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旅游地图王家大院
15819100000007

第7章 大院的坎途与新生

目前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恒贞堡、视履堡及孝义祠,即“王家大院”,历经坎坷而留存至今,诚可谓幸存的大院。这片王氏族人兴建的大院自建成后,经历了族人因捐官、吸鸦片而衰败的人世沧桑,也经历了鸦片战争、太平天国、义和团、八国联军、辛亥革命等一系列社会动荡。其后,又历经阎锡山驻军、解放军围剿、土改、“文化大革命”、动迁,最终修复后呈现在世人面前。院和人的关系正如铁打的营盘和流水的兵,一个日月经天,一个与世沉浮。

恒贞堡建于乾隆四年(1739年)至乾隆五十八年(1793年),曾是王氏聚族而居的所在,有数十户人家在此安居,堡门上高悬着“合堡同宗”的大匾。道光年间,当其中一户将自家宅院卖与孙姓后,新主人对匾额上“同宗”的说法颇为不满。至于堡院里其他的王氏族人,则不愿意接受更换匾额的要求。协调之下,新来的住户把一段土坯堡墙包成了砖墙,王氏族人这才将匾额改作“合堡同德”。据温毓诚《静升王氏六百年》记载,在1946年解放静升的战斗中,当地阎锡山地方武装保安团顽固对抗,将恒贞堡作为最后据点。他们在堡墙四角筑了四个碉堡,同时又在堡门上方大修工事。这四个碉堡两天内就被解放军一个团的兵力攻下,使敌人一个营的兵力退入堡内。后来,解放军工兵从堡门外一座院子的窑洞内开掘地道,直达堡门楼下。他们在为装殓烈士而预备的棺材内填了近千斤炸药,置于洞内,终于将堡门炸毁,全歼了敌人。

视履堡建于嘉庆元年(1796年)至嘉庆十六年(1811年),建造者王汝聪、王汝诚兄弟三代内就因吸食鸦片而家败人亡。其曾孙王嘉言更是潦倒不堪,到光绪十七年(1891年),仅以964两白银便将整座堡院典与田荣祥,其后也没能逃脱沿街乞讨的命运。易主后的视履堡直到20世纪90年代初还被称做田家大院,直到后期修缮时才凭堂屋正梁上的题记而“认祖归宗”。

孝义坊及孝义祠先后建于乾隆四十九年(1784年)及嘉庆元年(1796年),是朝廷在族人王梦鹏身故后,为旌(jīng)表其孝义而建造的。然子孙不争,盛极一时的孝义祠在民国年间便被其后裔以区区2000吊铜钱的价格卖给了杨姓。碍于颜面,遂将孝义坊上的“王梦鹏”三字一一凿去。

新中国成立后,在轰轰烈烈的土改运动中,恒贞堡与视履堡被分给200多户贫下中农,这千余口人一住就是40多年。幸而当地民风淳朴,才使大院得以在50年代初到“文化大革命”的数次政治运动中保存下来。当政治运动来临、院内精美的装饰面临毁损时,村民往往会通过涂抹遮盖、就地掩埋等方法加以保护。直到20世纪80年代初,一位南方商人来到王家大院视履堡内的养正书塾,要拿一辆红旗小轿车换取以竹为主题的石雕门框时,还被当时住在院内的老太太一口回绝。至于孝义祠,则在收归集体所有后,为存放供销社的贵重物品而环以围墙,方得以完好地留存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