票号财东们在此举办的一次盛宴,山西富商们热烈欢迎在日本居住多年的维新运动领袖梁启超回国。精英荟萃,气氛融洽,能与梁启超这样的中国思想界巨子交往,无疑让京城的山西商人感到荣幸和自豪。这位毕生从事改革和文化事业的颠沛流离之人,对山西商人在中国商贸金融领域的成就给予充分肯定,他感慨地说:“我在海外十余年,对于外人批评我国商业能力,常常无辞答对,惟独对有长久历史、有基础、能继续发达的山西商人,我常常自夸于世界人之前。”山西之所以在明清的五个世纪能以“海内最富”为人称道,与当年居住在深宅大院里的人们生生不息的业商奋斗经历是分不开的。正是在山西的这些宅院里,经营有方、聚财有道的商人们,运筹宅院之中,决胜千里万里之外,他们是一代甚至是几代无愧于子孙、无愧于乡亲们的商战英雄。

勤勉敬业,勇猛进取。创业难,守成难,知难不难。清初康熙年间(1662—1722),随着蒙汉贸易禁令的解除,祁县人的生意做到了口外归绥一带,不少人在长途贸易中成了腰缠万贯的富商。祁县乔家始祖乔贵发就是这样的人物。乔贵发早年父母双亡,家中一贫如洗,乾隆年间(1736—1795)乔贵发只身勇闯口外,以自己的勤劳勇敢和敬业进取,在包头一带苦干30余年,先是为一家商行拉骆驼谋生,待有些积蓄,开起了豆腐坊。乔贵发踏踏实实做事,清清白白做人,诚实经营有道,童叟不欺,生意不断扩展,从豆腐坊到经营客栈和货栈,经营范围从绸缎布匹到米面粮油、生活用品,应有尽有。乔贵发的“复盛公”商号从包头起步,不断发展,开设了典当业、估衣铺、钱铺等等,扩大“复”字商号的经营,从“复盛公”到“复盛西”、“复盛全”、“复盛协”、“复盛锦”、“复盛兴”,进而开始操纵一些行业,并且把商业经营活动延伸到了平津地区和东北三省。光绪七年(1881),乔家创办了大德恒票号,光绪十年(1884)创办了大德通票号,成为闻名全国的商业资本家。

太谷曹家的发迹史也别有味道。曹家先人曹晋卿,是曹氏由太原迁往太谷的第一人,以务农为主,还经营些砂锅、豆腐、豆芽一类的小本买卖。曹家祠堂里,供奉着扁担、磨盘,就是告诫后人永远铭记祖先创业的艰难。到了清初,曹家的曹三喜勇敢地前往关东,做些小本经营,渐渐在当地立足。又经过了两三代人的拼搏,财源滚滚来,家产至万贯。晋商中的许多人之所以赚到了大钱,一个最根本的原因就是他们能够不畏艰辛,贸通有无,长途贩运,追逐货利,曹家也不例外。为了做大生意,曹家的几大商号如“砺金德”、“三晋川”、“彩霞蔚”,纷纷出资,在张家口、赤峰、天津、济南、徐州、库伦、恰克图等地开设商号,组织起规模较大的船队、驼帮,跨出家门,跨出国门,开始与俄、日、朝等邻边国家进行贸易。为了经销茶叶,曹家从福建、浙江、湖南买进茶叶,就地进行加工包装,由天津等地发散,运送到库伦、莫斯科、伦敦等欧洲的一些城市,输出茶叶,购进毛毯、呢绒等生活用品,在远距离的对外贸易中,曹家赚取了足额利润。据一些曾经在曹家商号做过伙计去过蒙古、俄国的老商客们回忆说:曹家的商队来往于千里万里外的沙漠、草原、高山、险谷之间,随行者生活中的艰辛,常人难以想象。遥远的路途,干燥的沙漠,寂寞的旷野,饿了就在驼背上啃几口干粮;渴了就地喝几口凉水,有时甚至连凉水也喝不上;困了就地入睡,或躺在牛车里。沿途经过的地方,白天或许在骄阳炙烤之下,晚上露宿又要饱受凄风苦寒的侵袭。在这种恶劣环境中长年累月的奔波,必须有超常的吃苦精神和创业精神,也需要相当的体力、智力做后盾和支撑。

