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与人的发展往往是对应的,有时候这种对应会以激烈冲突的方式表现出来。现代科技已经不是卫星上天、原子弹爆炸、军事科技的发达,这些国家层面的成就,而是体现在人们的具体生活中。科技发展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深入地渗透在人们的日常生活当中,并且将一个令人惊叹的世界越来越真实地呈现在人们的面前。
今天推动人们生活发生巨大变化的最重要的科技成就,无疑就是网络科技的发展及应用。在这方面也出现了很多灿若星辰的风云人物。
乔布斯将庞大的计算机小型化,比尔·盖茨给它加入便捷的视窗系统,最终使曾经是庞然大物的计算机进入了寻常百姓家。乔布斯又在消费电子领域掀起飓风,让人们将整个世界装进自己的口袋里。乔布斯这颗巨星刚刚陨落,扎克伯格这颗璀璨的明星又冉冉升起。
如果说乔布斯带给人们的是无边界的信息应用的话,那么扎克伯格就是为人们的思想联结创造了平台。尽管扎克伯格创业的时候只有20岁,到2012年也只有27岁,但是扎克伯格带给人们的改变是深刻的。
信息科技的发展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为我们的生活提供如此周到的服务,足不出户就可以遍知天下事,就可以买到你想要的东西,而且也正是网络将所有人变成了市场的平等选择者。无论你走到哪里,天上的卫星在遥远的太空为你指引方向。信息技术为人们编制了一张无形的网,正是这张信息之网,每天为人们提供如此难以想象的便捷服务。
从网络科技的发展及应用中,我们隐约可以看到这样的趋势,即这个世界正在朝着将人们紧密连接在一起的方向迈进,这种连接不仅仅是信息方面的沟通,最终要实现的将是思想意识层面的互融,人类社会将更加紧密地连接成为一个意识共同体。
不过这一切的发生,并不是科技本身所导致的,而是人的意识发展规律本身所决定的。如果说科技的发展导致了网络社会的形成,还不如说是人的意识连接最终创造了网络社会。
使人们百思不得其解的是,为什么偏偏是美国主导了信息技术的发展?美国的发展历史只有两三百年的历史,而且工业革命也并不是最先从美国开始的。尽管科技的发展作为国家核心竞争力,早已成为各个国家发展的重点,但为什么偏偏是美国一枝独秀,群星灿烂?
如果要了解美国科技文化发展的根源,那么从科技领域的代表人物乔布斯身上就可以一览无遗了。无论从哪个角度看,乔布斯都是一个杂合体。“嬉皮士、佛教徒、私生子、科技巨子、企业家”,无论是肉体上还是精神上都是如此,这也体现了美国移民文化的总体特征,没有文化的局限,也没有说什么样的文化占据主导,而是各种文化相互交汇。
回顾美国的历史就会发现,不同的文化相互融合是其突出特征。美国早期是欧洲移民建立起来的,并以英国移民作为主导。因为英国是君主立宪实践较为成功的国家,国民的主体性表现得较为突出,所以北美移民更多体现的是独立性和建立在这种独立性基础上的文化自由选择。因此由独立人所构成的文化体系,也就成为思想文化最为开放的体系。
文化创造力的诞生,往往是不同文化思想相互交汇的结果,单一的文化思想是不可能产生所谓的创造力的,这是由人的思想创造是意识的自由连接这一本质所决定的。因此,两种不同的文化交汇作产生的创造力就像是自然生命的繁殖过程一样会产生新的生命。
文化的交汇,并不是简单的混合,而是产生完全不同于原有文化的思想创造,形成一种新的文化形态。乔布斯本人也自诩自己实现了人文与科技的融合。他本人修习禅宗,对他影响最大一本书就是铃木俊隆的《禅的初心》,乔布斯终其一生,都是在实践书中那句话“做任何事,其实都是在展示我们内心的天性。这是我们存在的唯一目的”。
众所周知,禅宗诞生于中国,是中国文化的特色,而禅宗本身的产生又是印度佛教与中国文化相互融合的产物,也是文化相互交汇所产生的新生命。实际上美国之所以具有文化科技的创新力,在那些所谓的创新点上,也往往是东西方文化的交汇点。所以尽管乔布斯终其一生没有来过中国,但是却与中国文化的渊源很深。
20 世纪 50 年代,禅宗由铃木大拙和铃木俊隆传入美国,理查德?贝克评述称:“铃木大拙只手将禅带到了西方,这个移植的历史重要性,可媲美亚里士多德和柏拉图——他们两人的作品分别在13世纪和15世纪被译成拉丁文。”[21]
