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旅游地图卦山
15819500000002

第2章 易经八卦——传统哲学思想的根基

卦山,当然要先从“卦”说起。

“卦”来自《易经》,《易经》或称《周易》,是产生于我国先秦时代的国学主要经典。中国古哲学书籍《周易》,是建立在“阴阳二元论”基础上对事物运行规律加以论证和描述的书籍,其对于天地万物进行性状归类,天干地支五行论,甚至精确到可以对事物的未来发展做出“预测”。《易经》是中国传统思想文化中自然哲学与伦理实践的根源,对中国文化产生了深远而巨大的影响。

“卦”相传是由伏羲氏与周文王(姬昌)根据《河图》《洛书》演绎并加以总结概括而来(同时产生了易经八卦图),是华夏五千年智慧与文化的结晶,被誉为“群经之首,大道之源”。在古代,是帝王之学,政治家、军事家、堪與家、商家的必修之术。从本质上来讲,《易经》是一本“卜筮”之书。“卜筮”就是对未来事态的发展进行预测,而《易经》便是总结这些预测的规律理论的书。

我国古代哲学家认为,宇宙为“太极”,太极生“阴阳”(或称“两仪”),阴阳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是古代人类对客观事物如时间、空间、自然等万事万物的分类和概括。它用“—”来表示“阳”,称为“阳爻”;用“——”来表示“阴”,称为“阴爻”。使用三个阳爻与阴爻符号相互交叉组合,可形成八种变化图形,这就是“八卦”。八卦又分“伏羲八卦”(先天八卦)及“文王八卦”(后天八卦)两种说法。伏羲八卦,相传为伏羲氏创作,据说这个八卦乃太极图的演化;文王八卦是后天八卦,相传是周文王的创作。八卦各有名称:乾、坤、震、巽、离、坎、艮、兑。先天八卦与后天八卦的排列、象徵方位及所象徵的数不同。我们这里说到卦山,它是文王八卦图形排列,从西北方向开始,依次为乾、坎、艮、震、巽、离、坤、兑。

民间为了方便记忆和认识八卦,把八卦图形的特点概括为一个口诀:乾三连,坤六断,震仰盂,艮覆碗,离中虚,坎中满,兑上缺,巽下断。读音:乾qián,坤kūn,离lī,坎kǎn,兑duì,震zhèn,巽xùn,艮gèn。

八卦代表八种基本物象:乾为天,坤为地,震为雷,巽为风,艮为山,兑为泽,坎为水,离为火,总称为经卦,由八个经卦中的两个为一组的排列组合,则构成六十四重卦。

“卦”所包含的万事万物,较为复杂。如乾卦“”,除表示“天”,又表示马、君、父、玉、金、寒、冰、木果等;再如坤卦“”,除表示“地”,又表示十二属相的牛,还表示母、布、釜、吝啬、众、柄等。后来道家方士用“卦”来宣扬天命论,是对卦本意的曲解。

按说“卦”(周易)的产生、发明,是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历史的特有产物,早在西周时代已经定型,它比佛教、道教要早很多年。佛教自东汉时代传入中国后,经过六百余年的消化融合,到唐代已经是完全中国化了的佛教。中国佛教既融会了印度佛教,又贯通了中国道家、儒家和魏晋玄学的哲理。魏晋玄学主要经典是“三玄”,即《周易》《老子》和《庄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