像乔家、曹家这样的可以修建得起豪门大宅的几十上百家的山西明清富室人家,大都有着一部凝聚着先人血汗的发家史。在各个商号里,对于勤勉的具体条规或许不相同,然而,黎明即起,洒扫庭除,行为端庄,对人恭敬,手脚要勤,言语要少,答话要响亮,办事要严谨,等等类似的规矩是相同的。清人纪晓岚在《阅微草堂笔记》中说:“山西人多商于外,十余岁辄从人学贸易,俟积蓄有资,始归纳妇。”颇有“匈奴未灭,何以家为”的古风。山西平阳府席铭(1481—1542),少时习举子业不成,又不喜农耕,常对人讲:大丈夫如何能不立功名于世!于是游历四方,懋迁居积,广积财物至巨万金。当年前往包头要经过“不是丢钱财,就是刀砍头”的杀虎口,但顽强进取的山西商人毫不退缩,离别家乡,离别妻儿,开辟了一条以山西、河北为枢纽,穿越长城,纵贯蒙古戈壁大沙漠,到库伦,再至恰克图,进而深入俄境西伯利亚,又达欧洲腹地彼得堡、莫斯科的国际商路,在长城内外大江南北创建了赫赫辉煌。明清两代几百年间,山西商人长途贩运,万里行贾,这种“贸迁四方”的精神正是山西商人重商敬业的最好说明。

规章制度,大都是言传身教,一代一代传之后人。这些规章制度制约着商号从业人员的言行举止,规范着商号的经营活动。太谷曹家明末创业,清初发迹,乾隆、嘉庆时,商业活动达到了鼎盛。民国27(1938年)的统计数字表明,曹家经商300多年,盛时商号至640多处,其中三多堂一支就有400余商号;曹家的财产多达1200万两之巨,其中三多堂一支占有半数,雇用人员成千上万。这样一个大的商业集团,必有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比如掌柜、伙计的亲朋,不得在同一商号;所有雇用人员,必须学习写字、记账、打算盘一类的有关知识;号内人员不准携带家眷外出,不准在服务的当地娶妻成家,不准赌博,不准吸毒,不准宿娼嫖妓,违者轻则扣罚劳金,重则开除出号;每逢年节,曹家商号的所有人员都要举行祭祀仪式,向“磨神”焚香跪拜,感谢神灵保佑,并由东家、掌柜亲自磨制豆腐,款待家人和店内伙计,以示不忘祖业。在曹家商号中,管理非常严格,员工必须终身恪守号规,平日在号内须穿大褂,外出或与人洽谈生意时,要加穿马褂,以示恭敬。在用人方面规矩也有很多,如试用制、顶身股、升级制,都是约束员工勤勉向上的有效方法。

正是由于这样的家族文化支撑,曹家后人几百年来不仅守住了家业,而且大大拓展了曹氏商业,形成一批在全国很有名气的大商号。在辽宁朝阳县的曹氏三泰号,起初是个小小的豆腐坊,同治年间(1851—1861)以钱铺为主,同时还经营豆腐生意。清中叶雍正年间(1723—1735)重组的曹家六德公,是曹三喜的孙辈们联合组建的曹家商号总部,开始时资金仅60万两,乾隆年间(1736—1795)增加到300万两,直到光绪十八年(1892)最后解体。用通五账庄,管理朝阳一带大小几十个商号,这是一个投资机构,负责按年度、按标期(一年4次)将东家的银子投放到所属的曹家商号里,年终结账,分红取息。砺金德,是曹家的又一所金融机构,业务范围还包括了京津和江南一带曹家的大小商号。三晋川是道光年间(1821—1850)曹家开设的一所账庄,专门负责山东省和西北地区以及在朝鲜、日本的曹家商号,该商号在1937年七七事变之后被迫停业。锦泰亨是一所经营茶、烟、绸缎业的商号,道光年间(1821—1850)在张家口开设,直属砺金德管辖;锦泰亨还是曹家对外贸易的主要商号,曾将曹家的生意做到了蒙古的库伦,俄罗斯的莫斯科、圣彼得堡,法国的巴黎,英国的伦敦等地。这样大的商业网络,如此辉煌的经营业绩,得益于曹氏几代的创业者,也得益于曹家数代勤勉的守业者。

创建蔚字五联票号的介休侯氏,道光年间(1821—1850)在介休北贾村里大兴土木,修筑庭院,在侯氏的大厅里,悬挂着著名书法家徐润的一幅楹联:“读书好经商好学好便好,创业难守成难知难不难”,这是对后辈的期望,也是对侯家立业的总结。侯氏自乾隆、嘉庆年间(1736—1820)发迹,至嘉庆末年侯氏由侯庆来执掌。侯庆来在嘉庆二十三年(1818)考中副榜贡生,既有功名,也有真才实学。道光初年,侯庆来紧随平遥日升昌的改制,将“蔚”字商号改组为五联票号。侯庆来的孙子侯从杰(1848—1908),是晋中鼎鼎有名气的理财能手。侯从杰的墓志铭写道:“君姓侯氏,讳从杰,字单峰……诰授通议大夫,赏戴花翎,郎中衔,光禄寺署正加四级附贡生……世以权奇子母为业,委任志成,推心置腹,以信为主,虽支部几遍全省,千里一呼无不相应。庚子以后,海内大局岌岌,君独筹划周密,他商亦均其法,偶有忿事,待君一言而解。”这是山西商人的精明,后代的自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