今天人们强调文化交流融合的重要性,也认识到文化思想的交汇在创造力产生过程中的基础性作用,但是文化的融合与创新并不是脱离开人本身而存在的,文化的交汇要由人去实现。而这个实现文化交汇的人,在文化当中就必须是独立的,充当自由选择者的角色。只有在实现了人本身的独立,并确立了人在文化当中主体地位的情况下,人才能够自由地选择不同的文化。而恰恰是美国具备了文化交汇的条件——人的独立性与主体性的成就。
由此我们也可以得出,文化现象的本质就是思想意识碰撞融合产生创造的过程。人文与科技的融合,将理想与现实很好地结合起来。乔布斯发现了艺术、科学与商业三者的交叉点,并且建立了一家能体现这一交叉点的公司。
从乔布斯身上我们可以看到,只有世界文化的大交汇才会产生如此绮丽的创造。那只咬了一口的苹果是否使人想到了《道德经》的智慧——“大智若愚,大巧若拙”,不完美乃是最完美。使用着具有精妙体验的苹果产品,是否让人们想到中国古人的理想境界“至于至善”。在这里文化没有了你我的分别,在意识自由的选择中被传承,被发扬,被创造。这些也使人感受到,真正的文化精髓,在主体性的自由选择者那里会具有怎样的力量。
文化的问题,并不是人之外的问题,而是人本身的问题。如果文化丧失了人的主体性选择,文化也就丧失了融合创造的可能,仅仅变成为僵化的形式。不管人们以什么样的名义保持某种文化,最终仍会丧失文化的生命力。文化本质上并不属于某个民族或某个国家,而是属于全人类的共同财富。每个人都是文化选择的主体性存在。
迄今为止世界上还没有哪一位企业家像乔布斯一样,在去世之后仍受到全世界如此广泛的敬仰与纪念。有人这样评价:“乔布斯让他的这只苹果在当今的影响力超越了牛顿的那只苹果,也超越了亚当的那只苹果;这只咬了一口的苹果正是乔布斯的精明过人所在,不完美乃是最完美。”[22]在其一生当中,我们可以深刻地体会到激烈的文化冲突在他的内心所产生的影响,但这也在他的意识层面形成激烈的交锋。他自小就处于这种意识的激烈冲突中,真实的现实环境迫使他不断进行自我的探询,最终找到了自我价值实现的途径。
意识模式的重复在他的身上也体现得较为明显,在他 23 岁那年,和他父亲类似,他也遗弃了自己的女儿,尽管后来他弥补了这一过失。
在乔布斯身上,也体现了一个人成长独立过程中都会有的规律,那就是只有当一个人变得一无所有的时候,他才会发现自己有什么。有人说乔布斯的一生深刻地改变了这个世界,但是这种改变并不仅仅在于它进行了商业模式的创新,也不在于他为人们提供了具有开创意义的产品,而在于隐含在这种创新背后的思想意识改变。也有人说,乔布斯真正的改变,来自于他对自己生命的改变,正是在经历了一次次的失败挫折,不断重塑自我,才创造了出如此令世人瞩目的辉煌。
乔布斯真正的影响力,实际上并不仅仅是科技创新,而是思想文化的影响力,这种影响力来自于他本身不断实现意识自由的过程。正是这种实现了自由的思想,才能够如此广泛地震撼人们的心灵。
乔布斯所说的很多话,都是发自自己的灵魂深处,是对别人讲,更是对自己讲,但往往能够在人们内心当中产生强烈的共鸣,好像那个声音也发自自己内心。这是因为乔布斯恰恰说出了人们心底的声音。在某种程度上,乔布斯成为了人们心灵的导师。
乔布斯的生命历程,就是不断的追求自己成为一个人的过程,成为一个灵魂觉醒的人的过程。乔布斯说:“不要让别人的意见淹没了你内在的心声。最重要的,拥有跟随内心与直觉的勇气,你的内心与直觉多少已经知道你真正想要成为什么样的人”。他的建议是“唯一做伟大工作的方法是爱你所做的事。如果你还没找到这些事,继续找,别停顿,尽你全心全力,你知道你一定会找到”。
这些认知,说明了人的本源性存在——“意识之我”是如何超越固有的意识模式之上,最终实现主体性自由的。而这样一个过程就是确认自我的过程,也是实现自我的过程。没有这种主体性的超越,人的存在始终只是意识模式的复制品,永远找不到人本身存在的独特价值。
乔布斯的一生也提醒人们,人本身与自己所创造对象之间的关系。不是由创造的对象来改变人,人始终是主体性的存在,只有人本身才能够改变一切,不要指望自己被改变。虽然创造发明,可以给人们带来便利,但是这种改变也仅仅是表面的,真正能够改变世界的是人本身,是技术背后蕴含的人性觉醒与意识自由,是用人本身的价值去衡量世界的价值。
造就乔布斯的是那个无形的力量源泉——本我,是那个保护自我呈现制度的环境,让他自由地成为自己,而又不会超越自我的边界,这个时候的自我就成为了创造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