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保健养生我是小医生
15830000000071

第71章 传染病会传染,有条件才能行

在自然和社会因素的影响下,传染病的流行过程可以表现出各种各样特征:①流行性:按照传染病流行过程的强度和范围可分为散发、暴发、流行及大流行。

散发指某种传染病的病例以散在的形式发生,各个病例之间在发病时间与发病地点上没有明显的联系,且发病率未超过该地区近几年的一般发病率水平。暴发是指在某一局部地区或集体单位中,短时间内出现许多病例的现象。这些病例大多来自同一传染来源或同一传播途径。多数病例发生于该病的最长潜伏期内。流行是指当某地区某病的发病率显著地超过该病常年的发病率水平(或者高于散发发病率若干倍)时成为流行。大流行是指如果某传染病在一定时间内迅速传播,发病率大大超过该地区一般的流行强度,波及范围又相当广泛,如波及全国甚至超出国界传播时称为该病的大流行。

②季节性:一些传染病的发病率在每年都呈现出一定的季节性升高特点。季节性升高的原因主要与气温的高低及昆虫媒介密度有关。

③地方性:有些传染病,由于中间宿主、气温及地理条件、人文环境等原因,常局限于一定地区范围内发生,称为地方性传染病。传染病的地方性大体有三种情况:自然疫源性、统计地方性和自然地方性。此外,某地没有而从外地传入的疾病,称为输入性疾病。由外地感染而传入的,相对于本地病例而言称为输入性病例。④周期性:呼吸道传染病如流感、麻疹等,由于人群免疫水平的逐渐降低及易感人群的不断积累。往往经过若干年会出现一次较大的流行,呈现出传染病流行的周期性。传染病传染的条件:

传染病的传染必须具备3个条件: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传染病是指体内有病原体生存、繁殖并能将病原体排出体外的人(病人、病原携带者)和动物。传播途径是指病原体从传染源排出后再进入其他健康人体内所经过的途径。可概况为以下几种:

①空气传染有些病原体在空气中可以自由散布,直径通常为5微米,能够长时间浮游于空气中,做长距离的移动,主要借由呼吸系统感染,有时亦与飞沫传染混称。

②飞沫传染飞沫传染是许多感染原的主要传播途径,借由患者咳嗽、打喷嚏、说话时,喷出温暖而潮湿之液滴,病原附着其上,随空气扰动飘散短时间、短距离地在风中漂浮,由下一位宿主因呼吸、张口或偶然碰触到眼睛表面时黏附,造成新的宿主受到感染。例如:细菌性脑膜炎、水痘、普通感冒、流行性感冒、腮腺炎、结核、麻疹、德国麻疹、百日咳等等。由于飞沫质、量均小,难以承载较重之病原,因此寄生虫感染几乎不由此途径传染其他个体。

③粪口传染常见于发展中国家卫生系统尚未健全、教育倡导不周的情况下,未处理之废水或受病原沾染物,直接排放于环境中,可能污损饮水、食物或碰触口、鼻黏膜之器具,以及如厕后清洁不完全,借由饮食过程可导致食入者感染,主要病原可为病毒、细菌、寄生虫,如霍乱、A型肝炎、小儿麻痹、轮状病毒等,在发达国家也可能发生。有时,某些生物因体表组织构造不足以保护个体,可能因接触患者之排泄物而受到感染,正常情况下在人类族群中不会发生这种特例。

④接触传染经由直接碰触而传染的方式称为接触传染,这类疾病除了直接触摸、亲吻患者,也可以透过共享牙刷、毛巾、刮胡刀、餐具、衣物等贴身器材,或是因患者接触后,在环境留下病原达到传播的目的。因此此类传染病较常发生在学校、军队等物品可能不慎共享的场所。

⑤垂直传染专指胎儿由母体得到的疾病,通常透过此种传染方式感染胎儿之疾病病原体,多以病毒、和活动力高的小型寄生虫为主,可以经由血液输送,或是具备穿过组织或细胞的能力,因此可以透过胎盘在母子体内传染,例如艾滋病和B型肝炎。

⑥血液传染主要透过血液、伤口的感染方式,将疾病传递至另一个个体身上的过程即血液传染。常见于医疗使用注射器材、输血技术之疏失,因此许多医疗院所要求相关医疗程序之施行,必须经过多重、多人的确认以免伤害患者,于捐血、输血时,也针对捐赠者和接受者进一步检验相关生理状况,减低此类感染的风险,但由于毒品的使用,共享针头的情况可造成难以预防的感染,尤其对于艾滋病的防范更加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