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的梦想不是所有人都像我这样喜欢反思,喜欢回顾,也有人喜欢争夺,喜欢批判。也许有人不清楚,一年四季我有很多日子都在梦想中,不是我喜欢梦想,而是梦想让我回到过去的岁月。
钟鼓楼如同一个人,之所以能存在关键是百姓希望有一种寄托: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希望钟鼓楼带给百姓的是风调雨顺,希望百姓生活水平日日高升,更希望钟鼓楼带动一方平安,这是我个人的祝福,也是钟鼓楼的祝福。
我曾写出一篇小文《钟鼓楼》,是以散文诗形式写的,至今已有二十年历史。然而,有关钟鼓楼的传说我了如指掌,尤其是钟鼓楼的历史变迁,几度变化,我都有所记载。据考证,最早的钟鼓楼,建于明代初期,即始建砖城之时。明朝成化二十年,因辽东地震而塌毁。清乾隆四十七年,开原老城复建砖城即将竣工时,城内商民捐资重新修建了钟鼓楼。这座钟鼓楼木质结构,基高二丈,阁楼两层,旋起四门,可通四街。并将崇寿寺铜钟悬于钟鼓楼上。当时在任知县明亮,曾在《新建钟楼记》中赞道:“环窗拱列,星河落檐前,鼓角惊于地底。美哉轮焉,美哉奂焉,洵可谓肃慎之大观矣。”可惜,同治七年时,这座钟楼因遭雷火烧毁,铜钟也被烧坏。同治八年,城内众商民再次捐资,重修钟鼓楼。新建的钟鼓楼砖木结构,高七丈,楼起三层,顶层悬有新铸的铁钟一口,重四千多斤,声音洪亮。开原古城钟楼上层檐下,四面悬挂匾额。南书启迪文明,北书闻声兴感,东书警觉斯民,西书高耸云霄。这四幅题字,出自县知事章启槐手笔。当时鼓楼派有更夫,每到入夜,一更,敲钟一下;二更,敲钟二下,一直敲到五更。城内如若失火,以东西南北四街为准,按东三西四,南五北六的规定撞钟,据说更夫敲钟到1934年初才停止。
钟楼在六百余年中,曾数次被毁。最后一次是人为拆除。1970年,老城镇革命委员会,以妨碍战备交通为由,将同治八年所建的钟鼓楼彻底拆除,楼上悬挂的大钟,也被砸碎卖掉。现存钟鼓楼是1991年七月重建的,高度只有四丈五尺,比同治八年所建钟楼矮二丈余。可是接触的人数不清,几乎每天都有外地人欣赏,有的还拍照。现在有关钟鼓楼的照片不算多,古籍更少,有一幅照片,是1904年日俄战争前的开原钟鼓楼,清同治八年建,拍摄时间在清末民初。这幅照片没有几个人知道,可是当时的情况却是如此,至今让人思索。
一座钟鼓楼被人拆来建去,不是毁,就是建,真的是恶性循环,劳民伤财。我是经常到这里的,从小到大,几乎每年我都有时间到这里。一是为回顾;二是为欣赏;三是为心情,有时还与外地人相遇。记得有一次我来这里,恰巧看见外地人在此拍照,其中有一个人请我为他们拍照,我乐意而为,并在博客上发出来供他们欣赏。他们是黑龙江省齐齐哈尔骑自行车旅游者,看见这座钟鼓楼产生冲动,拍照纪念。其实还有一次,是一个郑州小伙,他也是骑着自行车旅游,也请我为他拍照,我也同样在博客上为他写出文字,希望他的朋友们能看到,知道他平安顺利,在此祝愿他一帆风顺。
其实,钟鼓楼如同一个人,之所以能存在,关键是百姓希望有一种寄托: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希望钟鼓楼带给百姓的是风调雨顺,希望百姓生活水平日日高升,更希望钟鼓楼带动一方平安,这是我个人的祝福,也是钟鼓楼的祝福。