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阳光八万里:古清生散文精选
15829000000039

第39章 车过大别山

车在浠水县的白莲河水库边坏了,看见巴河的那一丝兴奋,忽然的就被焦虑逐去。油路的问题,把化油器拆了,又把油管一节节拆下来吹,初冬的天,风有些冷。白莲河水库一片白茫茫,水边的芦苇,依稀挂着些残雪般花絮。水库上有一个岛,从公路上看去,岛在左侧。水面上有一只渔舟,渔人在舟上使用一种罾捕鱼。

站在这里就想巴河,巴河连着浠水和团风,分上巴河和下巴河,团风那边叫上巴河,浠水这边为下巴河。巴河有名藕,叫巴河藕,生九个孔,比常规藕多出一孔,下巴河芝麻湖的藕最佳,藕质白似雪,细嫩甜脆,可当水果吃,亦可煨汤。据说,九孔藕吃了人会特别聪明,这个传说没有科学实证,牵强些的办法,可引证巴河有一个人文圈,文人方面出闻一多,在浠水巴河镇;上巴河的名人当中,文人有秦兆阳,科学家有李四光,军事家有林彪,政治家有包惠僧,哲学家熊十力等,不大容易数过来。这个人文圈中,我景仰李四光。大约花了两个小时,油管弄通了,装上,继续向大别山进发。因为浪费了两个小时,车到英山县境内,太阳就西下了,玫瑰色的夕辉,抹在山冈或山冈下的村落上,农户的炊烟飘飘袅袅,土墙也被夕阳映照得泛起淡淡的旧红。冬日的天空属于云朵,所以夕阳也忽隐忽现,它偶在天的尽头照耀,衬托了冬时的清冷与寂寥。山坡的菜地,长着果青色的圆包菜和开黄花的红菜薹。小镇的岔路口,或立着戴棉帽拢棉衣袖子而立的卖甘蔗人,甘蔗互相支立成一个圆锥状的堆,那是少时无数杆甜枪,卖甘蔗人脚边堆着新削的甘蔗皮。

英山产茶叶,我常喝英山绿茶,它不算什么好茶,惟离我们近,茶叶也便宜。英山茶条索紧细,色灰黑,冲泡时淡绿色的叶间,或有数片翠绿的叶浮起,给人一个被暖回来的春的青葱景象。从长江边的丘陵地带进入大别山麓,山便明显地雄峻起来。那英山人,体形偏瘦,戴花头巾的农妇或村姑,很轻盈地在山路上走。

渐渐的山路越来越陡,天黑下去,天上没有月亮,山路弯曲,空空荡荡,路上偶尔遇到一辆手扶拖拉机。手扶拖拉机有一个独灯,灯光亮如利剑,刺破夜空。手扶拖拉机使用的195单缸柴油机,它的消音器十分简陋,突突突的声音带着柴油味儿飘荡在大山之间。夜大别山,宁静雄奇,在山谷的公路往上看,巍峨的山峰难以见顶,而墨黑的山谷,如沉寂在亿万年以前的黑夜。车沿着盘山公路螺旋状上升,进入山群之间,夜空忽的晴朗起来,天呈现深蓝,或者是一种暗蓝,天际高远,因明净而显得低近。在群山之上,挂着一些星斗,星光神秘,或在贴近山顶的天际上闪亮。蓦然,我看见山腰上有一盏灯,刹那间以为是星星,橙黄色的灯如黄昏星。那里有一户人家,大山已经沉睡了,只有灯醒着。大别山的峡谷很宽,山体雄浑,一尊尊巨厚的黑影挤迫着橙黄色的孤灯,它在静谧的山间孤独地亮着。

多么悠远的梦。我行进在历史的深部,像跌入无尽深刻的遥远时间,天上的星星也是如此稀落,山谷间或传来兽类的叫声,过一道山弯,能看到有几盏灯火悬在半山,那可能是一个村落。山腰上的灯和天上的星星,呈两种不同时间的亮度,天上的星星给人寂寥的寒意,山腰上的灯是一种孤独的暖,淡淡的孤独得使人绝望的暖。我暗想那孤灯下,或有一位山间少女,在静静地绣花,她坐在母亲安详的身边,母亲用粗索纳着鞋底,灯可能是一盏桐油灯吧,汉子就叼着烟斗,编织着篾器。

车终于翻过大别山,从东麓的盘山公路而下,忽然望见霍山县城一片灯火斑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