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旅游地图乔家大院
15819000000024

第24章 名人墨迹

乔家大院的名人联额以仿制居多,但一院外宅门光绪三年(1877年)平定州李穀(gǔ)人题联乃真迹。联曰:“近圣人之居美富可瞻,顾多士升堂入室;从大夫之后典型在望,仰前贤举善称仇”。上联为孔子之典,“美富可瞻”见《论语·子张》之“夫子之墙数仞。不得其门而入,不见宗庙之美、百官之富,得其门者或寡矣”。下联“举善称仇”为祁奚大夫之典。上下联相结合,表达了希望子弟以古圣先贤为榜样,功成名就的美好祝愿。同时,一院屋门前有联曰:“积德为本,续先世之流风心存继往;凌云立志,振后起之家法意在开来。”此联各地多有引用,同样希冀子弟能够在修身养性的基础上,承前启后、继往开来。

五院正房二层有联“读书好,经商亦好,学好便好;创业难,守成尤难,知难不难”,原为介休大贾“侯百万”侯庆来过厅楹联。侯庆来曾根据其父之字“蔚观”,将侯氏的一系列商号改为带有“蔚”字的蔚字号,以铭记其父创业之艰辛。后来,经过侯庆来父子的努力,蔚字号终于发展为国内著名的票号。该联典出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二十二回》之万雪斋先生的书房楹联。文曰:“读书好,耕田好,学好便好;创业难,守业难,知难不难”。两联相比,原来的耕田变成了经商。读书与经商结合,恰得“儒商”之妙。

二院屋门前有清代学者、著名书法家陈希祖所书“言必典彝行修坛宇,门无杂尘家有赐书”一联,意在彰显雅量高致的君子之风。上联为言行有度。其中“典彝”为常典。晋郭璞注《尔雅注疏·卷一》有“典彝、法则……常也”。宋邢昺(bǐng)疏曰:“皆谓常礼法也”。“坛宇”为界限。战国荀况《荀子·儒效》有“君子言有坛宇,行有防表”。唐杨倞(liàng)注曰:“累土为坛;宇,屋边也。防,堤;表,标也。言有坛宇,谓有所尊高也。行有防表,谓有标准也”。下联典出唐姚思廉《梁书·王暕》之“居无尘杂,家有赐书”。唐李善注曰:“韦昭《吴书》曰:刘基不妄交游,门无杂宾。《汉书》曰:班彪幼与兄嗣共游学,家有赐书,好古之士自远方至。”

四院影壁龛悬有清初著名画家、书法家,“海阳四家”之一的查士标所书楹联“有书留晋魏,无事话羲皇”。此联与上联类似,表现出非经典、圣贤不尊的气节。上联之魏晋为书法史上的巅峰时期,当时书法大家辈出,尤以并称“二王”的王羲之、王献之父子最具影响力。东晋王羲之有书圣之称,其《兰亭序》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同时,清乾隆“三希堂”所藏王羲之《快雪时晴帖》、王献之《中秋帖》、王珣《伯远帖》三件墨宝皆为晋魏之书。对晋魏书法的推崇,恰与查士标的书法家身份相吻合。下联中的“羲皇”为华夏三皇之一的伏羲,与神农、黄帝一道被尊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更重要的是,伏羲还创造了文字,结束了“结绳记事”的历史。在唐代诗人储光羲的《同王十三维偶然作》中,就有“腹中无一物,高话羲皇年。落日临层隅,逍遥望晴川”之句。

四院屋门前有清成亲王永瑆(xīng)书联“秩叙昭宣弥纶广大,文章挥霍倾吐宏深”。成亲王为清代著名书法家,与翁方纲、刘墉、铁保并称“翁、刘、成、铁”。联中“秩叙”为次序,“弥纶”为包罗、涵盖。此联之大意为天理昭彰包罗万象,文章挥洒尽显高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